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8-10-28 09:15何艳
神州·下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悟空教材内容西瓜

德国教育学家马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人认识、欣赏与探索某种事物的倾向,兴趣后天获得的,兴趣是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学习兴趣有较为明确的目标,一旦得到满足,会更加浓厚。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小学教师要不断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巧妙导入,引起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端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精神饱满,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因此,采取什么方法导课,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及年龄特征,巧设导语,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诱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一)通过故事导入

例如:在教“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唐僧带三个徒弟去西天取经,有一天悟空摘来一个大西瓜,要让师傅解解渴,猪八戒看到了要吃,悟空大喝一声:“八戒,你是想吃这个西瓜的1/2还是1/5?”八戒连忙说:“我吃这个西瓜的1/5.”悟空就切这个西瓜的1/5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再看悟空他们吃的西瓜,疑惑不解。同学们你们认为是1/2大还是1/5大呢?

通过这段生动有趣的故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了,学生就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新知识学习当中。

(二)创设情境导入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教学时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要想方设法点燃他们心中探求新知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创造良好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条件。

例如: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对学生说:“我们做个游戏,只要你任意说出一个整数,我都知道它是否能被2或5整除。”同学们一听,有些不相信。争先恐后发言。同学们验证后,果然正确,这时全班同学兴趣盎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急于求得“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这时紧紧抓住学生集中精力,求知心切,这一有利时机引导学生观察能被2或5整除的数的特征,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事半功倍。

(三)艺术性的语言导入

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设者。教师“导入”的语言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探索知识的欲望。因此,教师“导入”的语言必须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高语言的艺术性、循序渐进性、高度概括性、精湛性、深刻性和幽默性。

总之,数学教学必须从引进学生学习兴趣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二、教法灵活,激发兴趣

教学新知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识结构的过程,它是新授课的核心环节,也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兴趣。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容易引起,却难于保持和进入较高状态,如果教法单调引发起来的兴趣还会逐步减弱。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要在学生兴趣引起来之后,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尽量给学生创造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稳固的学习兴趣。

(一)设疑激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关键处巧设疑问,会让学生成为自觉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教學“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时,为了使学生有深刻的看法。我没有讲授而是组织学生边看书边讨论问题。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兴趣盎然。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知道了三种算法都对,懂得了算理,还清楚了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二)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思维从动作开始,儿童可以理解的首先是自己的动作。”通过操作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索、思考的环境。教学中要适当创设学生动手的机会,通过摸一摸、摆一摆,能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数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乐意去学习。

例如:教“8的认识”时,教材内容比较枯燥的,为了激发学习动机,我安排一个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练习,创设一个建构认知的情境,让学生经过新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的体验,激起进一步学习知识的强烈动机和兴趣。

(三)巧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兴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越来越广泛。它补充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许多不足,它可以使静态变成动态,使课堂上原本难以展示的事物,变得清晰可见,起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多媒体演示不同形状的车轮在行进中的状态,帮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车轮为什么规定为圆形的道理,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加强深化,及时发展,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形成,同时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会全面提高。

作者简介:何艳,女,辽宁省海城市人,任教于海城市前进小学,担任班主任。

猜你喜欢
悟空教材内容西瓜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帅”悟空来也
大小西瓜
悟空戏八戒
当夏天遇上西瓜
运用创新理念整合与运用历史教材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巧切西瓜
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探析
缘来缘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