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价值

2018-10-30 02:21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全身芬太尼心率

全身麻醉是指麻醉药物经由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肌内注射至体内,暂时性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临床上以神志消失、反射抑制、全身痛觉消失及骨骼肌松弛等为主要表现[1]。其中,麻醉药物是影响中枢抑制程度的重要因素,与血药浓度有关。瑞芬太尼属于芬太尼类 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快、维持时间短的特点,适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镇痛。芬太尼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剂,为强效麻醉性镇痛药物,常用于各种疼痛及外科、妇科等手术镇痛。本研究就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 120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纳入标准:①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②术前检查心肺等功能正常,生化检验正常;③均符合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患者;②肝肾功能异常患者;③精神障碍患者或有精神病史患者;④手术禁忌证。对照组患者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0~75岁,平均(47.5±5.81)岁;观察组患者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23~79岁,平均(49.1±6.5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身麻醉,术前8 h禁食禁水,进入手术室后连接多参数检测仪,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心率、脉搏、血压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等。与此同时,开放外周静脉通路,静脉滴注平衡液,麻醉诱导前,给予0.05 mg/kg咪唑安定+0.1 mg/kg维库溴铵+1 mg/kg丙泊酚,插管成功后,吸入 0.8~1.2%异氟醚,机械控制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 30 mmHg(1 mmHg=0.133 kPa)左右。手术操作中,持续输入丙泊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用量(3~6 mg/kg),手术完成后,停止输注丙泊酚。术毕前 30 min,停止吸入异氟醚,并连接内置镇痛泵镇痛。

对照组患者在麻醉诱导中,除上述药物外,给予芬太尼2 μg/kg,术中追加芬太尼0.2 μg/(kg·m in),术毕前30 min停用,术后按照2 μg/kg标准持续泵入芬太尼镇痛。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诱导中,除上述药物外,给予瑞芬太尼 1 μg/kg,术中加用瑞芬太尼0.1 μg/(kg·m in),术毕前 30 min 停用,术后按照1 μg/kg标准泵入瑞芬太尼镇痛。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患者用药前(T0)、诱导时(T1)、拔管后(T2)与苏醒时(T3)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 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总分10分,评分越高疼痛越强烈[2]。③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率与平均动脉压比较 T0时,两组患者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时,两组患者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下降(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2与T3时,两组患者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均有所回升,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30 min、90 min及180 min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麻醉是指通过药物或者其他方式,促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性失去感觉,基于无痛状态下,完成手术治疗。麻醉最早可追溯至史前时期,历经长期演变发展,目前,麻醉已成为手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其中,全身麻醉是手术常用的麻醉方式,手术时通过快速麻醉诱导,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有助于术后尽早苏醒,取得了较好的镇痛效果[3]。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比较(±s)

平均动脉压(mmHg)组别 例数T0 T1 T2 T3对照组 60 92.4±11.1 68.9±9.4 93.1±19.4 110.2±8.7观察组 60 93.1±8.9 67.4±10.4 76.5±11.5 91.9±10.3 t值 0.381 0.829 5.708 10.469 P值 0.703 0.408 0.000 0.000心率(次/min)组别 例数T0 T1 T2 T3对照组 60 80.1±7.3 70.3±5.5 85.6±11.1 98.9±15.4观察组 60 81.4±9.0 72.3±6.8 74.1±8.5 80.7±7.6 t值 0.871 1.772 6.381 8.232 P值 0.385 0.078 0.000 0.000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术后30 min 术后90 min 术后180 m in对照组 60 4.8±0.9 4.6±0.4 5.1±0.7观察组 60 3.2±0.8 3.1±0.6 3.7±0.8 t值 10.211 16.598 9.877 P值 0.000 0.000 0.000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芬太尼的药理作用类似于吗啡,动物实验表明,其镇痛效力是吗啡的 80倍左右,镇痛作用虽然产生快,但持续时间并不长,一般情况下静脉注射后1 min便可起效,4 min左右达到高峰,可维持30 min左右。芬太尼肌内注射,7 min左右起效,可维持1~2 h。相比吗啡,芬太尼呼吸抑制作用较弱,且不良反应比吗啡少。芬太尼是全身麻醉中的常用药物,联合应用异丙酚镇痛效果佳,且安全性高。但是,芬太尼自身具有较高脂溶性,容易通过血脑屏障,重新分布至身体其他部位,增加芬太尼用量,可蓄积于体内,延迟术后苏醒。

瑞芬太尼属于新型阿片类麻醉药,是一种高选择性 μ-受体激动剂,化学结构中含有一个酯键,易被血浆及组织中非特异性酯酶快速水解。一般情况下,瑞芬太尼在人体内1 min左右便可快速达到血-脑平衡,于组织及血液中快速水解,起效快,维持时间较短,与其他芬太尼类似物存在不同之处。相比于芬太尼,瑞芬太尼应用于全身麻醉中优点较多,如起效快(注射后1 min后起效)、有效期短(半衰期约 10 min)、代谢快(大部分经由肾脏代谢)、可控性好(即使反复多次给药也不易蓄积)、术后苏醒快等。值得注意的是,瑞芬太尼虽然优势多,但也存在不良反应,如低氧血症、恶心呕吐等,需引起重视。

本研究结果显示,T2与T3时两组患者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均有所回升,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苏坤华[4]以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为例,将100例行外科手术患者分为A组与B组,A组麻醉诱导时加用1 μg/kg瑞芬太尼,术中维持加0.1 μg/(kg·min)瑞芬太尼,术后用1 μg/kg 瑞芬太尼镇痛,B组麻醉诱导时加2 μg/kg芬太尼,术中维持加0.2 μg/(kg·min)芬太尼,术后用2 μg/kg芬太尼镇痛。结果显示,T2、T3时,A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水平低于B组。鲍源[5]以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职工医院为例,将65例各类外科手术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观察组应用瑞芬太尼,对照组应用芬太尼,结果显示观察组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嗜睡,4例躁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分析显示,本研究与苏坤华[4]、鲍源[5]的研究基本相似。

综上所述,相比于芬太尼,瑞芬太尼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更高。

猜你喜欢
全身芬太尼心率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心率多少才健康
石榴全身都是宝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全身总动员——写话其实很简单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