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玻璃博物馆展示交互设计分析

2018-10-30 07:37宋雨璐晋洁芳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18年3期
关键词:参观者展品展区

宋雨璐,晋洁芳,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1 展示交互设计基本概念

“交互”本意源于英文“Interaction”和“Interactive”,泛指人与自然中一切事物交流信息的过程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的过程。交互设计这个概念,简单理解可以是“交互设计是人工制品、环境和系统的行为,以及传达这种行为的外形元素的设计与定义。另外,辛向阳教授曾提出,交互设计的五个要素是 purpose、people、action、objects、context,用中文翻译过来就是目的、人、动作、物和环境,回答了交互发生时所包含的所有内容,包括谁在参与、交互的目的、所进行的操作、借助的物品以及交互发生的环境背景。那么用交互体验设计的思维方式带入展示空间中,就会发现,这五个要素也完全包含了展示空间设计中设计“体验”所需要的元素。

展示中交互设计首要形式是空间规划和描述参与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体验行为的方式,然后描述其过程中传达信息的最有效途径。就是让参观者在参观展览过程中参与活动实现再创作和体会其间的感受,使参观者对展示信息印象更加深刻,展示宣传达到更好的效果。从展示设计角度来说,交互设计是展品、展示环境和参观者系统行为三者之间的交流,以及传达这种信息行为的外形装置元素的设计。而就参观者角度而言,交互设计是让人们在参观过程中用愉悦的心情来接受展示信息。交互设计具有一定的目标性,以了解目标参观者和他们对展示所得到的信息期望,了解参观者在与交互装置设施或活动时交互所产生的行为,了解参观者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为主要目的。同时,还包括了解各种有效的交互娱乐中艺术形态和表现形式。

2 人与空间的交互设计

交互形式中空间的交互展示空间与参观者有着直接联系,因为参观者进入展区时最先接触到的便是展示空间环境。展示空间作为一种人工创造的环境,既要满足参观者的心理需求,又要达到展品传递信息的目的。从另一角度看,展示空间是一个处于多维的空间场景,就是在展示环境中立体的三维空间上再添加“时间”等多种因素。交互设计的原则就是体现参观者和展示事物之间在这一四维空间中进行交互的过程。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向参观者传递其展示的最大信息量,成为展示交互设计的首重之重。

2.1 空间中的时间体现

上海玻璃博物馆主馆一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为“什么是玻璃”,第二单元为“技术和工艺的发展”,第三单元为“从日常生活到科技前沿”,第四单元为“艺术创造力的证明”,新馆与主馆相连接,展示内容是在主馆第四单元上的升华,从历史起源到今天的不断发展,从认知到深入了解再到提升,让人们循序渐进,全方位了解感受玻璃的无限可能。参观者在展示空间中通过不同跨度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不同活动过程中的变化形成完整的感官和心理体验。时间则是展示交互设计中四维空间的核心,是创造动态互动空间展示形式的根本,创造了展示中的“流动之美”。这种动态的展示空间交互形式区别于静止的展示空间交互,使参观者更好的接受展品所传达的信息。由静态展示空间到动态展示空间,展示交互设计艺术表现形式从单纯的展品陈列转移到展品与参观者的互动关系上来,在带给参观者新的传播体验方式时也积极调动参观者参与的意识。

2.2 空间的多样性

空间多样性的形态是展示空间的基础,它决定了展区环境的整体效果和整体。

氛围,对其展品周围环境气氛和空间格调起着关键性作用。上海玻璃博物馆空间形式多样,大到主馆到新馆的变化,小到每个空间不同主题展区,都是通过运用不同的比例、结构、色彩,设计元素等形式所营造出来的。上海玻璃博物馆的新馆与主馆在色彩主调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如同日与夜一般遥相辉映。尽管两者兼具简约的风格,但主馆(图1)的主调是黑色的,是凝重内敛的,旨在深层次地探寻玻璃的世界;而设计新馆(图2)主调是白色却巧妙的借用自然光,将展品如画纸般铺陈出来。大幅落地玻璃窗和浅色内墙显得明亮温暖,镜面墙的运用制造了更加通透宽敞的空间感,旨在展示玻璃的艺术升华。但二者在辅助色上有相互呼应。新馆与主馆用流光溢彩的彩虹桥链接(图3),呈现出丰富亮丽的渐变色,与黑白空间产生强烈的对比,暗示当你进入这里后,就进入了一个极具设计感的地方。空间的多样性在展区布局上即是相对独立的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时间上用顺序和结构层次来合理安排的展区空间次序,使各展区空间组合分合有致。在结构上做到整体环境和局部展区空间的协调统一,强调展示空间的节奏感和气氛的烘托。参观者与交互空间的互动交流可以让参观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知氛围,有利于参观者对展示信息的传递和接受。

图1 主馆

图2 新馆

图3 主馆与新馆间链接

另外,展示空间功能的多样性也是很重要的,在上海玻璃博物馆适当的区域都设置了休息区,比如在主馆二楼就设置了一个小休息区(图4),休息区连接了两个展区,那是一个白色的小房子造型,尽头放着组合小沙发,舒适宜人。另外还可以观看玻璃工艺品的相关视频,可缓解参观者的疲劳。在满足参观者生理功能需要的同时又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要求,使参观者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起来,形成完美舒适的休息空间。从而体现出展示交互设计重文化、重感情、多元性、个性化的人本设计理念。

图4 主馆二楼休息区

3 人与展品的交互设计

3.1 观众与展览相结合

博物馆的受众是人,人类属于社会动物,在生理与心理上就已经拥有随时与各种事物进行互动的能力,而人与展的互动的本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方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有多么深刻。人类本身以及他人的活动最能吸引人类的关注。当有人开始着手处理或者参与一件事时,其他人就会表现出明显的参与倾向。那么也就是说,每个不同个体或者团体的人类活动都能影响、与参与即将发生后新事件,整体的活动几乎比最初进行的单项活动更加丰富。上海玻璃博物馆在设计中特别注重观众与展览的结合,采用多样的人与展品的互动形式,让参与者为展示效果所做出的行为融合为整体展示的一部分,在第一单元参观者可以自己动手,来了解凸透镜的作用(图5),三棱镜的秘密(图6),潜望镜(图7)可以看到二楼展厅的样子。以及在第二单元人们可以在师傅带领下,自己动手制做玻璃工艺品。人们也可以从围观中学到玻璃工艺品的制作与流程。当展示变得有趣,就会有人聚集在周围,可以利用这种暂时的为了观察所形成的聚集行为,让这种行为也融入整体之中,新的互动就在整个人展互动事件中交叉地不断地进行着。

木材泡沫的吸水率很高(图3)。其开孔结构类似于海绵。然而,松木纤维含有疏水性(即防水)成分,与山毛榉相比,可减少松木泡沫的吸水性。其还具有吸收水分的能力,与泡沫密度无关——是纤维的疏水性质,而不是孔隙的大小。一个主要的因素是山毛榉和松木泡沫在水中保持尺寸稳定——冷水中24 h后膨胀小于1%,因此有效地防止膨胀。然而,吸水可能产生的问题,可能促进真菌侵袭。对此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在纤维混合物中添加混凝土。添加10%的混凝土可将榉木泡沫的吸水率从31 kg/m2降低到2 kg/m2。混凝土赋予泡沫更高的密度。替代的疏水添加剂是硅烷或蜡。然而,这两者都对泡沫的强度具有负面影响。

图5 凸透镜

图6 三棱镜

图7 潜里镜

3.2 非常规展示角度的运用

由于视听与最广泛的社交活动——视听接触息息相关,那么把知觉作为一个重要的设计前提也是为了强调人对于空间条件以及尺度的感受。在常规设计中,观看的对象与观众的视觉处于同一水平前方是最佳的观展角度,然而普通的展览方式与角度对互动式展览的收益并不是特别大,普通的体验对于观众接受信息来说仅仅是被动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可以看到有时候观众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一看,并无法得到任何相关知识更不要说提取他们的求知欲与参观积极性。上海玻璃博物馆除了部分采取常规的展示手段角度,为了提起人们的兴趣,提高参观者的参与度,设计许多非常规角度的展示手段。在主馆第三单元“从日常生活到科技前沿”,通过问题设置问题的引领,采用漫画和展示项目结合方式,人们想知道答案,必须手动打开提前设置好的暗箱,或者打开之后需要与根据提示与展品进行互动,来获得其所要传达的信息。另外在新馆一楼一个展览厅的墙面上有六个小孔,高度不一,人们透过小孔便可看到里面的不同展品,和展品的不同的角度,这种非常规的角度进行展览使得观众以特殊的观展角度就会让观众的行为变得愈发主动,他们在获取信息之初就会觉得“恩,这个信息我获得的不容易,我要好好看看”。因为普通视角无法让观众拥有一探究竟的冲动,非常规角度的展示可以通过改变普通观展的姿势及动态以传播给观众信息,在观众主动改变身体的姿态时,与空间及展品间的交互也就产生了。

图8 展区图一

图9 展区图二

图10 展区图三

3.3 展示手段的非物质性

信息时代,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对于展示空间设计的最大影响就是展示内容以及表现效果上的非物质性。非物质性是相对于物质性存在的,展示空间展示内容的非物质性,以及新媒体展示技术的革新为展示设计效果的呈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使更多新颖的设计理念成为可能。新的展示技术与新型的展示设备的恰当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使观众与展览互动交流的过程更加自然便捷,信息获取更加高效。上海玻璃博物馆在每个单元的开始,或者新的展示空间的开始,都会设置一个关于本空间展示内容的选择题(图11),人们可以事先拿到的地图导览册上找到对应的题号,选择自己心目中的答案,刮开相应的涂层。正确答案可以通过手机扫展板上的二维码获得。另外,在主馆二楼有一个巨大的显示屏,上海玻璃博物馆特别与艺术家Tobias Gremmler共同创作了《融合》互动装置(图12),采用了微软的Natal技术(图13),Tobias的作品探索了人类行动在数位艺术中的表达。通过融合空气、火焰、温度、光等元素的特性,观众的身体呈现出了活灵活现的虚拟效果。互动显示屏可以对物体,对人进行运动捕捉,人站在显示屏面前,而屏幕会用设定好的模拟的沙子材质,对人进行描摹刻画。静态的展品、图片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交互技术等手段顺理成章的进入展示空间设计中,利用新的展示技术手段,更能够吸引人们参与,完成人与展览空间,与展品的交互,整个交互流程下来,能够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和质量。

图11 展示内容导引

图12 《融合》互动装置

在诺曼先生的《情感设计》中,他将其划分为“本能层次的设计”,本能层次的设计“是关于意识与思维,这是外观要素和第一印象形成的基础,着重于展品的外观、触感等”。观众通过设备观察到的信息也需要精心设计,倘若结果并非发人深省,那么观众就会认为这种主动获取信息的行为将是不值得的,会降低观众随后的积极性。这些展品都应该具有四个要素:功能、易理解、易用性与感受。在设计中应该设身处地的了解观众会以何种方式进行探索,重视观众真正的需求才能体现展品的高品质。注视、感受、声音等生理趋向性特征起主导作用,人们的生理性往往会左右人们的喜好。

4 结语

如今,在设计行业中越来越强调为人的设计,在早期博物馆设计中设计者只需要将馆方所想传达的信息进行文本编排以及简单的陈列设计即可完成设计目标,然而展览的结果不尽人意,观众所能吸收的只有非常少的信息量,并且在普通甚至乏味的图文展里完全无法调动观众的参展积极性。所以在今天,交互空间、交互设计在博物馆里的运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且逐渐成为评判一个博物馆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上海玻璃博物馆在这里做了一个很好的典范。好的互动空间的设计可以充分传达展览方所要向观众传递的信息,不仅能够完成展览目的并且还可以让其延伸,优秀的交互设计还可以让观众在之后的日子里拥有回忆的东西。在观众回忆的时候展览的信息就在无形中完成了多次传递,延展的信息传递可以使展览所想传达的世界观在意识层面得以更好地表达。

猜你喜欢
参观者展品展区
原辅材料展区:功能提升,绿色环保
卫生用品展区:产品多样化、细分化,创新趋向于提升使用感受
生活用纸展区:用心呵护,打造精致之美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最美的蝌蚪
展品被盗了
振东展区中博会亮出山西新名片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海德汉EMO2019展品预览
脑洞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