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现实主义角度解读欧茨小说《他们》

2018-11-14 19:43■/
长江丛刊 2018年18期
关键词:卡罗尔洛丽塔乔伊斯

■/

陕西师范大学

一、前言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作为当代世界文坛心理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在对亨利·詹姆斯等人创作思想进行扬弃的同时,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又在其作品中呈现出多元性和不确定性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为发展心理现实主义做出了重大贡献。此外,欧茨是一位极具创新的作家,常在一部作品中同时使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反映作品主题,从人物心理和精神生活两个层面来反映社会的“心理现实”,堪称为当代世界文坛上“心理现实主义”代表作家。

二、研究综述

21世纪以来,美国学术界对当代著名作家乔伊丝·卡罗尔·欧茨的研究呈现繁荣发展的态势,研究者对欧茨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的研究日趋细致、深入,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角度综合分析其40年的小说创作全貌,并采用新方法和新思路阐释其小说,研究范围也从以其20世纪的小说为主向其世纪之交创作的新小说拓展。

国内对作家欧茨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研究包括对作家生平及创作背景,作品具体分析,其中,国内学者对欧茨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女性主义批评研究,生态伦理批评研究和暴力描写批评研究。

(一)对作家欧茨的研究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美国小说家,诗人,剧作家。1938年6月6日生于纽约州北部洛克波特的一个工人家庭。1960年从锡拉丘兹大学毕业后入威斯康辛大学,次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起在底特律大学教授英美文学。1967年随丈夫去加拿大,在温莎大学教过文学创作、心理学和现代世界文学。1978年回国,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同年当选为“美国文学艺术院院士”。

欧茨是个多产作家。自1963年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北门边》问世以来,迄今已陆续出版了长篇小说十三部、短篇小说十一部、诗集五部、剧本四个、论文集及其它著作五部。

(二)《他们》主题分析

《他们》是欧茨创作于1969年,获1970年“美国全国图书奖”的一部代表作。这部作品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美国社会的变迁。再现了美国当时的社会,小说以母亲洛丽塔的第一人称讲述故事开始。由第三人称交替叙述洛丽塔的女儿莫琳和儿子朱尔斯的经历。作者通过温德尔一家,尤其是女主人公洛丽塔和她的几个儿女的经历,反映了乱世之下的美国底层人民无法回避的悲剧命运。

国内学者对小说《他们》的研究多是进行主题分析,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女性主义,自然主义和暴力。

杨立军(2008)结合小说中女性的生活经历及命运分析了作者是如何彰显女性主义意识,陈志凤(2008)对欧茨本人及其早期小说中女性形象及女性自我意识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而王苏雷(2011)则透过母女关系探讨了小说中女性主体性的体现。

薛艳(2011)通过自然主义的视角分析《他们》并且论述了《他们》中的自然主义主题以及乔伊斯·卡罗尔·茨的创作手法,张辉(2011)通过分析小说《他们》的自然主义特色,更加深入地探究作者欧茨对文学自然主义的传承和超越。

高晓雨(2015)通过分析小说暴力的生存环境及人物的荒诞行径来解读《他们》中体现的存在主义思想,王弋璇(2010)借鉴列菲伏尔和哈维的空间理论,揭示出欧茨小说中的“暴力”同“空间的生产”的同质性以及作家希望通过张扬非理性从而摆脱现代社会空间束缚的创作意旨,张敏(2009)通过分析《他们》的暴力主题,揭示暴力本身是破坏性的,但是它也帮助人们认识到生活的悲惨性。小说通过展示《他们》是如何从暴力中幸存的,给读者一些希望。

通过阅读文献,本研究者发现很少有文献从心理现实主义入手解读小说《他们》,这就为本研究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切入点,吸纳已有研究的成果,结合小说具体情节解读小说《他们》,从而为读者解读本小说提供可鉴之见。

三、心理现实主义

19世纪末,亨利·詹姆斯在对18世纪感伤文学系统地进行阐释的基础之上再一次创作,将“心理现实主义”这一流派带入了广大读者及文学家的视野。20世纪中后期,此流派发展有了新的突破与进展。

心理现实主义的特点就是讲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即不再在作品中再现现实生活,而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扭曲的心理。这就要求作者在通过人物心理反映客观现实的同时,将内心描写与客观现实紧密结合。

一般来说,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将人物心理与客观现实紧密结合,在真实反映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最切合地描写人物内心;第二,表现手法多样,作者往往会使用多种表现手法进行创作;第三,作者通常使用内视角,即由作品中的人物自己来叙述自身经历,以便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小说人物的内心感受及对周围世界的认知。笔者认为,从欧茨小说《他们》中即可充分体现心理现实主义的写作特色。

四、欧茨小说《他们》心理现实主义解读

欧茨作为当代世界文坛心理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在对亨利·詹姆斯等人创作思想进行扬弃的同时,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使用现实主义和意识流等多种表现手法,并从人物心理和精神生活两种角度来反映社会的“心理现实”,小说《他们》中对于这一点的体现极为典型。

(一)人人怀有金钱梦

古语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在小说《他们》中,人们的金钱观却是变态的,金钱成为丑陋、残暴和诱惑的象征。每个人在金钱的刺激下,难以控制自己的欲望,成为金钱的奴隶。

在小说的开始母亲洛丽塔就跌入了难以逃脱的金钱深渊。当男友毫无理由地被哥哥枪杀之后,她立刻报警,但却被警察强奸,即便如此,洛丽塔还是选择与这位警察结婚。之后的生活更加凄惨,为贴补家用,她选择了去做妓女,且被投进监狱。后来当丈夫参加战争之后,生活变得更加拮据,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洛丽塔不得不一个人抚养三个孩子。此时,她少女时期的幻想早已破灭。小说中这样描写道:“在洛丽塔发现伯尼被自己的哥哥杀死时,她慌张地跑了出去,当时的想法是要搞一把枪。她走下楼梯,来到通道时,注意到地上有人掉了一分钱,她把它捡了起来,还想到‘真走运’。”这一细节虽与枪杀事件无关,但从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洛丽塔内心的恐惧与慌乱。

洛丽塔的女儿莫琳更是如此。当莫琳还是学生的时候,有一天,她去街上闲逛,不幸被一陌生男子带上车去了宾馆。由于慌乱,莫琳内心的道德底线崩塌,沦落为妓女,而唯一让她觉得可以活下去的就是金钱。“她热切地渴望得到这笔钱,想象着这笔钱正从他的手里递到自己手里,变成她自己的钱。……钱,在她手中是神奇的,它对于整个外界来说都是秘密,但它却是永恒不变的。”甚至在她遭到继父的毒打后,希望从哥哥朱尔斯那儿得到家人的关爱时,哥哥给她的仍然是钱。似乎整个世界都被金钱围绕着,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纽带也被钱所取代。

(二)现实世界的摧残与内心世界的反叛

人之初,性本善。但在现实生活的逆境中,很多人难忍生活磨砺,丧失道德标准,被人唾弃,小说中洛丽塔的女儿莫琳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在莫琳小时候,虽然生活艰苦,即便难逃继父的毒打折磨,但莫琳总是可以在书中找到生活中少有的安全与幸福。当然,生活虽不幸福的莫琳却是别人眼中的“乖乖女”,因为它会在丢了班级日志时责备自己,也会在图书管理员指责她时乱了阵脚,然而,最终她还是难以承受心理的恐慌和精神的折磨而丧失道德。从莫琳的内心深处来看,当时的莫琳难以找到生活的支柱,唯有金钱才是她的救命稻草,但苦于生活压力,她选择了一条不光彩的道路。在遭受继父的毒打并恢复健康之后,莫琳唯一的希望就是摆脱之前家庭的厄运。因此,她想尽一切办法劝服一位有妇之夫与他的妻子离婚,同她结婚。此时的莫琳已不是当初的邻家小妹,已丧失人性的善,从一个现实社会的受害者变为生活重压下的施暴者。

五、结语

欧茨作品中所描写人物都是普通大众,是无数不起眼大众中的缩影,然而她作品中的外部世界却是暴力的和荒诞的,因此,其小说中的人物内心总是压抑的。正如欧茨所说,她之所以描写如此残酷的世界只是为吸引读者关注,唤醒读者的思考。

[1]曹琳,程张根.1980-2010乔伊斯·卡洛尔·欧茨研究论文统计分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12):52~56.

[2]陈志凤,翟康.欧茨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J].考试周刊,2008(44):186~187.

[3]高晓雨.“他们”暴力而荒诞的世界——欧茨《他们》的存在主义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08):74~75.

[4]季水河,唐丽伟.国内欧茨译介与研究述评[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114~116,154.

[5]历晓寒.美国心理现实主义作家欧茨研究概述[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05):1605.

[6]刘莉.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小说述评[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68~71.

[7]乔伊斯·卡罗尔·奥茨.《他们》[M].李长兰,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8]王弋璇.暴力与浪漫——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小说《他们》的空间维度[J].社会科学,2010(06):179~186,192.

[9]王苏雷.透过母女关系探讨女性主体性的实现——析欧茨小说《他们》和《妈妈走了》[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01):17~18,55.

[10]吴光蔚.心理现实主义视角下的欧茨短篇小说研究——以《鬼魂出没——怪诞故事集》为例[J].文教资料,2015(08):31~32.

[11]薛艳.论欧茨《他们》中的自然主义特色[D].沈阳:辽宁大学,2011.

[12]杨建玫.21世纪美国的欧茨研究述评[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2):22~26,74.

[13]杨立军.欧茨小说《他们》中的女性意识[J].理论界,2008(04):146~147.

[14]张辉.欧茨小说《他们》对自然主义的传承与超越[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1(02):52~56.

[15]张敏.欧茨小说《他们》的暴力主题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卡罗尔洛丽塔乔伊斯
洛丽塔裙
一张废纸毁掉一条河
论维柯对乔伊斯小说诗学的影响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不给善良增加负担
猫咪卡罗尔
不给善良增加负担
遗失的美好
狮王卡罗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