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可尔因地区新发现锂辉石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探讨

2018-11-09 05:27黄万俊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16期
关键词:锂辉石伟晶岩花岗

刘 伟,黄万俊,杨 波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化探队,四川 德阳 618000)

关键字:可尔因;二云二长花岗岩;锂辉石;斯则木足

从2016年起,笔者参加了四川可尔因矿调项目,围绕可尔因二云二长花岗岩周边地区开展了1:50000地质测量、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等工作。在该岩体北边,距离岩体大约1km左右的斯则木足地区,新发现含锂辉石花岗伟晶岩脉6条。本文主要简述新发现的锂辉石矿地质特征,并探讨其找矿远景。

1 地质特征

(1)地层。该地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上统杂谷脑组及侏倭组(图1),另有零星第四系残坡积物、冰碛物分布于沟谷坡地的低洼处。杂谷脑组地层岩性主要为深灰色中~厚层状黑云长英角岩、黑云石英角岩,夹黑云石英片岩、浅灰色中层状透辉石角岩及少量灰色十字石片岩、灰色堇青石片岩等。区内地层原岩岩性为一套含碳泥质岩、钙质长石石英细砂岩、杂砂岩、粉砂岩,以韵律式互层为基本结构特征的深海~半深海浊流沉积为主的复理石建造,后经可尔因岩体侵位及冷凝过程中的烘烤进一步变质形成。

(2)构造。构造主要为褶皱,次为节理裂隙。

①褶皱。总体表现为一倒转复式背斜,轴线总体上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呈略向南凸出的弧形,贯穿于工作区中部,褶皱轴面呈北向或北东向倾斜;由核部向翼部地层变新,核部地层为杂谷脑组地层,两翼为杂谷脑组与侏倭组地层,两翼产状变化明显,局部有次级小褶皱的发育。②节理裂隙。区内节理裂隙发育于背斜两翼,主要为三组,第一组走向北东~南西向,倾向南东;第二组走向近东西,倾向北;第三组走向北西~南东向,倾向南西。节理倾角一般45~75°。节理裂隙是区内主要的控矿构造,花岗伟晶岩脉基本沿节理裂隙分布。

图1 斯则木足地区地质简图

(3)岩浆岩。主要出露二云二长花岗岩和花岗伟晶岩脉。

①二云二长花岗岩。出露在该地区南部,为可尔因岩体北缘部分。岩体与围岩接触面倾向围岩一方,岩体与围岩接触界线清晰,呈侵入接触关系。②花岗伟晶岩脉。在距二云二长花岗岩与地层接触界线以北1km~2km范围内出露,处于外接触带。新发现花岗伟晶岩脉8条,其中含锂辉石伟晶岩脉6条,占伟晶岩脉总数的75%。脉体形态呈中间稍大的脉状或似层状,长88m~1533m之间,出露宽度在2m~20m左右,最宽处可达35m。脉体与地层接触界线平直清晰,除两端尖灭处外,在地表出露厚度较为稳定。脉体主要受一组北东~南西走向的节理裂隙及一组近东西走向的节理裂隙控制,倾角一般45°~75°。各脉体呈相互平行的近东西向展布,间距在160m~240m之间。

表1 斯则木足锂辉石次要矿(化)体特征表

(4)变质岩。主要为角岩类和片岩类两种。①角岩类:主要为黑云长英角岩、黑云石英角岩、透辉石英角岩等。②片岩类:主要为黑云石英片岩、含黄铁矿黑云石英片岩、透辉石片岩、阳起石英片岩、黑云母十字石片岩、红柱石堇青石片岩、红柱石黑云母石英片岩等。岩石通常具粒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块状及条带状构造。另外可见岩石具残存的板状、千枚状、片状等定向构造。

2 矿(化)体地质特征

斯则木足地区新发现的6条矿(化)体均属锂辉石钠长花岗伟晶岩型,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主矿(化)体1条,次要矿(化)体5条。

图2 Ⅰ号矿化体地表露头

图3 Ⅰ号矿化体二级脉体地表露头

(1)矿(化)体特征。①主矿(化)体特征。主矿(化)体编号为Ⅰ号,整体呈舒缓波状近东西走向展布。形态为大脉状,脉体在中部(位于山脊处)膨大(图2),并出现分支向北延伸(图3),主矿(化)体在地表出露长度1553m,支脉出露长729m。矿(化)体地表出露高程4200m(最西端)~4420m(中部)~4250m(最东端)。矿(化)体倾向主要有2个方向,一是倾向173°~210°,一是倾向330°~345°,局部有一定变化。支脉在走向上分为两段,前段连接主矿化体约225m长段,总体走向345°,倾角29°,产状稳定。后段脉体沿东延伸约500m长,总体走向176°~198°,倾角72°~81°。主矿(化)体厚度2m~35m,于山脊膨大部位可达到35m;最薄处位于主矿(化)体两端边缘,宽2m~3m左右。矿(化)体整体厚度较均匀,平均约10.5m。呈现中部厚度大、两侧厚度逐步变小的特点。通过15件化学分析样的测试分析,矿石品位为:Li2O:0.24%~3.85%,平均1.87%,伴生有用组分Rb2O:0.03%~0.26%,平均0.11%,均已达花岗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床的最低工业品位要求。

②次要矿(化)体特征。次要矿(化)体5条,编号分别为Ⅱ、Ⅲ、Ⅳ、Ⅴ、Ⅵ。主要特征见表1。5个矿(化)体均采用追索法,由多个地质点结合连续拣块取样控制。

(2)矿石特征。①矿石结构。矿石结构以细粒、中粒伟晶结构为主,少量粗粒,极少量块状伟晶结构。次要结构为交代结构、压碎结构等。②矿石构造。矿石构造较简单,主要为块状构造,即锂辉石呈定向平行排列,垂直脉壁产出,呈不规则集合体,或块状集合体,散布于致密块状石英周围。其次为条带状构造、浸染状构造。③矿石矿物组成。矿石矿物主要为锂辉石;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钠长石、微斜长石和白云母等。④矿物化学成分。根据区内30件拣块样分析结果,区内矿石主要有用成分为Li2O,一般含量0.95%~2.45%,最高3.85%,最低0.24%,平均1.77%,其它伴生有组分及平均含量分别为:Nb2O5(0.007%)、Ta2O5(0.002%)、BeO (0.02%)、Rb2O (0.14%)、Cs2O(0.01%)。

3 找矿远景分析

(1)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从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地球物理场、花岗岩(伟晶岩)及相应矿床区域分布与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等反映,甲基卡—丹巴—可尔因地区长大于200km、宽达50km的近南北向花岗伟晶岩型矿床分布区应为同一成矿区带,同一成矿系统中的不同矿化系列与分带,属同一成矿时代,同一成因,中间以云母矿为主,南北两端以锂辉石稀有金属矿床为主。斯则木足地区是寻找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的有利地区。

(2)初步资源量预测。通过对斯则木足地区的地质调查工作,新发现的锂辉石矿(化)体,矿石平均品位达到了花岗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床的最低工业品位要求,具有进一步开展地质工作的价值。按矿(化)体地表出露长度、平均厚度、矿(化)体长度四分之一推深计算锂矿资源量,预测斯则木足锂矿床规模已达中型以上,具有找矿重大发现、重大突破的潜力。

猜你喜欢
锂辉石伟晶岩花岗
上半年澳大利亚出口锂精矿121万t 同比增长27.7%
安山玢岩-花岗斑岩混合矿石的磨矿产品粒度特性研究
锂辉石的选矿研究进展
万众一心战疫情
青海柴北缘地区茶卡北山锂铍稀有金属伟晶岩型矿床垂向分带特征
刚果(金)马诺诺(Manono)东部某伟晶岩型铌钽矿地质特征
准苏吉花斑岩型钼铜矿床岩体特征及成矿机制研究
锂辉石/碳化硅复相陶瓷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YOA和Ca2+对锂辉石浮选行为的研究
金盆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