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到底是噩梦,还是天赐大礼?

2018-10-30 01:59梁静怡
看天下 2018年29期
关键词:杰克寿命养老金

梁静怡

这些年,伦敦商学院的经济学教授Andrew Scott常被邀请去参加各种讲座讨论老龄化社会,然而让他困惑的是,老龄化总被认为是一个负面词汇,不利于社会与经济发展。“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看作一场悲剧呢,这可是意味着人们比以前更长寿了啊。”

在他看来,老龄化不仅仅意味着老人越来越多,而是人类的预期寿命在增长,活的时间越来越长。不只是生命的终结点在改变,而是会过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为此,他和同事Lynda Gratton写了本书《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和工作》来探讨,长寿真的是一种诅咒吗?如果我们都将活到100岁,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要怎么办?

长寿“噩梦”?

追求长寿,似乎是人类的本能,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这一切某种程度上正在变为现实。Andrew Scott统计,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的寿命大幅度增加,预期寿命每10年会增加两三岁。1997年去世的雅娜·卡尔芒(Jeanne Calment)活了122年164天,是迄今世界上最长寿的人。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中国人的预期平均寿命,从1960年的52.57岁到2016年已经增长到了76.25岁,和世界增幅持平。这意味着,每一代人的平均寿命比父母辈的人多出6到9岁。

可是,这也开始让人担心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既害怕变老,更担心老后破产。“养老服务,家庭担不起、政府包不起、企业赔不起。”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接受媒体报道时这样说道。日本广播协会NHK拍摄了描述日本老人生活的纪录片《老后破产》。

在伦敦商学院的的课程上,Andrew Scott问那些攻读MBA的学生:“如果你们活到100岁,将大约10%的收入存起来,并希望退休后拿到最终薪金的一半,你们最早可以在多大的年龄退休?”在算出答案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沉默了,因为答案是“80多岁”。几乎所有人都得面对七八十岁才退休的真相,若不这样做,生活质量急剧下降,想想何尝不是一场噩梦?

“三段式”人生的崩溃

为了详细解释这个问题,Andrew Scott和Lynda Gratton在书中虚构了三个寿命长短不同的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三代人,杰克生于1945年,预期寿命是70岁。吉米生于1971年,预期寿命是85岁,简出生于1998年,预期寿命是100岁。因为生活时代不同,他们也过上不同的人生。

杰克过的是传统的三段式人生(教育、工作、退休),1965年完成大学教育,就业时遇上发达经济体所谓的“黄金时代”,虽然后面也遇到全球化、经济衰退的冲击,但其职业生涯基本顺利。他负责家里的大部分开销,他的妻子除了做几份兼职就是在家照顾小孩。2015年,杰克去世。他的财务状况非常好,Andrew Scott解释,杰克有三个养老金资助来源:国家养老金、企业养老金和私人储蓄。考虑到工作年限和社会保障,只要杰克每年存下4%的收入,老后的生活基本有保 障。

可到了吉米时期,那些养老金资助来源受到巨大挑战。老年抚养比(退休年龄人数占就业人数的百分比)在许多富裕国家翻了一倍。以日本为例,在1960年的时候老年抚养比为10%,即每10个劳动力要抚养1个养老金资助者。而这个数据,据预测,在2050年将达到70%,即每10个劳动力要抚养7个养老金资助者。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发生在日本。据世界银行数据,中国的老年抚养比1960年是4%,到2017年,也已经上升到11%。

如果吉米打算工作到2036年,65岁时退休,若此时他无法获得企业养老金,只能拥有10%的国家养老金资助,那每年只有节省下17.2%,才能使养老金达到最终薪金的一半水平。否则,就要延迟退休,三段式的人生对吉米来说已经紧绷。而可以活100岁的简以此计算,每年只有节省下25%,或者延长工作时间到80岁,才能实现目标。

百年人生如果还按照三段式人生过,前20年学习,中间60年工作,最后20年退休,这么长的时间保持健康和活力工作,可能吗?

Andrew Scott觉得几乎不可能,为此他引入“多阶段”人生的概念,指的是“一种更灵活、响应式的生活方式——享受多种职业生涯和休息以及过渡期的多阶段人生。事实上,我们相信,这是让长寿成为天赐大礼的唯一途径。”在这100年中,你可以休息、調整、不断学习、补充活力,工作放松学习间隔着,才能过好这一生。

“瞎折腾”,是有意义的

Andrew Scott有三个孩子,第二个孩子在21岁大学毕业时和他说,“我不准备去找工作,我要去旅行三年”。Andrew Scott当时的第一反应是非常生气。后来仔细一想,自己生气的原因之一居然是因为嫉妒儿子,回想起自己二十一岁正在一家投资银行工作,现在看来完全是浪费时间。可另一方面,他为孩子将来找工作发愁。他担心儿子面试时,面试官问他,你为什么之前不找工作,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可不得不承认,时代确实在变化了。Andrew Scott保留着父亲十四岁的一张照片,穿着西装,打着领带,那时的父亲就已经拥有一份工作,18岁,父亲就结婚了,19岁拥有了自己的房子,20岁有了孩子。可这些事情,对Andrew Scott而言,都推迟到了20多岁后才发生。而到儿子这一代,20多岁“瞎折腾”,估计结婚生子又推迟了。当他尝试用百岁人生的方式去思考问题时,慢慢理解了自己的儿子。

Andrew Scott 如今认为“瞎折腾”是有意义的:“传统的三阶段生活只需要一点点规划和反思,因为它具有确定性和可预测性。取而代之的会是多元选择。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会经历很大的不确定性:会有什么样的工作,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的目标是什么?”因此,他建议年轻人多去探索,去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这样工作60年才不会那么无聊。“人们云游四方,发现世上一些事情,也在发现自己。”

格林威治大学的心理学博士Oliver Robinson持有相似的看法。他专门研究25到30岁的年轻人为什么会感到迷茫,没有人生方向。而随着寿命的增长,人们可以拥有时间去寻找,做更多的选择和尝试。“人们总把自己框住在时间里,什么时间该结婚,什么时间该找工作,可真正应该做的是寻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

然而Oliver Robinson认为,有的年轻人会为了取悦父母而去做父母喜欢做的事情,如果去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则被认为是自私。“可在某種程度上确实应该自私,如果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和喜好去做,长时间是坚持不下来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能做一辈子。”

也许有些人会把年轻时的冒险、流浪看作白日梦,可Lynda Gratton说:“所有的白日梦,尝试不同的生活,瞎折腾——这些都可以帮助你保持好奇心和对世界的开放心态。”旅行三年后,Andrew Scott 的儿子如今在咨询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他问儿子,你是全公司新入职中最老的了吧,可儿子告诉他,不,是最年轻的。“不要担心找不到工作,因为公司本身也在变化,”Andrew Scott说,“不要太过于按照父母的方式生活,因为年轻人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工作,会过不一样人生。”

不仅仅是年轻人要学会探索去适应百年人生,成年人和老年人亦然。在多阶段人生下,不同年龄段的的人会一起工作。“当你把越多不同年龄的人搁一起时,就越会发现,人就是人,一些聪明,一些愚蠢(不以年龄区分)。”Andrew Scott说。

无形资产

“中年危机”这四个字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人到中年,知识储备、健康、家庭、友谊亮起红灯,发现自己很多事都没有完成,却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庆幸的是,这一切若放在在百岁人生中,你还拥有着改变的可能。“如果你60岁去世,50岁的时候发现不喜欢现在的生活,你没有太多改变的可能。但如果有机会活到90或100岁,你可以改变 任何事情。”Andrew Scott说。

而那些亮起红灯的知识、健康、家庭、家庭在Andrew Scott看来都属于无价的无形资产,对百岁人生来说,这些更加重要,“因为这些都将陪你更久”。Andrew Scot和Lynda Gratton把无形资产分为生产资产和活力资产。生产资产其中包括宝贵技能和知识储备。“在百岁人生中,大量的知识习得不可能是一次性的,用职业生涯早期学习的专业知识维持一个人长期的工作生活,这似乎是不可想象的。无论是出于无聊还是技术淘汰的原因,获得新技能和新专长将成为人们要终身努力的事情。”以前,人们常常说一万个小时定律,百岁人生中你有87.3万个小时,成为专家的可能性更高了。

而活力资产包括健康和关系。“这是一段很长的人生,如果是一段病着的长寿人生,那该多糟,如果是一段充满爱和健康的人生,那百岁人生会可爱很多。”Andrew Scott 说。

另一方面,婚姻和伴侣关系也将经历更多的考验。Andrew Scott和Lynda Gratton预测百岁人生中,存在更大的可能人们会分手、离婚。数据显示,随着寿命增长,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离婚。原因是明显的,70岁的时候,若觉得婚姻生活不快乐,当预计自己能活到75岁和预计自己能活到100岁,做出的决定可能是决然不同的。可另一方面离婚成本也会很高。“好好和你的家人朋友相处,他们会陪你更久。”Andrew Scott说。

为了探讨百岁人生的问题,Andrew Scott和Lynda Gratton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发布到 “百岁人生”网站上,鼓励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向他们介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经历,在他们人生的此时此刻,是否正积极地打造、维护或正在耗尽他们的有形和无形资产。超过10000人完成了这份问卷。那些回答让人看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有人46岁辞职去当了两年志愿者,再重新出发;有人一生梦想着到巴黎去生活,可17岁结婚29岁离婚,她需要照顾自己的孩子,在65岁那年终于开始了自己的人生;有人生于二战,一生干过许多工作,可退休对他来说是最艰难的“工作”,正战战兢兢地学习如何填满剩余的20年。

Andrew Scott今年53岁,他开始尝试“多阶段人生”,不断去探索新的领域:“在这百岁人生中,如果你不选择改变,世界将会改变你。”

猜你喜欢
杰克寿命养老金
杰克和吉尔
仓鼠的寿命知多少
变成什么好
日本逾10万人被漏发养老金
On Cultivation of Learners’ Pragmatic Competence in ELT
您的退休养老金足以养老吗?
恐龙的寿命有多长?
被冤枉的小杰克
完型填空
你的寿命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