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伦理视域下低碳城市的建设路径研究

2018-11-10 13:50孙莹孟杰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年16期
关键词:低碳城市生态伦理建设

孙莹 孟杰

[摘 要]城市是人口、资源等高度集中的地区,城市经济发展会带来相应的生态问题,建设低碳城市成为协调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举措,在低碳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低碳产业结构技术不合理、低碳交通建筑规划不完善、低碳制度落实及监管不具体、低碳观念及方式较为落后等问题。需要采取通过低碳技术创新促进低碳产业结构调整、完善低碳城市交通与建筑规划、加强政府对低碳城市建设的政策及法规的落实与监管、树立正确的低碳观念以及采取正确的低碳行为方式等对策,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可行性路径,希望能够为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态伦理;低碳城市;建设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16.061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8)16-0-02

2018年5月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坚决打好防污染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城市是人口、资源等要素高度集中的聚集地,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也产生了温室效应等一些负面的生态问题。气候的微小变化就有可能给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所以建设低碳城市,是走绿色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效举措。

1 推动低碳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长久发展的根本大计,推动低碳城市建设,也能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1.1 促进城市绿色发展的必经之路

目前,我国很大一部分城市都是资源型城市,依托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发展,特别是一些建材产业、钢铁产业都是一些高耗能产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这些基础产业的需求也愈加强烈,所以不能只注重效率,而要注意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发展低碳城市,调整重工业在城市发展中的比重,促进城市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1.2 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

我国工业化发展程度越来越高,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峻,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确定了实施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方向,党的十八大也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由于我国资源型城市众多,因此实施低碳城市战略直接关系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既要谋求社会的长足发展,又要谋求气候与环境的良性循环,共同打造生态文明。

1.3 响应国际低碳战略和促进国际间合作的重要保证

2015年9月15日,第一届中美气候领导峰会在洛杉矶召开,中美双方从低碳城市规划,低碳能源等方面深入探讨了低碳城市建设的问题。如今,各个国家分别依托自己的资源优势发展工业,并且美国、日本等国家把建设低碳城市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低碳城市建设正是在响应国际低碳发展策略,是促进国际间合作的重要保证。

2 制约低碳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2.1 低碳产业结构技术不合理

产业发展是一个城市的立身之本,低碳城市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促进我国走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是构建和谐美丽中国的必经之路。在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在一些资源型城市,对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依赖性较强,无法做到低碳或者无碳的生产方式,产业链也多以高耗能、高污染、低标准的传统生产方式为主,无法做到节能减排。我国许多低碳产业技术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合理,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下,低碳高新技术的发展对低碳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尤其应该注意传统能源低碳化技术的研发与运用。目前,我国低碳节能技术缺乏创新,未形成良好的、绿色的生产方式,生产过程和生产的产品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制约着我国低碳产业的转型和发展。

2.2 低碳交通建筑规划不完善

低碳城市的建设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城市规划中的交通问题和建筑问题在低碳城市建设中占主要方面,城市面积逐渐扩大、城市人口增多,也给人们的出行方式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如地铁、公共汽车、轨电车等。比较明显的是,除了以上交通出行方式,由于私家车的高效、便捷,近几年的需求量快速增加,从而也增加了化石燃料的需求量。并且随着私家车的增多,会出现道路拥挤的问题,而且越是交通拥堵,人们越会选择私家车的出行方式,也会导致一些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效率下降,降低了公共交通对人们的吸引力,进而会陷入恶性循环,不利于低碳交通建设。此外,一些高耗能的建筑也給低碳城市建设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2.3 低碳制度落实及监管不具体

建设任何工程都离不开相应的法律规章制度的确立以及相应的监管,低碳城市的建设过程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任务,并且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涉及多方主体。因此在制定政策时需要考虑多方利益,应努力明确政府、企业及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对各方主体在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低碳行为采取积极的激励机制,对于低碳建设不作为的主体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这就需要政府要加强多方主体监管,切实保证低碳城市建设政策能够顺利实施。

2.4 低碳观念及行为方式较为落后

建设低碳城市,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树立正确的低碳观念和采取正确的行为方式。目前,一些低碳城市建设工作开展滞后的一个原因就是低碳文化尚未深入人心,政府对低碳城市观念理解得不够深刻,会导致一些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无法调动企业及个人开展低碳建设的积极性。此外,企业对低碳城市建设认识不足,从而缺乏低碳技术创新和新能源开发的动力。

3 建设低碳城市的可行性路径

发展低碳城市,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才能促进我国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3.1 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低碳产业结构调整

工业是城市发展的主体,其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式主导着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式。目前,我国正在经历由高碳城市向低碳城市的建设转变,原来以农业和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会给城市环境带来负担,所以必须调整原来的产业结构。我国要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改变原来以煤炭和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消耗,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低碳的高新技术产业,建立低碳环保的工业园区,开发新能源以及一些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此外,我国还应该提高现代服务业在城市建设中的比重,以建设低碳城市、科技城市。

3.2 完善低碳城市交通与建筑规划

交通与建筑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打造低碳城市就必须发展低碳交通与节能建筑。第一,对道路车容量进行合理规划,合理布局红绿灯,在城市主干道增加绿化面积等。第二,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私家车出行,汽车企业也应该发展清洁能源,通过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汽车能耗。第三,加强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鼓励人们选择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第四,在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应选择节能的建筑设备和建筑材料,在进行建筑布局时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减少使用空调等设备,建设时尽量采用低耗能、低污染的材料,实现自然与建筑的有效统一。

3.3 加强政策与法律法规的落实与监管

对于低碳城市建设,不能只停留在宣传阶段,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及法律法规。我国可以借鉴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通过征收碳税的方式促使碳排放主体减少碳排放,对碳排放量较少的主体给予相应的物质激励,对碳排放量较多的主体采取必要的处罚措施,通过奖惩结合,促使碳排放主体采用低碳能源和清洁能源。此外,政府要搭建低碳建设监管平台,对碳排放主体进行监管,实现全程监管、全民監管。

3.4 树立正确的低碳观念,采取正确的低碳行为方式

不同主体的行为方式有所不同,但是在低碳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树立的低碳观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需要各主体树立正确的低碳观念,采取正确的低碳行为方式。第一,政府要转变思路,积极制定相应的低碳排放标准,引导企业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积极开发可循环利用能源。第二,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低碳观,通过技术改造创新采取低碳生产方式,生产低碳产品。第三,主流媒体及一些具有良好社会影响力的自媒体,应该引导公众树立共同打造低碳城市的观念。第四,公众也应有低碳出行、低碳消费的观念及行为方式。

4 结 语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极大丰富,但碳排放量逐年增多,给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负担。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方式也在发生转变,开始从过去单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过渡到如今的多元化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也有了建设低碳城市、生态城市的内在要求。建设低碳城市,是促进城市绿色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是响应国际低碳战略、促进国际间合作的重要保证。建设低碳城市不是一个暂时性的工作,而是一项长久且艰巨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一起努力,共同打造美丽中国。

注:孟杰,通讯作者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丹丹.低碳城市建设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J].生态经济,2016(9).

[2]武敏.朔州市低碳城市发展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6.

[3]沈洪升.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难点与关键问题[J].规划与设计,2018(3).

猜你喜欢
低碳城市生态伦理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试论先秦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电子商务对上海低碳城市建设的影响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生态伦理智慧及其现代出路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探讨
低碳城市建设视角下城市新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