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分银行开展邮政行业员工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转换的研究与实践

2018-11-07 23:17谢册邢迎春王炳同刘红玉
继续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学习成果学分银行

谢册 邢迎春 王炳同 刘红玉

摘 要:通过应用实践的研究与探索,阐述和分析了基于学分银行开展邮政行业员工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转换等方面的具体操作思路和实际做法。通过这一研究,从实践层面走通了一条继续教育双向互认、双证融通的路径,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的顶层设计和技术路径的可行性,为今后国内更多高校和企业之间开展这项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认证单元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2014年12月国家开放大学联合地方开放大学、有关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开展了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试点工作。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培训中心)作为中国邮政教育培训基地、远程教育中心、科技研发基地、人才测评与认证中心,开展了大规模的教育培训和广覆盖的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建设了完善的岗位标准体系和资格认证体系,搭建了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为邮政行业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16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培训中心获准成为首批试点单位,近几年来持续开展了学分银行试点项目研究与实践。

二、开展邮政行业员工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转换的研究与探索

(一)学习成果认证单元制定

学习成果认证单元是组成各类型学习成果的最小单元。制定学习成果认证单元是开展员工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项目组整体上采取了:明确学习成果所对应的行业、行业方向及职能,编制邮政行业结构表;设计认证单元表格字段定义;梳理邮政营销岗位工作流程,研究编制学习成果认证单元等三个环节推进相关工作,完成了学习成果认证单元的制定工作(见表1)。以邮政市场营销销售和策划岗位为例,形成了邮政营销销售和策划岗位工作流程、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以及800个知识、技能和能力点,最终完成了61个学习成果认证单元制定,并在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信息服务平台正式发布(见表2)。

(二)学历与非学历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实践探索

1.学历课程体系构建

以国家开放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为例。通过对专业课程体系研究分析,发现其市场营销学科体系比较完整,结合岗位技能方面不明显;学术研究氛围比较浓,行业实践应用效果略显不足。项目组经过对邮政营销岗位技能需求分析及其它学术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研究,突出岗位需求,构建了邮政特色课程,重新调整了市场营销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2.邮政营销人员岗位培训证书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邮政行业多年的认证培训经验,结合岗位分布情况调研和明确的行业结构表,确定了邮政行业认证培训系列。

抽取邮政营销类岗位为例,营销岗位能力素质模型涵盖核心能力、专业通用能力和专业特有能力三个维度,包含全网协作、务实创新、沟通交流、业务知识等素质要项。依据营销类岗位能力素质模型,通过剖析各项能力素质的内涵、行为特征和典型案例,将能力素质要项对应的行为表现分解成多个“最小单元知识点”,按照“内容的相近与相关、业务流程的连续与完整、教学环节和过程的趋同”等原则,再对全部“最小单元知识点”进行汇总归类和提炼,确定培训课程和课程目标,设计组合成模块化的课程,构建了营销销售和策划岗位员工的培训课程体系。

3.邮政行业非学历证书与学历教育成果转换规则研究制定与实施

认证单元是各种学习成果互认的共同参照基准,要实现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转换,需要依据认证单元,遵循一定的模式和路径形成转换规则。认证单元应用包括横向和纵向两种模式。横向应用是指认证单元应用于相同等级下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转换,实现学习成果的横向融通;纵向应用是指认证单元应用于同一领域内不同等级的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转换,实现学习成果的纵向衔接。

项目组本次研究实践主要是基于横向融通路径,探索邮政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与相关学历专业课程的双向融通转换规则。考虑到各种可能的因素,经过多位专家进行实验实践,并集体研究讨论,定义了认证学习成果转换原则及具体转换规则。

(1)学习成果转换规则

证书或课程转换基于学习成果。学习成果是指参加学历或非学历教育学习并通过相应课程考核,且已获得相应学历证书或非学历培训证书。

学历学习成果A中的一组课程所涉及的认证单元与非学历证书B涵盖的认证单元完全一致,则取得学习成果B后可免修学习成果A中的该组课程。反之亦然。

两种学习成果中的某门课程涵盖的认证单元一致且相应认证单元学分都被计算和存储的,两课程可互认免修。

(2)学习成果学分认证流程设计

规范的认证流程是学分认证规则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申请者递交申请材料后,由邮政学习成果认证中心进行审核,明确课程类别和内容,选择认证单元,对申请者已修课程內容与认证单元进行比对,得出不同的认定结论。学员根据不同认定结论获得学分或继续进行下一步的学习活动(如图1所示)。

4.基于认证单元的证书转换实践

以邮政营销人员岗位资格培训证书(中级)与国开市场营销专业(本科)转换规则为例。假设:A为国开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学习成果;B为邮政营销人员岗位资格培训证书(中级)。

邮政营销人员岗位资格培训证书(中级)与国开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学习成果A与学习成果B的差异比对分析发现,AB互认学分为24分。A成果在学分银行中的认证学分为24分,B成果是基于岗位素质模型确定的,岗位素质模型正是面向岗位,分析关键任务,与认证单元的制定有异曲同工之处,故在学分银行中的认证学分为28分(30个认证单元总学分为30分),说明A成果与实际岗位技能的联系稍显欠缺。

邮政营销人员岗位资格培训证书(中级)与重建后的国开市场营销专業(本科)学习成果比对后发现,AB互认学分为28分,说明基于认证单元重构的学历课程和培训证书课程互认度很高(见表4、表5、表6)。

三、结语

通过邮政行业员工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转换的研究与实践,在学分银行实践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一)验证了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的顶层设计和技术路径

通过本试点项目研究与实践探索,走通了邮政营销岗位资格证书与国开专业课程双向互认、双证融通的路径,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的顶层设计和技术路径的可行性。

(二)探索了学分银行服务行业企业的机制与模式

试点项目研究过程中,总结了以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自发地开展支局长大专化、支局长岗位资格认证、邮政行业特有岗位职业资格认证等各类学习成果互认的实践经验与成果,立足中国邮政转型升级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需求,结合员工个人综合素质提升与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对学分银行服务于邮政企业的机制与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三)形成的方法论助力了学习成果认证服务体系建设

试点项目积累了认证单元组织开发与规则编制等工作方法经验,实践推动了认证分中心建设,对于学习成果认证服务体系建设起到了较好的实践验证与助推作用。本试点项目是首家通过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认证单元审定的,研究成果获行业、企业和学分银行专家一认可和致好评。

参考文献

[1]王炳同,谷斌,王毅,苏建宁.学分银行为学习型企业提供定制服务的模式研究——以中国邮政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7).

[2]邢迎春,王炳同,刘红玉,刘晓梦.基于学分银行服务邮政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立交桥”建设的思路探索[J].继续教育,2018(4).

[3]刘红玉,邢迎春,王炳同,马晓丽.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单元标准编制路径解析——以邮政行业市场营销方向认证单元标准编制为例[J].继续教育,2017(11).

猜你喜欢
学习成果学分银行
自学考试学习成果评价多元化研究
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策略研究*
试析“学分银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学分银行—信息化时代学习体系变化的要求
关于高中英语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的关系探索
小学数学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的关系的微探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简析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的关系
基于学分银行制的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
高中英语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