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双赢助推草畜一体化发展—基于蚌埠秋实草业、现代牧业经营分析

2018-10-31 01:40董少广中国银行安徽分行
中国畜牧业 2018年18期
关键词:草业草畜苜蓿

文│董少广(中国银行安徽分行)

紫花苜蓿有“牧草之王”的美称,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一种牧草,不仅产量高,适应性强,且粗蛋白质含量在16%~22%,畜禽喜食。受长期农耕文化和传统观念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基本是自种自用,没有形成产业,没有流通商品。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加快升级,尤其是受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的严重冲击,人们开始反思优质牧草的短缺是造成我国奶牛单产水平低、奶质较差的深层次矛盾之一,也成为畜牧业转型和升级的重要障碍,于是对国外优质苜蓿的进口量剧增。通过我们的信贷实践,当前不仅苜蓿产业发展前景较好,尤其是实施草畜一体化对于促进种、养产业协调发展,加长农业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都具有值得借鉴的现实意义。

欧美一些国家优质苜蓿资源被誉为“绿色黄金”,是奶牛等的高品质口粮,苜蓿的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多年来,我国更重视牧业的发展,忽视牧草基地的发展,有畜无草,有草无畜,草畜不匹配的现象十分普遍,加之绝大多数奶源为农户散养,质量无法保证。为配合安徽省奶牛养殖业和乳品加工业的发展战略,蚌埠市五河县委、县政府在两年时间完成了10万亩土地流转,2011年又给予了地租补贴7500万元,扶持苜蓿的种植,现代牧业蚌埠牧场已建立了4.2万头养殖规模以及日产600吨液态奶的加工厂,实现了集苜蓿种植、管理、加工、奶牛规模化养殖、乳品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已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派遣专家长期驻扎企业持续提供技术指导。徳国、澳大利亚、美国等专家也纷纷前来考察交流,献计献策,秋实草业公司将苜蓿像粮食一样种植,使分割的小块土地成千上万亩的集中连片,便于大规模种植和开展机械化作业,各种植保任务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样生长出来的苜蓿长势统一,没有杂草和病虫害,五河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紫花苜蓿生产基地,2014年亩产干物质在1.15吨以上,达到美国苜蓿种植的先进水平,建立了新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秋实草业和现代牧业合作双赢的模式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探索了一条切合实际的路径选择,即坚持为养而种,为牧而农,加快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才能增大效益。近年来,大量奶粉的进口、高档牛肉的走私很大程度上都与国内相关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有关,而这些又与奶业优质牧草的饲喂紧密相连。为此,农业农村部已下拨专项资金重点向婴幼儿奶粉企业奶源基地倾斜,对奶牛场圈舍和质量检测设施进行标准化改造,提升奶牛养殖水平,从源头上提高奶源质量。从五河县的实践来看,草畜一体化发展成本优势明显,苜蓿的供应和需求直接对接,就地转化,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实现“即割即喂”,解决了市场和运输问题,提升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差异化竞争能力。另一方面,苜蓿蛋白质含量高,综合营养价值显著高于玉米和小麦等粮食作物,在厌氧及发酵剂作用下形成的发酵饲料,味道清香,适口性更好。实践证明,我国长期对草食畜禽实施粗放式养殖,奶牛常规饲料多为劣质秸秆和三大料(玉米、麸皮、饼粕)的简单混合,能量有余蛋白质单一,使用苜蓿作为主食大规模的牧场饲养奶牛,不仅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也大大减少了奶牛的发病率,奶牛使用年限延长,优质苜蓿是从源头上提高国产乳品质量的根本措施。

近年来,我国人均口粮从1986年的207.1千克降至2010年的148千克,降幅高达28.5%,但与此同时,人均肉蛋奶等食品消耗量却一路攀升。我国草业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指出;我国饲料需求已是口粮需求2.5倍。以优质牧草为主食(补充适量精料)也直接或间接地减少粮食消耗,对于大量不适合粮食生产的边际土地,种植苜蓿也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同时,奶牛养殖是一个高排粪污的产业,长期以来畜禽每天产生的大量粪污无法有效处理,环境负荷严重超载。秋实草业10万亩优质苜蓿种植基地解决了现代牧业大量沼液的处理难题,并将沼液作为有机肥利用,有效降低了苜蓿的种植成本,形成草畜产业的良性生态循环,随着养殖的扩大,粪便通过发酵还可以生产沼气用来发电。

为了最大限度保留苜蓿的营养成分,秋实草业结合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国内企业青贮技术经验,采用半干青贮的方式不仅有效地解决了苜蓿加工贮存问题,而且比干草苜蓿及苜蓿颗粒营养价值更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利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不仅每年向农民支付土地使用费用,还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企业与农民真正成为互为依存、共生共荣的“共生体”,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多年来,由于农业缺乏整体发展的思维,长期的粮食种植,大量的使用化肥,对土地进行掠夺式经营,导致土壤越来越瘠薄。应从由粗放向集约高效转变,从“耕地农业”向“粮草兼顾”结构转型,实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科学配置的三元种植结构,对农业资源进行重新配置。苜蓿是一年种植,多年受益,且抗寒、抗旱、耐盐碱,适应性强,面对自然灾害最多影响一季收成,不会形成灭顶之灾。通过近年来的实践证明,苜蓿生产很好地扮演了粮食生产的“调节器”,在粮食供应充足时,可以提高土地肥力,防止水土流失和恶性循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和矿物质含量,在粮食供应偏紧时,可以随时为粮食增产奠定良好基础,规模化种植效益更高。推动草畜发展相结合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品牌价值及其附加值,也解决了长期困扰种养两产业封闭发展、各自为政的难题。无论种植苜蓿还是粮食,都必须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相关资源的路子,只有夯实农业基础,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固本强基,才能有序释放内需潜力,为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猜你喜欢
草业草畜苜蓿
青海草业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 推动草畜产业化发展
宁南山区草业机械化推广应用策略
优质草畜品种选育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对草畜平衡管理模式的思考
苜蓿的种植技术
致力草学,推进草业,共创辉煌
——庆祝湖南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建系20 周年
草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现状及其发展建议
要造就一片草原
苜蓿:天马的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