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规划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8-10-28 09:15王晶
神州·下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乡村规划问题

摘要: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最大的弊端就在于过分重视城市发展而忽视了乡村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又使得大量的人口流入城市,进一步阻碍了乡村的发展。乡村是人类立足之本,是人类最早的聚落形式,记录着千百年的来的历史变迁与各地区的文化差异。随着乡村数量的减少,空心村的数量缺剧增,乡村的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政府各部门的开始重视乡村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乡村规划也随之进入人们的视野。乡村规划起步较晚,在现实的规划活动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乡村规划的思考,分析乡村规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来对应的对策,加深公众对乡村规划的认识程度。

关键词:乡村;规划;问题;对策

乡村规划中出现的问题案例:

“城乡二元体制”的发展形式下,城市的规划有较为完善的体系和可供借鉴的经验,而乡村规划则缺乏完整的体系。近年来兴起的乡村建设热潮对于乡村规划的探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乡村的规划的研究者大多从事城市规划的研究员与学者,缺乏乡村具体情况缺乏了解,片面性、主观性较强,以至于在乡村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关于乡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政府,另一方面来自规划师。

首先,来自政府的问题,政府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但是在具体的乡村建设中,在政府层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追求面子工程。部分地区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操之过急,追求片面的形象工程,在具体的乡村改造中实施中,注重:道路硬化,单纯的粉墙,装饰外立面,村庄表面干净美观,其实质上没有任何变化,消耗人力和物力,结果甚微。

第二:争相攀比,不顾自身条件,“硬着头皮干”,有些乡村刻意模仿发展其他村庄,部分村庄民居和道路风格统一,部分街道进行仿古改造,结果却门厅冷落,少有正常营业的店铺。例如在河南一个传统农业村,有扶贫“样板工程”未成形即遭废弃的景象。刚刚修建的扶贫车间,除了几台缝纫机和堆着的布袋子,空无一人。原本用来扶贫的车间,由于复制粘贴别处的经验,未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改进,最终导致乡村建设失败。

第三:参与部门众多,思想不统一,协调难度大。由于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的乡村建设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在实践过程中没有统一的领导和组织机构以及统一的政策指导,在建设中的阻力较大。同时,乡村建设重建设,轻规划,在建设过程中,只注重现实的问题,缺乏长远的规划,多以短期行动为主。

第四:政府主导过多,村民与其他社会力量参与不足。许多地方在进行乡村建设时,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政府动员的方式来进行,导致很多村民认为乡村建设是政府的事情,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了“上冷下热”、“农民不愿意、政府不落好”的现象。例如建设联排公寓,这种方式不适合乡村村民的生活,大多数在乡村的楼房都无人居住,美丽乡村建设长期受阻。

第二部分是来自规划等各部门的问题:

缺少有特色的村庄规划编制,中国乡村规划起步较晚,正处于探索阶段,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也进行了村庄规划编制的实践,但是规划编制大同小异,没有形成各地特色,大量城市风格的建筑进入乡村,对于村庄传统特色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区域性减弱。一方面,由于村庄建设较晚,村庄规划者都是来自城市,部分规划师按照城市规划的思维来规划乡村,使得乡村建成后村民极不满意。另一方面,对乡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以及乡村的空间特征没有很好的把握,在具体的规划过程中,不顾实际的乡村生活方式和特点来进行规划,很多地方出现了高楼无人住的现象,这是最典型的问题。

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的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同时需要深入了解乡村调研。不管是规划部门还是政府,都需要深入调研,了解本地特色,本地乡村文化,因地制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村规划的问题。

首先,对于政府部门来说,乡村规划是最本质的是要解决乡村的发展问题,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质量,要以村民的利益为前提,形象工程不仅浪费了资金,还得不到村民的认可。发展乡村经济也不能不切实际的照抄照搬,要以乡村的资源为依托来进行发展,还要进行相应的发展评估。例如,有一定的旅游资源,但是周边的旅游景点已经占据优势,或者周边的潜在旅游客户较少,要进行旅游都需要谨慎的考虑,需要找出最合适的发展道路。对于政府部门较多,思想不统一的根源在于没有统一的政策指导,这就要求乡村发展需要高级别部门的统一指导,各级任务依次下发到各个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乡村建设任务。

在乡村建设中,村民是与之联系最为密切的主体,乡村建设是为了乡村的发展,为了村民的利益,所以乡村建设要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使得村民作为乡村建设的主体并积极发挥村民的力量,这样才能使得乡村建设真正的为村民谋福利。

其次,乡村规划与城市规划有着极大的差别,乡村规划有自己的特征与特色,不能一味的用城市规划的方法来进行乡村规划。对于乡村规划,要摆脱城市规划的固定思维,以乡村的特征和特点为出发点,以村民的实际需求为目标对乡村进行規划。乡村是经过自然的选择进行的乡村地方建设,在具体的规划中要结合地方历史与习惯,由于各个地区的历史、风俗、习惯、甚至是生活方式都不一样,所以要进行有地方特色的乡村规划编制,做到特色显著,避免千篇一律。

最后,在进行乡村规划时,最基本的是需要村民的参与,作为乡村的主人,村民应该是最具有发言权的人,乡村建设与规划都是在为村民谋福利,只有村民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这就要求在乡村建设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村民的参与,这样进行的乡村建设和规划才能真正受到村民的喜爱,真正满足村民的要求。

另外,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差异使得民俗文化各不相同,建筑特征与乡村特色显著不同,如何避免同质化,形成有特色并得到村民的有力支持的乡村规划,是乡村规划者与乡村研究学者目前急需考虑的问题。

作者简介:王晶(1994.05.11),女,籍贯:湖北,民族:汉;最高学历: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艺术。

猜你喜欢
乡村规划问题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话剧《乡村》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MSU:东兰辛“乡村”里未来的公关小姐(三)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