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疗法干预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2018-11-03 05:42赵长普梁志涛党中勤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溃疡性耳穴结肠炎

李 波 赵长普 梁志涛 党中勤

(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科,河南 郑州 45000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主要表现有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病程长,易反复。属于中医学“泄泻”“痢疾”“腹痛”等范畴。我们在中医辨证施治指导下对患者进行多途径干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科室2015年1月—2018年2月住院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随机对照表,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33~66岁,平均47.6岁;病程2.3~6年,平均4.2年。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9~68岁,平均49.2岁;病程3.1~6年,平均3.9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201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1]。

1.2.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2007年)[2]。

1.3 研究方法

1.3.1 临床治疗方案 本病活动期的治疗目标是尽快控制炎症,缓解临床症状,2组患者均给予:①美沙拉嗪肠溶片(惠迪)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80148)0.1 g,每日3次,口服;②中药保留灌肠:锡类散2 g,思密达6 g加温盐水200 mL,保留灌肠 (灌肠前,先排便,肛管要细,插入要深,压力要低,宜晚间睡前灌入,并减少活动。温度适宜,一般为35℃)每晚1次,每次保留20~30 min[3];③一般常规补液对症处理。2组患者均住院治疗4周,随访8周,随访结束时复查电子纤维结肠镜。以临床症候改善情况即总体疗效、溃疡愈合情况等指标判断临床疗效。

1.3.2 对照组

1.3.2.1 一般护理 遵照消化内科护理常规,嘱病人卧床休息,监测生命体征,避免情志刺激,以减少肠蠕动。

1.3.2.2 饮食护理 嘱病人高热量、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对严重营养不良和全身情况较差的病人应给要素饮食。

1.3.2.3 监测病人脱水情况 脱水是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常见的全身性反应,重度脱水可以导致严重的后果。遵医嘱给予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1.3.2.4 腹痛、发热情况 遵医嘱对症实施解热镇痛,缓解临床症状。

1.3.2.5 肛周护理 因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排便次数增多,刺激肛门皮肤黏膜,致使肛周局部炎症,局部热敷可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严重时可肛周涂凡士林或抗生素软膏。

1.3.2.6 脓血便情况 遵医嘱正确留取标本送检,以便医生分析病情,判断预后。

1.3.2.7 协助某些特殊检查工作 如胃肠道钡餐透视、电子纤维结肠镜检查、活组织检查。

1.3.3 治疗组 给予中医多途径干预方案,主要包括中药汤剂口服、耳穴压豆、辨证施膳指导、中医情志护理等。

1.3.3.1 中药汤剂口服 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物有清热解毒类、凉血、止血收敛类、健脾理气类、补益气血类等。宜分2次饭后30~50 min温服,每日1剂,每次约200 mL,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之品。

1.3.3.2 耳穴压豆法 选用脾、大肠、内分泌等穴位,局部消毒后,用粘有王不留行籽或磁珠的约0.5 cm×0.5 cm胶布贴在相应耳穴上,局部有酸、麻、胀、痛即为得气,每日按压3次,每次约2~3 min[4]。

1.3.3.3 辨证施膳 大肠湿热者宜食用清热利湿之品;脾虚湿蕴者宜食健脾除湿之品;寒热错杂者忌耗气助湿之品;气滞血瘀型忌食生冷酸涩、辛辣刺激之品,以免阻碍气血运行;肝肾不足、阴虚不足者忌食耗气损津、肥甘厚腻之品,可食用补肝益肾之品[5-6]。

1.3.3.4 情志调理 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热情接待患者,详细介绍病区环境、主治医师、责任护士,减少其陌生感。病室宜安静、整洁,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②加强与患者沟通,采取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学会倾听,患者心声,制定切实可行的心理护理措施。解除患者的顾虑,缓解或消除焦虑、抑郁情绪,鼓励其树立信心,主动地配合治疗。③鼓励和安慰,说明本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提高自信心[7]。

1.4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证候疗效按照尼莫地平法计算公式: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计算疗效指数[8]。①临床缓解: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95%;②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③有效:症状、体征有改善,30%≤疗效指数<70%;④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减轻或加重者,疗效指数<30%;溃疡愈合情况按Baron内镜评分,其标准为:①正常黏膜图像记0分;②轻度病变 (血管纹理模糊,黏膜充血但无出血)记1分;③中度病变 (黏膜呈颗粒样变化,中度接触性出血)记2分;④重度病变 (黏膜溃疡并自发性出血)记3分。观察并评价治疗前后记分变化[9-1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软件。患者临床证候疗效改善程度采用Ridit分析。溃疡愈合情况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总体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93.34%,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2组总体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Baron内镜评分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2。治疗组患者的好转率为70.00%,对照组的好转率为46.67%,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Baron内镜评分变化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为本虚标实,活动期以标实为主,主要因湿热之邪蕴结大肠,气血失和;缓解期以本虚标实为主,则表现为邪恋正虚,脾虚为本,气血瘀滞为标。多因肝郁忧思,或感受时行外邪,饮食不节,累积中土,脾失健运,气机郁滞,痰湿中阻,郁久化热,湿与热结,下注大肠,熏蒸肠腑,终致肠络受伤,血腐肉败而为脓血。临床表现为脓血便,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经过长期临床应用,证实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耳穴压豆、辨证施膳指导等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病情。与西医相比,中医多途径干预的成本低,效益高,护理方法灵活多样,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溃疡性耳穴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疏肝解郁法配合耳穴压贴治疗经前期综合征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
越鞠十味丸联合耳穴压贴治疗代谢综合征172例
穴位埋线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