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流》写作指导

2018-11-08 06:53丁爱萍
关键词:紫藤花暖流波澜

丁爱萍

破题

暖,与冷相对,必须有温度差才能感知。因此,要表现暖流则必定要呈现冷意。

而冷与暖,又有两层理解。一是指物质世界中对寒冷与温暖的感觉,一是指精神世界中对冷漠和关怀的感受。因此,立意就可以从这两个层次切人,但明显第二层要更加深刻。也就是说,我们要尽量让自己所写的暖流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关怀。

构思

一篇记叙类文章的核心要素有环境、人物、情节、主旨。主旨不用多想,命题作文的主旨都是确定的,没多少发挥的空间,区别只在于你用什么来表現,即素材的高下。下面我们从环境、人物和情节来逐一分析,并确定写作元素。

1.环境

无论从欲扬先抑的原则来看,还是从冷暖需要的温度落差出发,当我们需要获得的是暖流时,自然得设置一个不暖的环境。绝大多数人会选择一个相对寒冷的环境设定,以此突显暖,比如冬天,尤其是雪天,但这仍只是第一层面的,还需在后文升华才能避免落于俗套。

应试作文也就800多字,字字精练,能省则省。所以在环境设置方面,不如一步到位,即选择一个与冷相对的热的场景,甚至可以将其推到极致,一个夏日的正午。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我们对冷的感知自然而然的就不是温度层面的感觉了,它必定涉及一些灵魂层面的冷漠。此时,能获取的暖流也自然而然地上升为一种在灵魂层面感知到的关怀。立意自然与俗不同。

2.人物

以一般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水平与写作习惯来看,文本核心肯定会选择一个人。然而人又可以分为两类,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或者再准确地说是熟悉的人和陌生的人。中学生写作,写熟人的比例是压倒性的。因此,避开主流自然得选陌生人。

有人还得有事,这事又可以分为两类,直接经历的和作为旁观者间接观察到的。直接经历的肯定又是主流,所以不如写个旁观者从陌生人的经历中获得一种暖。

但通常同学们对社会和人生百态的观察与了解不够细致和深入,我们可以考虑抛开人而写物,自然就避开了大流。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在某种“物”上获得一种暖的体验和感知。

3.情节

文似看山不喜平,情节定要生波澜。然而,波澜要“波”得自然才是“好澜”。这里又有两个层面。一是物理世界的事件发展的波澜,一是精神世界的情感变化的波澜。

因为我们最终是以暖收束全文的,所以得在收束前表现冷。然而,冷又需要暖来反衬才能感知,因而在开篇部分我们就需要渲染物理层面的暖,即一个热的环境。但这只能有一个波澜,毕竟客观世界的温度大起大落是一种非常态的现象,不适宜创作,写了会很假。

那么我们能做些文章的就是情感层面的“波澜”了。

同样的,最终在情感上要感知到暖意,之前就得体验冷,而情感中最冷的不是对立矛盾,而是冷漠。因为,对立和矛盾本身代表着关注和校正,往深层挖掘就是一种关怀,那就暖了。

所以,最简单的波澜就有了,先感知到冷漠与无助,然后获得一种帮助,感知到关怀的暖。

但这最多算个小浪花,上升不到波澜的高度。我们得再给他翻一下,先暖起来。但这暖只是一种表象,是庸人的眼所误读的对世界最原始最粗糙的认识,是一种无知的满足和幸福。

伴随着对刚刚我们选定的“物”的观察和理解的深入,我们逐渐清明的双眼将看到世界的另一面,即表象后的真相,我们逐渐深邃的思想和日益丰盈的灵魂将感知到那表象带给我们的粗糙的温暖背后真实的冷漠。至此,情感的第一次波澜完成。

但这样结尾是难以及格的,因为考场作文需要的是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主题表达。我们得继续翻。

破了还得立。冷漠背后还有什么呢?

必须是暖,否则作文就跑题了。关键是怎么把这暖自然而真实地呈现出来。而这真实却未必是现实的真实,它在认知中是存在于逻辑的合理性中的。这种合理性就是我们要处理的关键了,也是本文成败的关键。阅卷老师觉着你的文本是真情流露还是矫情四溢就在此一举。

此时,我们大可不必做上帝,指手画脚地直接交代出来,你得让“物”自己说话,自行演绎。我们作为一个旁观者,真实地记录下这个认知过程即可。这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我们另外再谈,这里先定下写作思想。

回到波澜的设定上来。即我们先在温暖的环境中感觉到粗糙的但令人愉悦的暖意,然后在应激式的暖意因持续而逐渐降温的过程中慢慢发现一些令人不愉悦的真相,并让刚刚获得的暖意迅速冷却。

冷了才静,而只有冷静才能发现真正的真相。所以,冷下来后,我们又逐渐发现刚刚看到的真相的另一个角度的解读,读出冷落世界里这个“物”的自我救赎之类的元素,并从中得到生命挣扎、抗争的精神力量,而这就是我们需要的那股精神层面的暖流。

800字的篇幅,两次波澜足矣,剩下的就是选一个人文属性比较浓郁的“物”,以便我们流露出一种文化隐忧来表达“冷”,并从中发现文化自我衍生的执着和坚韧,来获得暖。

同题show

暖流

李妙晗 江苏省兴化中学高一(19)班

小巷,路面坑坑洼洼,年代已久。初冬的清晨,太阳软塌塌、无力地照着,冷风不知疲惫地在巷子里穿梭,从衣服的缝隙间直往身上钻,凉气蔓延至全身。

瞬间,缕缕食香袭来,饥寒交迫的我顿时被勾起了食欲。与巷子深处清冷寂静的景象不同,巷口处白气蒸腾。胀足了肚子的馒头,咧开了小嘴的包子,吱吱冒油的煎饼……一样一样地陈列在食客面前。“早!”走到那家熟悉的店面,不假思索地向老板娘打了个招呼。

仿佛刚一坐下,冒着袅袅轻烟的一碗馄饨就呈现在面前。那烟轻如薄纱,氤氲着我的视线。双手捧着,瞬时,一股暖流从指尖传至全身,驱散了裹挟全身的凉气。一颗颗馄饨像穿着罗裙的娃娃,随着漾起的汤汁一起摆动,碧绿的香菜恰到好处地点缀着。咬下一口,随着薄皮儿破裂,带有微成味的馅料随着佐料充满口腔,软绵绵的口感让整个身子都酥了。我沉浸在馄饨带来的味蕾的狂欢中,全然忘了“冷”这个字眼。

馄饨温暖着全身,热气氤氲了双眼,模糊了视线……依稀中,稍得片刻清闲的老板娘在围裙上抹了抹双手,坐到我的面前,侧着头,目光投向远处。

我一怔,她的经历我是知晓的,丈夫早逝,只留她和女儿相依为命,好不容易把女儿拉扯大,大学毕业临近分配的时刻,一场车祸夺取了女儿的双腿,从此瘫卧在床……

白白的馄饨,黄油油的汤,零星撒点新鲜的香菜点缀其上。香菜闻起来有一股清香,嚼其滋味却带有苦涩。

这世间风景,千般万般熙攘,命运时喜时悲。我们对于不幸,总是哀怨不断,就像忍受不了香菜的苦涩,那一抹绿还不足以让人震撼吗?

阳光刚好如金丝洒到桌上。女人轻轻束起的长发,沁着汗水的额头,布上老茧的手都带上了金色。仿佛觉察到我在看她,她冲我淡淡一笑,那笑,不躁不恼,波澜不惊。,这一笑,仿佛驱散了冬天里的寒意。汩汩暖流如潮水般向我袭来。原来真正温暖我的,不是那一碗馄饨,而是女人对生活的淡然、乐观。

原来冬天里的寒冷,如同对生活的悲观,不是那么难以驱散的。告别了她,走在冷风中,也感觉心中的温暖。落叶在地上跳着回旋舞。枯黄的风邀请着,一次次升起、落下。我的身体暖洋洋的。

我带着她传递给我的那一股暖流,品味着她的淡然,随身收藏着,留在岁月中浅斟低吟。

暖流

沈心怡 江苏省兴化中学高一( 19)班

窗外的紫藤花,开得蓬勃旺盛,满世界的流光溢彩。

刚刚踏入中学的校门,我是沉默的一个,同学个个都活泼开朗,爱唱爱跳,是丛丛向阳的花,明艳艳的。我却格格不入,下了课或是放了学,便直奔学校那间图书室。窗外,紫藤花幽幽地,兀自吐着芬芳。

(人际关系的冷)

图書室终年不见阳光,温度也比室外低上几度,踏进去阴森森的,给人凉沁沁的感觉。图书管理员是个戴眼镜的瘦高女人,肤黑,眼镜后总是射出两道探询似的光,面色阴沉且严肃。我每每把书递给她,她总是冷冷地看我一眼,拿了卡“嗖”地一刷,转身将书放好,从不出错。先前我会礼貌地道声谢谢,见她全无反应,便连那声“谢谢”也免了,只是飞也似的逃离那凉到骨子里的眼光,找个偏僻的角落坐下,沉浸在书的海洋中。

(环境的冷)

只有畅游在书海中,我才会忘了周遭环境,获得欢愉!我叹息着林黛玉的悲惨命运,敬佩于保尔的顽强意志,欣赏《蒹葭》中走出的那位如水的女子……紫藤盛放,香气游走着,一屋子都缠着香。

那段时间,我每日早早来,很晚回,几次图书管理员敲敲桌子,我才会惊醒过来,不好意思地把书还回去。

一日,来迟了,一排排书架上,没有昨日所读书的身影。想到才读了一半的书,我的心顿时凉了半截,像浸在冰水里,失了魂似的,慢慢往回走。“等等!”我回头,瘦高的图书管理员推了推眼镜,递来一本书,仔细一看,正是我心心念念所想之书,我惊喜地抬起头,她淡淡地说:“这是我自己的,其他的被人借走了,你先看吧。”我用力地点了点头,心头暖暖的,坐在桌前,独自微笑良久。

(第一次暖)

天黑了,我如饥似渴地翻阅完后,才发现图书馆的灯只剩下我这儿微弱的一盏了。我匆匆忙忙地将书还给她,含着笑道了声谢谢,便欲离开。瘦高个叫住我,拿了手电筒来对我说:“天黑,我送送你吧。”借着手电筒的反光,她的脸上罩着一层柔和的光晕,她分明是笑着的,那笑竟如紫藤花般温暖灿烂。感动欢呼着涌进我的胸腔,小小的心瞬间被这突如其来的温暖包裹起来了,如同涓涓细流般,漫过心田。

(第二次暖)

那位管理员,后来依旧冷冰冰的,但那个晚上,她的温暖却永远不会消散。

我知道,这世界哪怕再叫人绝望,也有一种叫做温暖的东西,在细滋暗长化作涓涓细流,滋润你的心田。

(主旨的升华)

窗外的紫藤花,又盛放了,满世界的流光溢彩。

猜你喜欢
紫藤花暖流波澜
波澜
一撇的漫画
爬不起来才是真正的失败
属于冬日的褐
紫藤花开
校园里的紫藤花
那一股 暖流
一石千层浪 思维起波澜
暖流
藤花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