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真,见善,见美

2018-10-28 09:15丛小杰
神州·下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教育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

丛小杰

摘要:在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与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背景下,小学教材《道德与法治》正式出版发行,并走进小学课堂,该教材引导学生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材;教育思想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国际越来越严峻的竞争形势,对我国人才培养计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为祖国的健设培养出更多合格的综合素质优秀的接班人,成了当前我国相关教育工作者主要工作方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一直都是一个民族振兴的发动机也是一个社会能够取得长远进步的基石,因此要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编写教材是一件十分需要时间的事情,需要编撰者投入巨大的心力,小学教材十分重要,因此对编写团队的学识、见解、心胸、眼界都有十分高的要求,每本教材的教育思想是该教材的灵魂所在,而小学教材《道德与法治》的灵魂则是见真,见善,见美。

一、见真

1.1提倡新的学习观念

所谓见真,就是指不过度的夸张,不美化粉饰学生所处的这个客观世界,不讲假话、大话、空话,为了儿童展现这个生活最真实的一面,给儿童带来最为真实、科学和全面的知识,交到学生要做最真实纯粹的自己,说真话,做实事,做真人用,最为真诚的态度面对身边的人和事。注重对教学方法的革新,让孩子在生活中处处都能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在学生自己阅读时,与人交流沟通时,与朋友一起玩耍时,参观博物馆时等等都可以用心的去学习。

1.2关注“热爱”的双重含义

在《道德与法治》的课本教材中,强调突出了热爱的双重含意。教材引导儿童热爱与感激父母、老师,帮助儿童学会遵守规则,建立对学校的归属感;但同时指出,对父母、教师、学校的热爱还有另一种方式——批评与行动。教导孩子在热爱父母的时候,也要勇敢指出父母身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强调指出父母做得不足的地方,使得父母能够改正自己的缺点,也是对父母爱的一种表现。在对于师长、朋友、班级或是学校,学生都应该保持自己对他们的热爱,但是热爱不是盲目的喜爱,不是无理智的追捧,而是在保持热爱的悸动的同时,对其存在不好现象的地方提出批评,做出应该有的行动。

二、见善

2.1理解、接纳儿童的负性行为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缺点,犯错是小学生的必修课,是他们一点一点懂事的阶梯,因此家长和成人如何对待儿童的所犯错误就显得十分重要,家长和老师对待这个问题的措施很可能使得儿童对于自己的负性行为有完全不一样的态度,孩子认错的态度和能否及时诚实认错是儿童成长的关键一步。比如说谎,儿童为什么会说谎,其可能因为恐惧、胆怯或虚荣好胜等各种原因没有说实话,因此对于儿童的教育就必须让儿童认识到,说谎只是一个行为,重要的是怎样处理好背后的种种动机,让自己能够面对真实的自己,而不是靠谎言来维系面子。

2.2认识道德的复杂性

道德是一个抽象的不具体的逻輯性名词,道德是一个十分复杂,理解起来不容易的词汇,如何让儿童能够在复杂的道德情境前,选择和保持善意、善心、善行是小学综合素质教育的重点所在。《道德与法治》中通过各种贴近生活的实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简单深刻的探讨,让儿童能够辨别善意的谎言和恶作剧的谎言区别所在。

三、见美

3.1认识儿童自我的多维性

小学教材的使用者是儿童,教材中的主角也是儿童,因此对于认识自己和了解现实中的世界有积极有效的帮助,也让家长们更加能够清楚的认识儿童。在教材中,通过展现不一样的儿童,展现每个儿童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和做法来向孩子传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小世界的概念,让孩子认识多维的自我。

3.2见到物质背后的人及人心

教材中很多课都涉及工业、农业、交通、家乡建设等话题,通过引领儿童认识家乡、认识社会来向孩子展示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向孩子在绍家乡的位置、家乡的传说、家乡的特产后,特意突出家乡人,引导儿童介绍家乡人的贡献、家乡人的生活习惯,来从最贴近他们生活地方来为孩子描绘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四、结语

小学教材《道德与法治》的内容上契合十八大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思想,与正在极力打造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的社会新气象相一致。见真见善见美是这套教材的灵魂,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好好揣摩吸收的。

参考文献:

[1]宋梅.呵护人生最美好的开端——浅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J].时代教育,2017,(02):204-205.

[2]吕航行.浅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栏目设计的选择和使用[J].文理导航(上旬),2017,(01):94.

[3]樊庆红,李建文.法治教育应面向核心素养——以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35):17-19.

猜你喜欢
教育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
教材精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