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输卵管修补及功能再造在输卵管妊娠患者保留生育功能中的应用研究

2018-11-02 09:48李佳琦吴晓兰
陕西医学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史者系膜黄体

李佳琦,吴晓兰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成都611130)

主题词 妊娠,异位/治疗 腹腔镜检查/方法 妊娠率

输卵管妊娠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及术后恢复更快等优势,因此临床应用率不断提高,但是与此同时,较多患者对生育功能的保留需求较高,因此在进行腹腔镜手术的过程中,采用合适的功能再造干预以达到进一步控制损伤及保留输卵管功能的目的[1-2]。本研究就腹腔镜输卵管修补及功能再造在保留输卵管妊娠患者生育功能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的135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I组,每组各15例。A组年龄20~38(28.3±6.8)岁,停经时间32~58(40.7±5.1)d,有生育史者7例,无生育史者8例。B组年龄21~39(28.5±6.6)岁,停经时间31~59(40.9±5.5)d,有生育史者6例,无生育史者9例。C组年龄21~58(28.2±6.9)岁,停经时间30~59(41.0±5.3)d,有生育史者7例,无生育史者8例。D组年龄20~40(28.6±6.8)岁,停经时间32~57(41.0±5.4)d,有生育史者6例,无生育史者9例。E组年龄21~37(28.4±6.7)岁,停经时间31~60(40.8±5.3)d,有生育史者8例,无生育史者7例。F组年龄21~39(28.4±7.0)岁,停经时间33~59(41.1±5.0)d,有生育史者7例,无生育史者8例。G组年龄20~40(28.4±6.7)岁,停经时间32~61(41.2±4.9)d,有生育史者6例,无生育史者9例。H组年龄20~39(28.4±6.7)岁,停经时间32~60(41.2±5.4)d,有生育史者7例,无生育史者8例。I组年龄20~40(28.5±6.6)岁,停经时间33~59(41.0±5.6)d,有生育史者6例,无生育史者9例。九组的年龄、停经时间与生育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研究方法 I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腹腔镜病灶清除术治疗,患者常规手术治疗,术中不用任何处理,直接行输卵管病灶清除术,电凝残端止血。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于术中注射垂体后叶素于输卵管最膨大部位处注射6 U,并剔除妊娠黄体。B组则将6 U注射垂体后叶素于输卵管最膨大部位处注射,并于输卵管残腔注入50%葡萄糖10 ml。C组将6 U注射垂体后叶素于输卵管最膨大部位处注射,剔除妊娠黄体,并于术中缝合输卵管系膜缘,于输卵管最膨大部位系膜缘平行于输卵管长轴3-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1~2针,然后于输卵管最膨大部位游离缘,沿纵轴切开输卵管深0.5~1.0 cm达管腔,长度据妊娠病灶大小确定,一般2~4 cm,钳夹、负压吸引或相对挤压法取出病灶,可自切口向远端冲洗管腔;将切开的输卵管根据其长度或管腔直径,予以3-0可吸收线间断横行缝合切口浆肌层2~4针以恢复输卵管解剖的完整性。D组将6 U注射垂体后叶素于输卵管最膨大部位处注射,并于输卵管残腔注入50%葡萄糖10 ml,于输卵管残腔注入50%葡萄糖10 ml,术中缝合输卵管系膜缘,缝合方式与C组相同。E组将6 U注射垂体后叶素于输卵管最膨大部位处注射,剔除妊娠黄体并于输卵管残腔注入50%葡萄糖10 ml,术中术中缝合输卵管系膜缘,缝合方式与C组相同。F组术中缝合输卵管系膜缘,缝合方式与C组相同,并剔除妊娠黄体。G组术中缝合输卵管系膜缘,缝合方式与C组相同,输卵管残腔注入50%葡萄糖10 ml。H组术中缝合输卵管系膜缘,缝合方式与C组相同,输卵管残腔注入50%葡萄糖10 ml并剔除妊娠黄体。九组患者的其他用药等治疗方式相同。统计与比较九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镇痛率、术后β-HCG水平、输卵管通畅情况及(随访5~24个月)再次妊娠率。

3 评价标准 输卵管通畅程度:术后2个月,血清β-HCG降至正常、B超提示包块消失后,在经净3~7 d,行输卵管碘油造影。输卵管完全通畅:双侧输卵管显影好,24 h盆腔造影剂弥散均匀,量多。完全不通:双侧或单侧输卵管未显影或部分显影,24 h盆腔无碘油弥散或因单侧通畅时盆腔少许碘油弥散。通而无用:造影剂部分进入盆腔,双侧输卵管粗细不均或部分或间断显影,24 h盆腔造影剂弥散少,伴输卵管内造影剂残留[3]。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处理,等级资料进行秩和检验,P<0.05表示比较结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九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及下床时间比较 见表1。E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及下床时间均优于A~D组、F~I组,A~D组、F~H组均优于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九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及镇痛率比较 见表2。E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及镇痛率均优于A~D组、F~I组,A~D组、F~H组均优于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九组患者术后β-HCG水平比较 见表3。E组术后1、3、7、12 d的β-HCG水平均优低于A~D组、F~I组,A~D组、F~H组均低于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九组患者输卵管通畅情况及再次妊娠率比较 见表4。E组的输卵管通畅情况及再次妊娠率均优于A~D组、F~I组,C~D组及F~H组的再次妊娠率高于A~B组及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九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及下床时间比较

注:与其他组比较,*P<0.05;与I组比较,#P<0.05

表2 九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及镇痛率比较

注:与其他组比较,*P<0.05;与I组比较,#P<0.05

表3 九组患者术后β-HCG水平比较(U/L)

注:与其他组比较,*P<0.05;与I组比较,#P<0.05

表4 九组患者输卵管通畅情况及再次妊娠率比较[例(%)]

注:与其他组比较,*P<0.05;与A~B组及I组比较,#P<0.05

讨 论

输卵管妊娠占异位妊娠的95%以上,是异位妊娠中最为常见的类型,而腹腔镜手术作为微创治疗方式,在控制手术创伤及促进术后恢复方面的作用较好,但是其疗效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4]。较多研究[5-6]认为,腹腔镜手术直接对输卵管病灶进行清除,并以电凝的方式对残端止血,对输卵管造成一定损伤,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造成较大不良影响,不利于再次正常妊娠。另外,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仍需进一步控制,且出血量涉及到手术的顺利程度、效果及术后康复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找到有效控制出血量的方式也是治疗的重点之一,注射垂体后叶素及缝合输卵管系膜缘等方式对于止血的效果广受认可,高渗葡萄糖及剔除妊娠黄体则在促进输卵管病灶吸收及清除残余滋养细胞等方面有较好的作用[7-8],上述方式在腹腔镜输卵管妊娠治疗中的作用均可见,但是各类方式不同的联合应用效果少见,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提升再次正常妊娠率是有生育需求者的治疗目的。

本研究就腹腔镜输卵管修补及功能再造在保留输卵管妊娠患者生育功能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在腹腔镜输卵管病灶清除术基础上,将注射垂体后叶素、输卵管残腔注入50%葡萄糖、剔除妊娠黄体及缝合输卵管系膜缘等治疗方式进行不同组合,结果显示,术中注射垂体后叶素、术中缝合输卵管系膜缘、输卵管残腔注入50%葡萄糖组联合剔除妊娠黄体等方式的效果相对更好,具体表现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镇痛率、术后β-HCG水平、输卵管通畅情况及再次妊娠率等方面的优势,因此肯定了上述方式联合应用的价值,同时术中缝合输卵管系膜缘治疗患者的再次妊娠率相对更高,可能与本类治疗方式在有效控制出血的基础上,对输卵管的功能也有一定的维护作用有关[9-10]。同时,垂体后叶素的注入进一步增强了控制出血的作用,而高渗葡萄糖与剔除妊娠黄体则对持续妊娠起到了较好的控制作用[11-12],黄体剔除实现了尽量控制滋养细胞的作用,再以高渗葡萄糖通过提高局部组织渗透压,使病灶绒毛细胞坏死液化[13-14],因此起到了更好的效果。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腹腔镜手术联合注射垂体后叶素、输卵管残腔注入50%葡萄糖、剔除妊娠黄体及缝合输卵管系膜缘在改善围术期机体各方面状态、输卵管通畅情况及再次妊娠率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适用于输卵管妊娠手术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

猜你喜欢
史者系膜黄体
赖床憋尿,竟然黄体破裂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子宫内膜息肉刮宫术后复发及对再孕的影响
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系膜增生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CT增强扫描对卵巢黄体囊肿破裂的诊断价值
腹腔镜下直肠癌系膜全切除和盆腔自主神经的关系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中医治疗黄体功能不足循证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黄体破裂的临床观察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
——有流产史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女性健康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