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化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的融合

2018-11-07 11:42梁涛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8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

梁涛

【摘要】随着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不断变更和新型教学资源的建设,如MOOC、翻转课堂、在线测试等,本文提出了将各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相互融合的“课程设计”理念,将各种现代化手段穿插使用,互相融合,提高已有资源的利用率,要享用教学改革的成果。

【关键词】课程设计 资源利用率 即时反馈 优质资源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change of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teaching resources, such as MOOC, flip?鄄over classroom, online testing, etc.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curriculum design” which integrates teaching resources and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curriculum design” which integrates teaching resources and classroom teaching.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existing resources, we should enjoy the results of the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curriculum design;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Immediate feedback; Quality resources

【课题项目】课题名称:公共基础课程虚拟教学平台应用研究,课题编号:SCSYS201701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8-0001-02

近年來由现代化教学手段引领的各类教学改革,可以说层出不穷。 自2011年11月9日,首批20门中国大学视频课程上线以来,已有1000多门课程上线供公众共享;同时,自2013年6月首批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正式通过教育部“爱课程网”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至今达3000多门课程。而不断新起的”慕课”(MOOC)更是在高等教学中引发热潮。各大高校作为课程的建设者,同时也是改革的受益者。

视频公开课是高校面向社会展示成果的窗口之一,体现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鲜明的学科特色和精湛的教学水平,从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推进高等教育开放,有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视频公开课有着这样的特点,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能“听课”,但是一场枯燥乏味画面单调的课程只需鼠标轻点即可轻松翘课。从早期的各种精品课程建设到现在的MOOC建设,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优质资源,这是多年来课程建设无法忽视的问题。这实际上还是认识不到位,投入不充分,没有认识到不仅要建设,还要会享用它。

我校在近年的教学改革中,一方面大力进行课程建设,包括MOOC,翻转课堂、跨学课课程建设等的同时,同时致力于研究如何利用现有各项优质资源,改变传统课堂,建立了线上、线下,课前、课后,集翻转课堂、微课视频、线上学习、在线测试、随时跟踪反馈的四维立体空间综合教学模式。在不断实施和调整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探索建立了与课堂教学互动互助的数学公共课程在线学习平台,推动了学习模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创新。

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课程,而是成为每门课程、每节课程的设计者。利用各种资源手段,利用学生反馈引导教学,并激发学生的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首先进行数学公共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在线学习平台建设,将各种优势资源推送到学生面前,教改不是教师为主体,而是学生为主体和承载体。该平台主框架如下:

此平台主要实现几大目标:

实现对全校学生单个体全程开放网上学习系统,数据化管理平台建设,由数据反映学习状况。

网上学习资源共享,将多年来我校的研究成果和积累充分利用,实现资源即时更新和优质推送制度,并实现多点连接,多角度学习。

课内、课外同步穿插学习。由于完全依赖网络学习会人为地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直接的情感交流设置了障碍。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情绪沟通,学习的效果可能大打折扣。所以开展课内教学与网络学习的同步穿插就尤其重要,使网上学习平台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探索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

实现网上自主按需立体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习需求提供在线共享资源和不同层次的练习及测试。针对当前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授课的教学模式下,如何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面向全体学生,让这些存在个性差异、学习基础不同和影响迥异的学生,在最大限度内满足“个别化”教学的要求,让学生主动按需学习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依托该平台,研究在线多层次课程学习机制,课内、课外互动学习模式,并研究数学网络测试适用题型,如将证明题分步实现。以及加入数学计算实现等应用环节,提高学习兴趣。

其次,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让学生课前深度自主学习,课堂由学生分组汇报学习,以谈论式引领学生逐步开始研究式学习,同时老师需通过各种方式把控学生的学习状态,到底学没学?学了哪些?学了多久?更快实现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过度。这对任课教师的知识准备、学术水平、教学个性及人格魅力都有很高要求。

对各科学习提出了“课程设计”的理念,将各种现代化手段穿插使用,互相融合,充分利用已有资源,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及时反馈机制

“即时反馈适应性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策略及教学模式。包括课外学习反馈及课堂学习反馈。课内反馈仅依靠授课教师对当堂课程学生学习状况的掌控,会有较粗糙、不够全面的缺点,可结合翻转课堂中的课堂提问及分组讨论弥补;相比较课堂外的反馈更为重要,课前可通过翻转课堂设置头脑风暴,要求视频学习时长等促进课前学习,课后通过在线测试及时反馈知识点掌握情况。由于现在的在线测试基于Maple TA系统,可实现一题多变,每个学生测试内容大部分不同,保证了测试的真实性,现过程监控学习。

2.优势资源即时推送和更新

各大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包括现有的教育部“爱课程网”,都有大量的视频资源和其他文本资源。但存在更新不及时,或资源类型、方式甚至优劣不等,使得学生出现选择性困难,导致实际利用率低的问题。平台的建设中注重资源的即时更新和优质内容的推送制度,此项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完成。

3.以竞赛推动研究式学习

目前高校参与度很高的建模竞赛和数学竞赛以及SAS数据分析大赛,以其对实际问题的研究探讨,各数学知识点的灵活应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子自主的参与知识的深入学习,以平台的形式推动几大赛事的齐头并进,推动问题式学习,提供对应数学知识点的扩展学习,提高了学生整体数学水平。

综上所述,目前我们高校的教学改革不仅要有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的建设,更要注重教师的课程设计理念建设,有效提高既有资源的利用率。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网络安全培训课程设计概论
初中英语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研究
湖南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研究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