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桩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2018-11-13 08:22
山西建筑 2018年30期
关键词:风化基坑钢筋

王 刚 韩 青

(山西冶金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类建筑与市政工程逐渐增多。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各类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一般高层建筑都配备地下室,少至1层,多至3层以上,因此,基坑工程也逐渐增多。此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人民的人均土地面积在不断减少,不到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1/10,开发地下空间已经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目前,开发地下空间主要有三大矛盾:人口、资源、环境。发达国家已就这三大矛盾积极展开研究,找出可以平衡这三大矛盾的技术,从而医治“城市综合症”,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微型桩具有主要特点:非开挖施工,对土体扰动小;施工机具小,适用于狭小的施工作业区;桩位布置灵活;对土层实用性强;施工振动、噪声小[1,2]。近年来,微型桩应用于基坑支护和滑坡防治工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 微型桩的定义与特点

1.1 定义

微型桩,又称树根桩,为一种较小直径桩,桩径100 mm~300 mm,或长细比大30[2],由于微型桩的构造与普通桩的构造有所不同,为了保证钢筋保护层具有足够的厚度,使微型桩可以发挥相应的工作性能,因此微型桩直径不易过大,直径较大的微型桩在经济上不合理同时施工也比较困难。微型桩的施工工艺主要有钻孔、强钢筋和压力注浆,加筋材料众多,一般选用型钢、钢筋、刚花管的一种或是多种组合。注浆材料一般选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顶部连系梁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

1.2 特点

与传统强支护结构相比,微型桩在基坑工程中可以得到和普通结构同样的效果,但是设计、施工周期短。对于一些小型基坑、防灾工程及加固工程来说,微型桩的快速有效的功能十分适合。微型桩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微型桩直径小,对地基产生的附加应力较小,施工基础结构的影响小,不干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同时施工噪声小,非常适合在人口密集的地带施工;

2)微型桩施工方便,施工机械简单,对于因缺少施工场地或场地在偏远地区等施工条件受到限制,以至于一般桩基施工设备无法展开的情况下,微型桩施工十分方便,同时施工时对建筑物的影响较小;

3)微型桩适用性较强,可以设置在不同土质的基坑中,特别是在地质情况比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中。当基坑开挖条件、开挖位置和开挖区域受到严重限制时,微型桩还可发挥挡土墙、抗滑桩等传统支护结构无法发挥的作用;

4)微型桩的抗震能力较强,与传统的支护结构不同,微型桩属于柔性结构,柔性较大,无论承受竖向荷载或是水平荷载,都易与周围岩土体形成复合结构,与周围岩土体共同发生协调变形。

2 微型桩的应用

目前,微型桩在工程中以桩结合其他结构为主要围护形式,有以下3种型式:

1)微型桩体系。

在边坡中采用多排多列的微型桩作为支护结构,同时与钢筋混凝土梁或顶板结合,可以有效减少桩顶位移,同时这种空间结构可以有效抵抗土体的侧向土压力。

2)微型桩结合注浆技术。

根据不同的土体情况,在微型桩中插入竖向钢花管,同时注浆,将花冠、钢筋、砂浆与土体组合,形成复合微型桩作为支护结构,既发挥了土体自身的承载力,同时降低了工程的成本,十分经济[3]。

3)微型桩结合其他支挡结构。

这种类型中,微型桩主要有两种作用,一种作为结构的地基结构,如微型桩十重力式挡墙,类似于目前较为广泛采用的桩基托梁挡土墙结构[4],主要用于河岸严重冲刷、陡坡岩堆、稳定性较差的陡坡覆盖土、基岩埋藏较深、与既有线紧邻等地段路基以及山坡较陡、覆盖土层稳定性较差、承载力较低,基岩埋藏又较深时。另一种为联合支护型式,如微型桩和土钉或锚索联合支护。微型桩作为主要的支护结构,与土钉结合,增强面层整体性,提高刚度;与锚索结合,锚索控制微型桩桩顶位移,增强桩群稳定性。

3 工程实例分析

3.1 工程概况

拟建工程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北侧为滨河南路,其余三侧为规划道路。基坑深度为8.15 m~9.05 m,基坑重要性等级为二级。

3.2 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地勘报告揭露,本工程的地层主要以砂土和卵石为主,现根据野外特征将场地地层的分布及特征描述如下:

色杂,稍湿,松散~稍密状为主,以含砾粉质粘土为主,含建筑垃圾及原建筑物基础等,局部为块石,砂、砾石含量在5%~15%之间,较不均匀,最大粒径达50 cm,回填时间较长。该层均有分布,层厚1.00 m~2.60 m。

灰黄色、棕黄色,软可塑,含有铁锈斑纹,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韧性中,切面稍光滑。该层仅局部勘探孔揭露。层厚0.50 m~1.60 m,层顶埋深1.00 m~2.50 m。

灰黄色,饱和,稍密~中密,矿物成分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含云母碎片。该层局部粉粘粒含量较高,呈含中砂粉质粘土。层厚0.50 m~3.20 m,层顶埋深1.10 m~3.10 m。

灰黄色、棕黄色,硬可塑,含有铁锈斑纹,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韧性中,切面稍光滑。该层仅局部勘探孔揭露。层厚0.60 m~2.00 m,层顶埋深2.00 m~4.50 m。

灰黄色,饱和,稍密~中密,矿物成分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含云母碎片。该层仅局部勘探孔揭露。层厚0.40 m~1.10 m,层顶埋深3.80 m~4.50 m。

灰色,浅灰色,饱和,稍密~中密,局部为砾砂。颗粒多呈次亚圆形~次棱角状,磨圆度一般,母岩成分为中~微风化凝灰岩。大于20 mm粒径的卵石含量占21%,粉粘粒含量19.3%,根据现场钻探揭示,碎石(卵石)最大粒径达到10 cm左右,普遍粒径在3 cm~5 cm,分选性较差,级配良。重型动力触探修正后击数在6.20~17.70之间,离散性较大。控制层厚4.80 m~12.10 m,层顶埋深2.60 m~5.20 m。

第⑥1层:强风化石英闪长岩(J3h)。

紫红色,原岩结构构造已遭受破坏,岩石已强烈风化为碎石状,岩芯破碎,锤击声脆,用手不易折,风化蚀变较强烈。风化程度差异性较大。层厚2.00 m~2.50 m,层顶埋深15.90 m~16.70 m。

第⑥2层:中风化石英闪长岩(J3h)。

灰绿色,见云母片,原岩结构较清晰,致密,岩芯呈短柱状,较破碎,中细粒状结构,块状构造,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一般发育。钻孔岩芯采取率在65%~90%,岩石RQD指标约40%~50%,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46.30 MPa~67.0 MPa,平均值为56.6 MPa,系较硬岩,岩体完整程度属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该层仅局部控制,层顶埋深17.90 m~19.20 m,揭露层厚6.30 m。

涉及本工程基坑设计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如表1所示。

勘察期间实测各钻孔地下水埋深为0.90 m~2.50 m,水位标

高为10.20 m~10.85 m,受场地地形及钻探泥浆护壁影响,略有起伏,属孔隙型潜水,主要赋存于上部中砂及圆砾层中,水量较大,常年地下水水位变幅在1.50 m左右,主要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以蒸发及侧向渗流为主要排泄途径。底部基岩无明显裂隙水发育。

表1 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3.3 围护形式

本工程基坑支护设计采用自然放坡、多排高压旋喷加筋排桩。自然放坡坡度为1∶1,坡高1 m。放坡表面挂网喷射C20混凝土,如图1所示。

3.4 监测结果分析

利用理正计算软件对基坑进行计算,得出基坑围护结构发生的最大位移为2.61 mm,将计算结果与工程监测结果对比,发现监测的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大多都在2.0 mm~4.0 mm。实际监测水平位移的最大值出现在桩顶,为5.1 mm,满足规范要求。在开挖过程中排桩位移发展缓慢,基坑稳定性良好。

4 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微型桩的特点、定义及应用范围,通过工程实例分析,发现微型桩具有施工方便,施工周期短,成本较低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风化基坑钢筋
D10mm热轧带肋钢筋五切分生产工艺开发
微型钢管桩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全套管全回转咬合桩在基坑支护中的技术应用
基坑开挖及加固方法研究
我把一吨废钢筋搬成了三吨
全风化花岗岩路基设计与应用
基坑开挖对邻近已开挖基坑的影响分析
随风化作满天星——吴江涛诗词读后
截钢筋
这批没收钢筋该如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