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着的文学
——读任怀强的诗集《去瓦城的路上》

2018-11-09 01:07
星星·散文诗 2018年29期
关键词:瓦城诗集美的

郭念文,文学硕士,现就职于山东省作家协会,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批评。

在笔者的印象里,任怀强是一位勤奋的诗人,这些年来他一直坚持诗歌创作,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诗集《去瓦城的路上》就是体现。在这本诗集里面,诗人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值得记忆、值得书写的点点滴滴,用诗的语言将自己的思考记录了下来,将充沛的感情表达出来,可以说是他这几年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和创作水平的真实展现,让人读来既能享受到诗的美好,又能体悟到生活的真谛,平淡之中见灵光,平实深处有锥刺,可谓是骨相峥嵘,掷地有声。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直以来,“行走”都是一个与文学紧密相关的命题,古今中外有关“行走”的文学作品可谓数不胜数。纵观中国文学史,自《诗经》的《出其东门》《我行其野》等篇目而下,屈原的《离骚》,李白的《蜀道难》《行路难》《早发白帝城》,杜甫的“三吏”、“三别”、《兵车行》,陆游的《关山月》《游山西村》《金错刀行》,直至《西游记》《徐霞客游记》,再到沈从文、三毛等,无不是把视觉记录和心灵探索紧密结合的文学典范。在西方,“行走”这一传统也得到蓬勃发展,从荷马的《奥德赛》到“流浪汉”文学,从歌德的《浮士德》到马克·吐温的《汤姆·索耶历险记》《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从巴勃鲁·聂鲁达到凯鲁亚克的“垮掉的一代”名作《在路上》,都是融入了作者的行走思考与生命体验、具有深刻思想、充满丰沛感情的传世佳作。但是事情往往是这样,发展发展着就容易变了样,例如前一段时间蔚然兴起的“行走文学”,与前面列举的古今中外的关于行走的文学经典不同,“行走文学”这个在特定经济文化环境下诞生出的新事物是有具体指向的,主要指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一位或几位几十位作家,在出版社或其它经济实体的资助下,按一个既定路线游历一番后,将感想和见闻诉诸文字,成书出版,“行走文学”类的作品很多,如《走进西藏》丛书、“游牧新疆”丛书等。我们必须承认,这些作品里面有不少优秀作品,也曾产生过一定的社会影响,但更多的则是跟风之作,导致“行走文学”毁誉参半,褒贬不一。

首先,行走着的,是活着的。鲜活生动的作品能够给人以美的愉悦,这是大家已经形成共识的,笔者在这里就不赘述了。从更深的层次或者说站在全人类的高度上来看,笔者清楚地记得,《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先生经常会提到“生灵”这个词,笔者一直在想,这是多么好多么美的词啊,一语道尽了生命的伟大!活着是人类存在的最原始、最基本也是最高级、最终极的形式了。诗集《去瓦城的路上》完全符合“活着”这条标准。

首先,这是一部诗集。诗是什么?好的诗歌是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语言凝练、生动、准确,具有强烈的感情、丰富的想像以及和谐的韵律和明快的节奏。《去瓦城的路上》在这点上就做得特别好。举几个明显的例子,在《转过身就是夏天》这首诗里,诗人这样写道:“风握住了枝头/而摇摆刻下了它的形状/寒冷如冰融化/嫩芽顶破束缚/蚂蚁筑起土堆/大雁留下身影/蚂蚱已经在叶尖打鼾/打开门怕碰晕了春/幕布已经在揭开/夏天蠢蠢欲动……”再如《夏天》里的“青苔洇开 花朵无意于醉醒/一度欢畅的皎月在乘凉中攀升/光芒密密匝匝倾泻于草木”,《麦田上我一如既往地唱歌》里的“箭簇一样挺立在大地上的麦子/手拉手肩并肩守护着鼓胀的腰包”,《谁说我不在乎她》里面的“当我老了 是否依然想起/那牵过童年的手/和没有黄昏的小河边/有双小脚丫搅动水波/多少爱这样无声无息地滑落”等等。这些诗句,文字流畅,意境优美,想象丰富,读来像美妙的歌词一样让人赏心悦目。应该说,诗人对诗歌意象语言和意境语言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准,由此显现出的就是整部诗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鲜活的生动的生命气息,让人读来能够给人以美的体验、美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在生存的层面上,诗人也不乏思考和佳句,例如:《为琐碎的生活呐喊》《我的热情越来越低》《这个世界的爱》《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留恋了》《老男人》《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等多篇诗作里,诗人都流露出了他对人生、命运、人存于世的价值意义等的思考,以及诗人对人之孤独无助、生之艰难困苦和精神世界虚无坍塌等的悲悯、怜惜和愤而不平、怒而鞭挞。而这些,也是这本诗集带给我们的更大的惊喜和更好的启迪。

第二,行走着的,是接地气的。接地气是好的文学作品必备的一个基本要素,正所谓生活是文学的富矿,“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作家创作的铁律,是作家创作要走而且一定要走好的必经之路。对于作家而言,应该自觉主动地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扎实深入地从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中汲取灵感、挖掘素材、提炼主题,努力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说出人民的心事、写出人民的心声,展现时代的风貌、彰显民族的精神。说行走着的是接地气的,有两个层面,正好对应“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一方面,行走着的,须要脚踏实地,深入生活。另一方面,行走着的,要从人民群众中来,在人民群众中走,到人民群众中去,须要心系群众、扎根人民。《去瓦城的路上》这本诗集,正是诗人深入生活、提炼生活,源自生活、反映生活的生活之作。事实上,诗人来源于社会基层,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他总是风尘仆仆,舟车劳顿,不停地奔波忙碌着。为了生活,为了文学而奔波,同时更深入了生活、成就了自己的文学事业。人生路上,他自己经历的、亲眼目睹的人世间的种种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他也是一个有心人,用激情勤奋的笔触记录下了这一路上平凡人的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用诗歌来反映生活、解读生活、阐释生活的真谛,这样的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而也更加地接地气、动人心。例如《生活啊生活》《怀念生活》《在元素的生活中》《如此我爱上了生活》《业余生活》《走在城市的路上》《光什么时候停下脚步》《天亮我们就出发》《经十路以南》《无话可说的时代》《经过徐州》《火车向北》《六里山有多远》等诗篇充满着生活的气息,闪烁着生活的光芒。也正是因为有了生活的底蕴和气息,才让这些诗句更加容易贴近人心,更能够打动人心。读着这些诗歌,你甚至可以将自己代入,能够切身地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心境和情绪,也能够让读者从中发现并思考自己的生活,而这,也正是我们想从文学中看到、得到的东西之一。

第三,行走着的,是有方向的。一般说来,行走在路上的,总是会有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个目的地。文学也是如此,我们不排除有一些或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或消弭价值、消解崇高的作品,但我们所看重、推崇的始终都是那些有倾向、有所指、有意义、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再进一步,方向,是有出发点、有落脚点的。《去瓦城的路上》就是这样一部有道德追求、有价值批判、有终极归宿的作品。这里面有些诗句继承了“文以载道”“诗言志”等优秀文学传统,紧贴现实,关注当下,弘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给人以启发和警醒。如开篇第一首诗《只是如果》里面写道:“像人们习惯变性/像人们习惯屈辱……面对死亡 透支 卡片 和虚伪……我们喜欢并厌恶/一切 我们面对并接受一切”,还有《生活啊生活》里面的“面对生活我常常无言/这个世界是如此可笑滑稽/我试图表达什么 又能改变什么/原来我一无是处/面对昨天/记忆满怀伤感/后天正视当下/迟疑 抛弃 得过且过……我们欢爱 痛恨 犹豫/像一个小丑成为世界的剪影”,以及《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留恋了》《无话可说的时代》《栖身于醉里梦乡》《午夜是迷离狂乱的歌》等等。这些诗歌,有力地表达了诗人在面对种种假恶丑时的不平则鸣、怒而批判的情感。

从总体上看,这部诗集侧重的是批判现实,关于这一点,一方面有可能是诗人是山东的,山东作家的一个普遍特点就是道德批判感比较强烈。这样究竟是好还是不好,评论界各有论说,笔者对此不做评判。但是笔者本人还是对山东作家的这种社会责任感持赞成态度。为什么呢?这里面的原因也正是笔者想要着重强调的:好的作品,应该是有方向的!美中不足的是,诗人现在还处在单纯的展示原始的丑恶的层面,在面对这些丑恶时甚至还流露出一丝自暴自弃乃至绝望妥协的消极情绪,我更希望诗人在展示丑恶的同时,寄托对理想的抒发、对光明的歌颂和对道德的引导。因为,行走着的,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第四,行走着的,是有发展的。文学要想繁荣,作品要想流芳百世,固步自封、原地踏步肯定是不行的,须要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向前。行走着的,一方面是动态的,是进行时,是在场,是参与;一方面是发展前进的,还没有达到终点,还有无限可能,还可以进行积极的探索创新,不断突破,不断前行。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是文学的精髓,是文学发展的生命线,创新对于文学的重要意义已经不需质疑。但要从发展创新这个角度来说《去瓦城的路上》是行走着的,也许有人会质疑。在这里笔者举几个例子:诗集中有一篇作品叫《时间解读》,这是一首长诗,分了26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是以英文字母作为题目,以26个英文字母为题连贯组成了一首长诗。且不说这首诗的质量怎么样,单纯从形式上看,诗人对诗歌创作是具有求新求变的意识的,并作出了积极的探索。类似的情况还有《咏七十二名泉(选八)》,这首诗笔者是见过完整篇幅的,只是诗人在出版时精选了八首。一位诗人用诗歌的形式把济南七十二名泉全部写遍的情形,也是到目前为止不多见的。同时,诗人所秉持的“原生态”创作理念,以及诗人对时间(《时间解读》《最后时间》等)空间(《如此我穿越了平原》《腹地》等)的感悟和对生态环境变化(《草甸》《研究史前动物的生存方式》等)的思考,都体现了诗人寻求创新、寻求突破的理念和行动。

综上所述,《去瓦城的路上》是“行走着的文学”,这里面有生命,有生活,有对文学意义、文学价值的坚持和追求,有志在延长自身文学生命线的创新理念和做出的务实探索,哪怕有些诗句还略显直白,有些意象还在重复堆积,有些感情还有待升华,但只要诗人继续秉持这种对生活、对文学的虔诚和负责的态度,他的诗歌创作之路一定会越走越长、越走越宽。

猜你喜欢
瓦城诗集美的
诗集精选
诗集精选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诗集精选
诗集精选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