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为古文辟谣

2018-11-14 05:32钟菡
杂文月刊 2018年16期
关键词:春心山洪古文

□钟菡

科学与文言文,是网络时代的一对难兄难弟。但不同的是,借助科普的力量,“伪民科”可以被揭穿,“伪古文”却在民间野蛮生长,恣意蔓延。

打开微博,各类“文言之美”“古风歌词”疯转,细看来,大都文白杂糅,不通语法。面对那些错漏百出的伪作,谁来为古文辟谣?

写古文也要讲科学,讲道理,这科学道理,正是古文的语法和规矩。不知规矩、无视语法,任意缩减、刻意造奇是“伪古文”们的通病。前不久,一首化自曹植《洛神赋》的古风歌曲《仙才叹》悄然在网络上走红。这首歌立意虽不错,歌词却让人不敢恭维。比如它将《洛神赋》中的“明眸善睐”缩减为“明眸善”,又如“却步换离人怨”“枕梦坠旧年消遣”等句看似意境朦胧,其实语法缭乱,含义暧昧。再如“酒入喉割破泪眼”看似化用了“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但细想来,岂不在说酒液带着锋芒逆向上扬——不合理、太造作、真别扭。

不仅是歌词,连音乐评论也喜欢写“伪古文”。网易云音乐上,歌曲《我的一个道姑朋友》曾诞生了一句网红评论,叫做“你是无意穿堂风,偏偏孤倨引山洪”。且不说“孤倨”这个词是否生造,穿堂风引来山洪,这句话的含义也许是通的,但其背后的“古意”却是伪的。其实翻看古诗词,古人写风引来的东西都是比较直接的,比如无名氏《长信宫》“风引漏声过枕上”;元稹《宿醉》“风引春心不自由”;牛希济《临江仙》“风引宝衣疑欲舞”;王昌龄《送魏二》“江风引雨入舟凉”等。看上下文的意思,“穿堂风引山洪”其实就是元稹的“风引春心不自由”,为何不说意义确切的引春心,非要绕着弯子硬引意义不明的山洪呢?

所谓无知者无畏,“伪古文”诞生的背后,正是对古文毫无敬畏之心的“创新”。很多人都听过周华健《难念的经》,歌词里有一句“这沙滚滚水皱皱笑着浪荡”,看似普通,其实令人拍案叫绝。一句词里面有沙有水,修辞要有对仗,要气势统一又不能合掌,把“滚滚”给了沙,能想到“水皱皱”的,堪称作诗的天才。它有古意,化自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又有新意,古人尚未这样写过(也许有平仄的原因)。创新必须以继承传统为根本,在合规矩的前提下,写古人能写却未及写的词句,才是真正的创新。也许有人要说这样的句子太平淡,但正如我们在写论文前,都要先做一个学术史回顾,等你做完才会发现,你所能及的,只是那巨人肩头上的一小步。

语法不通、文白杂糅、随意生造、胡编典故……“伪古文”之乱,简直罄竹难书。一位“伪古文”爱好者跟我坦言,自己在想不出直白又古雅的表达时,宁可人造文言用法;在想不出既形象、又通俗、又雅的词时,就扔掉了通俗,这也许是写作“伪古文”的普遍心态。但“求古”者一方面要“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一方面又要“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用现代人的傲慢自大任性凌迟文言,随意揉捏汉字,造出一个个写着“大明康熙年制”的花瓶,看似绚烂亮丽,实则是令后世人耻笑的现代垃圾。

打破“伪古文”的花瓶,是时候了。

猜你喜欢
春心山洪古文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海棠花
霓裳掩春心——周昉《簪花仕女图》品鉴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称象
采野菜
优雅地表达
晨起观草尖露珠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遭遇暴雨山洪如何避险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