初中思想政治课程课改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2018-10-28 09:15郭会敏
神州·下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

郭会敏

摘要:课程改革就是為了达到发展的目的,作为新时期的政治教师,应该了解新的课程标准的特点,做到与时俱进,把握时代的脉搏,顺应时代的要求,端正的态度,转变思维,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承担起教学育人的重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改革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为我国的教育大业增添辉煌的一笔。

关键词:课程改革;端正态度;改进教学方法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课程改革就是为了达到发展的目的,作为新时期的政治教师怎样应对课程改革的浪潮,才能在课改中位于不败之地呢?

要想明白这些问题,我们就应该先来了解一下新的课程标准的特点,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课程,标准,继承和发展了旧课标的许多优点,又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

青少年时期正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紧紧围绕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品德问题进行教育,在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明显不够,对初中学生现实生活的指导也较为薄弱,为了改变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薄弱的状况。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

二、高度重视实用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真正任务,应该是使学生获得幸福的生活,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切入中学生的生活实践,因为学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丢在校门之外,学生的可接受性,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取得效果的一条红线,只有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出发,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交往。思想品德教学才会因此变得有用和有效果。

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作用。

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遵循着由外到内,由内到外的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心理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每个过程都充满着矛盾,相互交织。只有把这些外在的东西化为内在的,才可能真正转变为,学生的心理品质,才能真正拥有良好的,健全人格。因此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心理健康的力度,试图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良好的品德。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

四、增强了人文性。

在以往的政治课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了政治课的政治性,忽视了政治课的人文性,政治课,给人的感觉就是抄一抄,画一画,背一背,非常严肃和枯燥,是学生的睡觉课。缺少人情味,远离了初中学生的生活,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以更加开阔的眼光和宽阔的胸怀,对初中学生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新的定位,在继承和发扬旧课程标准上强调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又增强了人文性,强调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尊重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人生品格,养成良好的道德。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感受体验对国家和社会思想品德的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之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总之,我们在课堂上,要能够从思想上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积极把握时代脉搏,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融会贯通,因材施教,恰到好处,就可以使思想品德课,取得良好的实效。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浅谈少学时专业的《工程制图》课程改革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试析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