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生成”,教学因你而美丽

2018-11-06 10:14杨娟霞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课堂生成虚幻琥珀

杨娟霞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

有一天上阅读复习课,复习到《奇异的琥珀》一课时,我问道:“一块不会说话的琥珀却能给我们讲这么有趣的故事,你知道科学家是怎么知道这个故事的吗?”

大大咧咧的嘉琪脱口而出:“想象出来的。”这当然不是我预设的答案。

马龙反驳:“推测出来的。”直接肯定他的答案正确,还是让学生自己比较呢?我选择了后者。

“‘想象和‘推测,这两个词有什么不同呢?”

大家一愣,随即热烈地讨论起来。

“想象大多是凭空地想,它可能是虚幻的,不真实的;推测则是需要有科学依据的,不能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同学们讨论后得出结论。

“那么你能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举出‘想象和‘推测的例子来吗?”我乘机追问,看学生能不能举一反三。

“你会从那窗外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夜出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捕食的猫头鹰……这是想象,这些想到的内容是不确定的,可以是虚幻的、不真实的。”反应最快的朱羽轩说。

“可以想象飞虫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想象也可以是真实的。”张洁补充道。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说明推测需要有科学依据,不能凭空乱说。”张冉回答。

“那么这个苍蝇和蜘蛛的故事依据是什么?你能找出来吗?”

“把‘推测换成‘猜测行不行?”

…………

然后我又出示了《奥茨冰人》和《黄河象》,让学生找出哪些部分是推测,哪些句子是这些推测的依据。学生因为对“推测”一词已有了准确的理解,再做这样的阅读题水到渠成,很轻松。

课堂上,我抓住嘉琪一个不经仔细思考的回答,帮同学们分清了“想象”“推测”的细微区别,让大家懂得了科学小品文的特点,知道了对待科学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做同类阅读题時也有了更精准的理解,这样的课堂生成是我没有预想到的。

看着学生脸上的笑容,我意识到:让学生发言时,学生并不一定按老师的预设直达目的,他们的回答也许听上去不准确,也许远远超过我的预期和想象,不要忽略!这就是他们此刻的真实想法,是他们自己动脑思考的表现,教师能善于利用他们的“问题”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这是宝贵的课堂生成。这样学习,学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不再被动地听老师讲,而是积极地动脑、参与、发现,学习效果更好。

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了对文本的尊重,生成则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本栏责编 欣 航)

猜你喜欢
课堂生成虚幻琥珀
雨中(外二首)
流年似水
能浮在水上的琥珀是天然琥珀吗
夏日玩虫三部曲:昆虫“琥珀”DIY
线条之美
教你如何识别真假琥珀
捕捉课堂生成,引导深度探究
赏识,让课堂生成更精彩
着眼课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谈语文课堂的精彩谁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