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治疗急性颅内动脉栓塞术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的疗效分析

2018-10-30 02:21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罗非班栓塞溶栓

临床上多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但同时介入治疗的动脉栓塞发生率较大。急性颅内动脉栓塞是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若不及时进行取栓溶栓治疗,可导致患者残疾,甚至病死[1]。有学者指出,在急性颅内动脉栓塞DSA介入治疗中加以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等药物进行溶栓,能够有效清除血栓,复通血管,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2]。基于此,本研究就DSA介入治疗急性颅内动脉栓塞术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的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顺德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急性颅内动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32~67岁,平均(49.5±17.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9例,年龄36~63岁,平均(49.5±13.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病例纳入标准:①均经造影检查确诊为急性颅内动脉栓塞;②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且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心肺疾病;②肝肾疾病;③恶性肿瘤;④精神疾病;⑤凝血功能障碍。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机械取栓联合药物溶栓治疗,于患者右侧股动脉穿刺并于载瘤动脉近端部位置入导管后行动脉造影,根据导管头在动脉分支中的位置,适当对高压注射器的参数以及注射压力进行调节,采用飞利浦 FD-20大平板血管造影机对受累动脉造影,显示受累动脉充盈缺损,以远段未见显影,再超选导管加微导丝通过受累栓塞段至远段,再次造影可见远段末梢显影,至入导管支架,释放支架,用50 ml注射器负压抽吸血栓,静脉推注1000 U肝素,同时推注20 μg/kg盐酸替罗非班(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0265)治疗,5 min内注射结束,并再次对患者进行造影检查,观察患者动脉血管内血栓情况,术后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10 μg/kg,持续7 h左右[3]。对照组患者仅接受药物溶栓治疗,治疗前首先给予患者静脉输注2500 U肝素,然后采用盐酸替罗非班、尿激酶(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44022742)进行溶栓治疗,将150万U尿激酶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2 h,盐酸替罗非班用法用量同观察组(10 μg/kg),持续静脉滴注7 h。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总输血量、术后动脉瘤直径、出院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7 d测量血压,观察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4]评价患者的预后,总分 5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输血量、术后动脉瘤直径、出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某患者治疗前后栓塞变化情况举例见图1、图2。

2.2 治疗安全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s)

组别 例数 总输血量(ml) 动脉瘤直径(cm)出院时间(d)

图1 左侧大脑中动脉M 1段急性闭塞

图2 术后复通良好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安全性比较[例(%)]

2.3 治疗后血压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BP、DB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水平比较(mmHg,±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水平比较(mmHg,±s)

注: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SBP DBP对照组 27 159.48±41.16 92.46±24.13观察组 27 138.14±35.49 78.46±21.07 t值 2.040 2.271 P值 0.046 0.027

2.4 治疗前后 GO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急性颅内动脉栓塞在 DSA介入治疗中较为常见,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若进行介入治疗前未进行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可导致急性颅内动脉栓塞发生。此外,肖立运[5]的研究中曾指出,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内膜受损等因素均会引发急性颅内动脉栓塞。目前,临床上常通过传统药物溶栓方式治疗急性颅内动脉栓塞,如使用尿激酶、盐酸替罗非班等,其通过溶解患者体内的血栓、硬化斑块等,改善患者的脑细胞缺血状况,促进血管再通,但治疗后患者仍然会出现再出血症状,预后效果较差,因此患者接受程度较低[6]。近年来,临床提出了DSA介入机械取栓联合盐酸替罗非班药物溶栓方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7]。DSA介入机械取栓可明显降低复发率以及术后大出血发生率,保留患者脏器功能,加以盐酸替罗非班的使用,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抗血小板的目的,并且该药物用药后起效较快,能够在极短时间内使血小板功能恢复正常。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OS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O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7 2.21±0.24 3.06±0.17观察组 27 2.18±0.29 3.98±0.15 t值 0.414 21.086 P值 0.681 0.000

在 PCI术后加强对于血压的控制,能够降低栓子移位发生率,从而降低复发率[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BP、DB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急性颅内动脉栓塞患者接受DSA介入机械取栓+药物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机体血压水平,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间接降低术后复发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输血量、术后动脉瘤直径、出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DSA介入机械取栓联合药物溶栓能够达到彻底溶栓的目的,可使受累血管再通,缩短患者康复进程,促进其快速康复。黄建荣等[9]的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的GOS评分明显高于药物溶栓组与治疗前,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与本研究结果相似。提示DSA介入机械取栓联合药物溶栓不仅能够降低复发率,还能降低瘤体破裂再出血率,提高受累血管复通率,该术式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急性颅内动脉栓塞患者采用DSA介入治疗联合盐酸替罗非班进行药物溶栓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出血量,彻底清除血栓,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并且具有较高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临床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罗非班栓塞溶栓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不同剂量盐酸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