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量有术,这座农村小站不一般

2018-11-06 02:23杨建阳黄西雷
加油站服务指南 2018年8期
关键词:漳浦车友桂兰

文/杨建阳 黄西雷

中石化福建漳浦宏达加油站靠站容温馨、观念创新、让车主开心等举措,一举摆脱了落后站的面貌。

一天,笔者随同3位好友驾车来到福建东山海岛品尝海鲜,途经福建省漳浦县特意开进中石化福建漳州石油漳浦宏达加油站加油。2015年,笔者曾到过这座站,现在来这里要看看三年来小站到底有什么新变化?

心想农民,打造温馨港湾

宏达加油站是漳州石油2015年新租赁的小站,地处漳浦县赤土乡万安农场一个较为偏僻的地方,原有5名员工的油站人均劳效低,个别员工麻木懒散,车友对油站没什么好感。这里一度成为漳浦分公司的落后加油站。

与三年前相比,眼前这座农村小站让人刮目相看!站还是那么大,员工明显少了,但很有亲和力。他们在以前乱七八糟的加油站边缘建起了一座小花园,把原来的土堆小山丘铲平,石头当假山,精心地规划了花草,让人感觉环境怡人优雅,进站如进家。

销量稳住了,员工收益明显提高。宏达加油站的员工上班更有激情,规范服务也做得越来越好。

摄影/林桂兰

因站小,他们设法增设便利店货架,从兄弟加油站进货,为车友积分兑换赖茅酒、卓玛泉和多种饮料等。恰好笔者的车子平时用中石化的加油卡加油,也有很多积分,于是当场用积分兑换了两箱卓玛泉和一箱长白山天泉水,解了路途高温口渴的燃眉之急。

交谈中笔者得知,站长林桂兰主动参与排班,在加油现场积极引导车辆,空闲之余手把手、一对一地教会员工用甜甜的微笑、文明的用语与车友拉近距离,优化车友消费环境,提高现场服务质量。

宏达加油站是典型的农村加油站,进站加油的车辆以摩托车为主。每车每次加油量少,但员工工作量大,一辆摩托车一次只加3元、5元,员工平均每天的提枪达到600~750次。摩托车虽然加油量少,但车友多。

如何让这些车友成为回头客呢?站长林桂兰和员工一起从规范管理做起,从安全做起,从文明礼貌做起,微笑服务,来去有声。此时正好有一农民摩托车友叼着烟进站加油,加油员耐心给他讲解。他口服心服地掐掉香烟,配合加油站搞好安全管理。

站长带头,观念转变为车友

今年初,福建石油对小型加油站实施承包管理。基本思路是“五不变两不降低”和“强化激励”原则,即承包管理后所有权、零售资质、品牌标识、资源配送和管理规范不变,加油站管理水平和对车友的服务标准不降低。与此同时,建立健全减员不减费用和联量计费的契约化管理机制,实现企业增效、员工增收的目标。

漳州石油将漳浦分公司宏达加油站列入首批“小站改革”试点站。改革后,该站包括站长只有4人。在没有完全理解、吃透小站改革文件精神的情况下,员工感到心灰意冷。可是林桂兰没有退缩。作为共产党员,她必须坚强起来,要按照福建石油、漳州石油关于小站改革文件精神,认真抓好落实工作。只有带动员工转变观念,才能有更好的经营思路。

她认为,小站改革后工资待遇不能遵循“平均主义”。在取得人均月工资增加800元的成效后,林桂兰着手制定新的激励措施。她在站内推行绩效考核,每月都会如实记录员工工作量,并将考核量化到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位员工身上,制定一套“多劳多得、服务第一”的评比奖惩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服务也更规范了。

心想客户,车友得到真益处

小站改革以来,加油站汽油销量稳住了,可柴油销量增长没有变化。每天,林站长现场加油主动与车友交谈,得知他们大都是山上拉木柴的本地农用车。由于社会加油站和中石化加油站价差太大,他们原来多在社会站加油。

为此,该站员工联系了十几位农用车主,征得他们同意后,向漳浦分公司申请了柴油车队卡。量加得越多折扣幅度越大,最高降幅达10%。16位农用车主“抱团”成了“车队”,该站的柴油量也从日销500升稳定提高到日销1500升,增长了两倍,实现双赢。

加油站销量稳住了,员工收益明显提高。员工有信心,上班有激情,不仅规范服务做得好,整体氛围也更加快乐和谐。员工们都说,现在心中有梦有盼头了。

站内做好的同时也要拓展站外的销量。在农村网点,机油和液压油几乎是零销售,只有走出去才有盼头。周边的矿区是加油站的首选对象。尽管各个矿区都有自己的地埋油罐,但机油和液压油还需要配送。林站长多次与车主沟通后,决定以每桶低于公司售价15元的价格让利给车主,以此稳定销量,带动小配柴油。

果然,车友逐渐对林站长的加油站有了好感,主动打来电话购买机油和液压油,小额配送得到了有效带动。林站长认为,只有用心对待车友,为车友办实事,得到他们的认可,成为交心的朋友,加油站经营才会更上一层楼。如今,农村小站成了农民车友温馨的港湾。林站长说:“我们要继续为农民车友加油!为自己加油!”

猜你喜欢
漳浦车友桂兰
一张卡风靡车友圈
漳浦剪纸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No.2 如何看待蔚来车友群饭圈化
巧解含三角函数的导数问题
“摩托瀑布”
两岸同胞福建漳浦欢度“三月三”
从江湖到庙堂:迪粉汇的前生今世
爱,是一曲温暖和弦——记漳浦地税“寻找最美家庭”创建活动
福建漳浦明代“大彬壶”发现记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