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泥土 志在凌霄

2018-11-10 01:58万永勇
江西教育B 2018年7期
关键词:豆芽葡萄学校

万永勇

导 读:

在三锡坊前田希望小学,孩子们没有先进的仪器、专业的场地,但他们同样有一位好校长、好老师——王林华。王林华是一位对教育有着执着的情怀、爱钻研、爱创新的老师。长期以来,他致力于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目的就是培养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让学生的学习回归生活和自然、着重创新意识的养成就是他教学实践的切入点……

一直以来,如何真正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到实处,是所有教育者苦苦思索探究的问题。然而,吉安县敖城镇三锡坊前田希望小学这所毫不起眼的村小,长期以来,却坚持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宽视野、全方位的教育理念,大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尤其注重生活化教学和学生创造发明能力的培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在前田希望小学,一草一木都是活生生的教材,处处展现出孩子们的匠心巧思,满眼都是生机与希望,孩子们快乐、自信、大方,学校真正成为雏鹰展翅的天空,梦想起飞的高地。

培养“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

走进校园,犹如进入了一座充满野趣的植物园、菜园和果园,修长的翠竹随风摇曳,挺拔的松树整齐排列,樟树、芭蕉、梧桐、棕榈、桃树、李树点缀着每个角落。特别是学校里种的很多水果、蔬菜,都是学生自己亲手种植、呵护的,令人备感惊讶和叹服。

漫步三锡坊前田希望小学校园,清风拂面,鸟语花香,让人心旷神怡,令人联想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九十年前创办的晓庄师范学校:“有荒山十里,供学生造林;有土地若干,供学生自造茅屋居住;有中心学校数处,供学生实地操作……”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陶行知提出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目的。

在三锡坊前田希望小学,孩子们没有先进的仪器、专业的场地,但他们同样有一位好校长、好老师——王林华。王林华是一位对教育有着执着的情怀、爱钻研、爱创新的老师。长期以来,他致力于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目的就是培养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让学生的学习回归生活和自然、着重创新意识的养成就是他教学实践的切入点。因此即使条件艰苦,学校依旧大力推进综合实践课程,组建了气象观察、科学调查、创造发明等兴趣小组,并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活动。

在这里,一袋豆子也可以成为学生们打开科技之门的钥匙。在四年级教室的窗台上,摆放着一些用废旧塑料瓶制作的小盆,盆里装着湿湿的泥土,一些针尖般大小的幼苗探出了头,这就是学生们种的豆芽苗儿。

种豆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道作业题。孩子们通过自己查阅资料,探究、咨询大人,合作分工,悉心种养、照料,成功地种出了鲜美的豆芽。孩子们还把种养的豆芽卖到了学校食堂、当地饭店。“从9月下旬开始,他们就开始种豆芽、卖豆芽,到现在已经卖了100多元了。孩子们不仅感受到收获的喜悦,更体会到父母的钱来之不易。通过种豆芽,无形中培养了孩子专注观察、爱思考的习惯。”王林华见证了孩子在这一过程中的成长。

在观察日记中,王佳写道:“我们全班决定,把最后一次种的豆芽炒一盘,给自己尝尝。虽然每个人只尝到一点点,但这是我们亲手种出来的豆芽,味道真的不一样,是幸福的味道,是快乐的味道,是成长的味道!”

学校还让孩子们进行种辣椒比赛。种辣椒的技术含量较高,孩子们在种植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发现辣椒叶子枯萎、小辣椒掉落了。于是老师指导他们施肥、除病害、松土、浇水等,鼓励他们坚持下去。经过孩子们的悉心呵护和辛勤劳动,终于种出了鲜美可口的辣椒。与此同时,老师还向学生讲述了许多关于植物生长的知识,学生们在做中学,强化了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在操场的一角,用架子支着一棚有点像葡萄藤蔓和叶子的植物,仔細观察,能看到上面结着一个个圆溜溜的果子。五年级的王紫嫣骄傲地说:“这是我们种的百香果,百香果酸酸甜甜的,而且有提神醒脑、滋补强身的功效。我们平时对百香果的照料可小心了,如今终于结出了香甜的果子。我觉得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和老师指导的功劳。”

学校教学楼前的葡萄长廊堪称校园一景,每个人都会忍不住在葡萄架下面驻足,感受这片绿荫、这道风景。“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植物,所以这几株葡萄树长势都很好。”王林华说。孩子们时常给葡萄浇水、卷须、打顶、扦插、除虫,做观察记录。葡萄成熟时,孩子们把葡萄摘下来分给同学和老师品尝,分享着收获的喜悦。“现在,我掌握了种植葡萄的方法,在家里也种了葡萄,还给邻居们当种葡萄的顾问呢!”五年级的党文宇有点得意地说。

孩子们还种枇杷树、桃树等各种果树,观察湿地松、四季竹、睡莲、芭蕉等各种植物的生长,党文宇同学创作的微视频《校园里的丝瓜》还获得2015年全国中小学生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江西赛区小学组一等奖……学校还开展了“大河恋——调查家乡的小河”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家乡母亲河,孩子们明白了什么是水循环,知道了环境保护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更激起了热爱家乡、造福家乡的情感,该活动获得全国第三十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这些活动都源于孩子身边熟悉的事物,源自乡土,充满了泥土气息。它们就像一颗颗朴实无华的无花果,连缀起孩子们阳光而充实的成长轨迹。

为奇思妙想提供孵化空间

王林华说,“虽然三锡坊前田希望小学是一所普通的村小,条件并不完善,但学校办学理念一‘活,科技教育的‘一潭死水就变成了‘一池春水。让学生自己想点子并设计方案,老师加以指导,通过动手、动口、动眼、动脑,从而培养他们发明创造的兴趣。”

在三年级的教室里,班班通液晶电视上放置着一个小巧的器件,原来,这是党文宇同学发明的一种液晶电视视角调节装置,它可以让全班每个同学都能清晰地看到屏幕上显示的内容,不受座位方向和反光的影响。这个发明在第十二届宋庆龄少儿发明奖(江西赛区)评选中荣获小学组一等奖。

“有了这个葡萄袋,我们再也不用担心葡萄会被小鸟啄食和掉落,而且还能保证葡萄长得又大又甜!”四年级学生胡丽芳展示着她发明的葡萄袋,介绍着它的功能。她的这项发明获得了江西省少年儿童科技发明创造竞赛小学组一等奖。

学校营造了创造发明的浓厚氛围,为这些生长在单调闭塞的农村孩子打开了一扇窗户,更让他们思维的火花迸发,进而有了多姿多彩的创意成果:周馨敏同学发明的长把黑板擦在第十二届宋庆龄少儿发明奖(江西赛区)评选中荣获小学组二等奖,胡建伟同学发明的格子书桌获第十三届江西省宋庆龄少儿发明竞赛小学组二等奖……

三锡坊前田希望小学的科技教育不仅局限于课堂和校内,甚至校外也可以成为科技课堂。“当时学校门口的319国道正好在维修路面,工程队调来了先进的机械施工设备,其中有一台铣刨机。于是,我就让学生到路边安全处观察工程队的施工过程,并请工程师给学生讲解铣刨机的工作原理。”学校老师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当即把课堂移到了路边,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特别的科技课。“孩子们在现场听得很认真,有的甚至信心满满地表示以后要发明出更加先进的路面施工机器。”

学校气象观察小组的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小组成员每天都记录下当日的温度、降水、风速、风向、湿度等天气要素,为同学种植蔬菜、果树及植物生长提供参考,同时也培养了观察能力和科学精神。

小学生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因此,学校还特别重视学生艺术创意和生活创意的开展。学校开设了一门“做叶画”的课程,这门创意课程已持续了一年多,深受孩子们欢迎。在五年级的教室里,学生钟盼展示了她用四季竹叶子拼贴的作品《幸福的一家》,而且她还生动地讲出自己创编的叶画故事,既原生态又充满童趣。“通过做叶画,学生们不仅发展了自己的艺术兴趣,锻炼了动手能力,还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植物叶子。”王林華说。

种种努力与付出,换来的是丰硕的教育成果。2017年上半年,该校学生参加全国第十三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大赛,获1个铜奖;参加第三十二届江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2个三等奖;参加第十三届江西省宋庆龄少儿发明大赛,获2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参加第一届“华德杯”江西省少年儿童科技发明创造作品竞赛获1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对于地处落后地区的村小来说,这样的成绩让人咋舌,堪称奇迹。

有土壤的滋养和风雨的洗礼才能使树苗变得枝繁叶茂。同样,只有创设合适的平台,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接受体验和锻炼,他们才会走得更稳,心智才会更成熟,内心才会更强大。吉安县敖城镇三锡坊前田希望小学大力开展根植乡土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实践中观察、思考、想象,让每个学生都扎根泥土,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 王 慧

E-mail:729628267@qq.com

猜你喜欢
豆芽葡萄学校
吃豆芽有助于防癌
葡萄熟了
当葡萄成熟时
豆芽也是治病“好手”
学校推介
无根豆芽≠毒豆芽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