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临床观察

2018-10-31 09:00梁红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5期
关键词:牵引神经根型颈椎病浮针

梁红

【摘 要】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予以浮针配合牵引治疗的实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0例,作为主要观察主体。抓阄法分为对照组(25例,针灸+牵引治疗)和观察组(25例,浮针+牵引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对照组72%的有效率较比观察组的96%,略低一些,有效率指标组间比较统计学有差异(P<0.05)。(2)治疗前,两组VAS评分组间比较统计学无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4.7±0.9)分的VAS评分,较比观察组的(3.0±0.7)分,略高一些,VAS评分指标组间比较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予以浮针配合牵引治疗效果好,可改善患者的疼痛感。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牵引;浮针

【中图分类号】R58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5-0-01

神经根型颈椎病隶属于骨科疾病范畴,近年来,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刀割样、烧灼样及其针刺样疼痛是该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1]。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往治疗中常予以针灸配合牵引的方式,但收效不尽如人意。而目前,有學者通过使用浮针配合牵引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因此,在本篇文章中,笔者特就神经根型颈椎病予以浮针配合牵引治疗的实用价值做一细致阐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0例,作为主要观察主体。抓阄法分为对照组(25例,针灸+牵引治疗)和观察组(25例,浮针+牵引治疗)。对照组男17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49-71(60.60±2.31)岁,病程1-4(2.41±0.14)年;观察组男18例、女7例,年龄50-70(60.57±2.29)岁,病程1-4(2.39±0.16)年。予以SPSS21.0完成入选患者资料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P>0.05,试验可操作。

1.2 方法 ①针灸。使用平补平泄法主刺颈椎华佗夹脊穴,配穴选择:大杼、大椎、肩井、曲池、天宗、中渚、后溪。刺入深度为1.5寸,于穴位上留针20min,每间隔5min行针一次,1次/d,治疗14d[2]。②牵引。将坐位电动牵引器的重量调整为6-10kg,中途停止3次,5s/次,牵引的时间为20min/c次,治疗时间为14d。以病人的身体状况为依据,对牵引的时间进行适当的调整,在牵引过程中,使患者的颈部一直保持舒服的垂直和屈曲位[3]。③浮针。使用符仲华发明的长32mm、直径0.6mm的中号一次性浮针。选择P5[3]点(颈椎病第五个MTrP,在肘关节桡侧下方,常常在手三里穴周围,条索状)下方→P5点。进针时保持上肢与躯干夹角为25°-35°,患侧前臂置于矮桌或者医者大腿上。进针时针身同皮肤之间呈15-25°角,略进入肌肤层,接下来实施扫散动作,同时配合做协调活动,以催发循经感传,时间约2min后,拔出软管套及针芯,(严重者可留管5-8小时),隔天一次,合计治疗7次。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治疗效果评估依据:治愈:临床体征彻底消失,颈椎和四肢肌力恢复,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劳动;显效:临床体征基本消失,颈椎和四肢肌力恢复明显;未愈:临床体征、颈椎和四肢肌力无改善或恶化。有效率=(治愈/n+显效/n)*100%。②VAS评估依据: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完成对患者疼痛程度的评估。其中取值区间为0-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显著。

1.4 统计学处理 依赖于SPSS21.0实施实验中所有数据的计算,所得结果的表述和检验方式如下:计数资料为“%”和“”;计量资料为“ ”和“T”判定手段为P,当其<0.05时,表明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对照组72%的有效率较比观察组的96%,略低一些,组间比较统计学有差异(P<0.05)

2.2 VAS评分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组间比较统计学无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VAS评分较比观察组,略高一些,组间比较统计学有差异(P<0.05)

3 讨论

颈椎病属于骨科疾病的一种,发病的原因为颈椎间盘及其颈椎间关节的退行性病变,所诱发的脊髓、血管以及神经的损害。该病具有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的特点,为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探寻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作用明显。

浮针疗法的创始人为符仲华,他以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MTrP)为切入点,使用浮针对软组织损伤进行治疗。浮针疗法是鉴于传统的针灸理论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它作用的层面在病痛周围的皮下疏松的结缔组织,相当于传统经络皮部层面,通过针刺可以有效的激发人体结缔组织强大的修复功能,进而起到镇痛的效果[4]。

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得到的数据结果记载,(1)对照组72%的有效率较比观察组的96%,略低一些,有效率指标组间比较统计学有差异(P<0.05)。(2)治疗前,两组VAS评分组间比较统计学无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4.7±0.9)分的VAS评分,较比观察组的(3.0±0.7)分,略高一些,VAS评分指标组间比较统计学有差异(P<0.05)。分析笔者得到的数据结果,可以发现,神经根型颈椎病予以浮针配合牵引治疗效果好,可改善患者的疼痛感。

参考文献

方云花.浮针配合针刺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1):69-70.

刘晓玲,张武昌.浮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7):69-70.

符仲华,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37-140.

王英杰,丘文静.浮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7,6(9):28-29.

猜你喜欢
牵引神经根型颈椎病浮针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浮针治疗产后股外侧皮神经炎验案
浮针联合自拟通便方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针灸、牵引、拔罐、直流电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
正骨推拿联合理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颈椎康复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
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