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兹的生态政治思想及对建设“美丽中国”的启示

2018-11-14 02:00王晨丽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新生代 2018年19期
关键词:美丽中国资本主义理性

王晨丽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2

在2018年9月举办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非要携手共同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使中国和非洲都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美丽中国”的建设离不开国际合作,需要“中国智慧”,还有必要借鉴西方的文明成果。高兹作为法国当代左翼生态政治思想家,从生态政治的视角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最为系统和尖锐,虽然他对于建立先进社会主义的设想具有乌托邦的色彩,但其生态政治思想对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还是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的。

一、高兹生态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批判经济理性,建立生态理性

高兹认为,当前人类正面临一场新的危机,即生态危机,而其根源就在于经济理性的无限扩展。他在《经济理性批判》中,深刻分析并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理性。“挣钱带来的满足与从事功能性的工作导致的自由的丧失相比更重要。在很大程度上,获得收益成为了人的活动的首要目标,任何最终不能获得经济补偿的活动都被终止。金钱取代了其他价值而且变成了它们的唯一尺度” 高兹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理性的根本目的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使生态环境的恶化不可避免。经济理性的非理性导致经济理性主导整个社会,带来了非理性;经济的增长不仅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以透支子孙后代的福祉换来虚假繁荣,而且还不能使人的真正需要得到满足。

高兹批判了经济理性,提出了生态理性的思想。他指出:“生态理性存在于,在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时,是通过以存在的可能的最好方式,提供在数量上尽可能少、使用价值和耐用价值尽可能高的物品,从而以最少化的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消耗来生产这些物品。”我们可以看出,高兹所主张的生态理性是注重提高产品的质量而非数量,在他看来,应该尽可能以较少的劳动投入、资本投入、资源消耗来换得较高质量、耐用的产品。高兹认为生态环境表面上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造成的,也就是说社会制度是造成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资本主义之所以造成生态危机,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是经济理性支配的社会。

(二)批判资本主义技术

高兹在对资本主义经济理性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技术也进行了深刻批判。他认为社会制度的选择是以技术的选择为前提的,资本主义只选择符合其统治的技术,而核技术是符合资本主义统治逻辑的。高兹对资本主义所使用的核技术从技术、安全、经济、生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批判。他指出:“估计从现在起到这末(2000年),3500个核反应堆将在世界上建造,将花费2万亿美元。在25年内这些反应堆将是过时的,而新的无疑更复杂和更昂贵的反应堆将必须又被建成。对一个史无前例的大量获利资本来说这是前所未有和长期的机会。”显而易见,他认为核技术的开发以及投入使用是为了获取巨额利润;在他看来,核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广泛使用,是一个完美的圈套。核电不可能完全取代石油能源,不可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增加社会就业;相反,核电技术隐藏着极大的生态风险和安全隐患。

除了分析核技术,高兹还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汽车的大众化现象进行了批判。他论述了汽车对人的异化、汽车制约汽车、汽车摧毁城市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矛盾,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交通问题。在分析汽车对人的异化方面,他指出:“汽车被发明时,它是要提供给少数非常富有的人一种完全史无前例的特权:一种比其他所有的人出行都快很多的特权。”他认为汽车在出行上给了富有的人更多的特权,汽车出现后阶级差别第一次被延伸到出行速度和交通工具上来。他还指出汽车的出现表面上给了人们无限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背后是人对汽车的依赖。在汽车制约汽车方面,他指出:“如果一个城市只有几十人、几百人有轿车,轿车真是太好的交通工具了。因为别人都坐公交车,骑自行车,这个轿车就跑得飞快。当很多人都有车时,它就成为了极笨拙的交通工具。” [4]随着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城市交通压力也越来越大,交通拥堵非常严重。在汽车摧毁城市方面,他认为汽车普及得越快,那么城市的交通就会变得越拥挤;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城市的马路、立交桥不断被扩建,在有限的空间内,草地、公园的面积会相应减少。在他看来,汽车的大众化不仅使得城市交通变得近乎瘫痪般拥堵,而且还带来了日益严重的汽车尾气污染,汽车的大众化正在摧毁城市。

(三)反思传统社会主义,建立生态社会主义

高兹对传统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最佳选择是先进的社会主义。

针对社会主义已经失败的论断,他指出社会主义并没有失败,传统社会主义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并没有失败也不会失败,资本主义社会仍处于危机之中,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对立面的价值仍然存在。针对传统的社会主义,高兹指出:“作为一种制度,社会主义已经死了。作为一个运动和一个有组织的政治力量,它已经奄奄一息。其宣布的所有目标都过时了。产生它的社会力量正在消失。它已经失去了其预言的维度、物质基础和‘历史主体’:正导致如果不是无产阶级那么至少是工人阶级消失的历史与技术的变化,显示出其历史和劳动的哲学被曲解了。”

他认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必须为生态理性所主导,即生态政治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只有这样的社会才能保护生态不被破坏,才能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他认为保护生态的社会环境有如下特点:第一,生产实用的不容易被毁坏的产品,生产便于维修和经久耐用的机器,生产较长时间能穿的服饰;第二,政府“计划的主要工业仅仅为满足居民的基本需要而生产,为了避免大量的失业,减少劳动时间,实行20小时工作周。各个城镇都有用完整的工具系列、机器和原料装备起来的工场。在哪里市民们为自己而生产,依照他们的情趣从事成产。”;第三,人们有充足的自由时间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和各种工艺劳动,以及不用付费就能学习到自己感兴趣的各种专业技术。高兹指出在这样的社会中,“社会进行生产的目的不再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不再是为了纯粹的经济增长和资本的增殖。”他还进一步从实施生态理性、建设自由自决的社会、实施策略等方面讨论了未来生态政治和谐的社会主义的建设问题。

二、高兹生态政治思想对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启示

高兹从生态政治的视角全面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理性、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资本主义的医疗、资本主义的教育等问题,而且还对传统社会主义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自己对于建立生态社会主义的设想,虽然其理论有不完美之处,但对于当今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还是具有启发意义的。

(一)采用适度的经济发展模式

高兹批判了资本家为了利润而不惜破坏环境的卑劣做法,并指出这种非理性的经济发展模式终将会带来资本主义制度的毁灭。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扩大生产的同时,要汲取资本主义生产的教训,不能只顾眼前利润,给环境带来巨大损害,要将绿色发展融入生产的全过程。第一,实行绿色GDP 核算标准。要做到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经济新常态的增长点,必须改变传统的GDP量化标准,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推行低污染、低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将污染和资源消耗降到最低,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真正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第二,采用差异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情况和资源状况不尽相同,可以结合地区特色,打造差异化的绿色发展模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所指出的,要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长江上游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存在着明显差异,摸索出适合长江上游地区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这就将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有机统一了起来。

(二)发展绿色科技

高兹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所使用的科学技术,在他看来,核电技术、汽车工业的繁荣和发展加剧了资源的消耗,还带来了空气污染、交通拥堵、人的异化等问题。也就是说,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所采用的技术与资本主义在本质上都是反生态的。虽然他对资本主义科技批判的观点不够严谨,甚至有点片面,但也提醒我们要将科技进步与生态环境统一起来。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并不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如果有效规避技术的负面影响,调整技术的发展方向,技术还会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助推器”。近年来,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多技术性的突破,比如电子束辐照技术成为了工业废水处理的“新贵”,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增幅技术为土壤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撑,大气细粒子与臭氧时空探测激光雷达系统为大气环境实时监测能力建设和数据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中国应该坚持科技创新,让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引擎和动力。

(三)使建设生态文明成为一场思想变革

高兹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出现的原因不仅仅是项目问题、技术问题、资金问题,而是核心价值观问题,是人的灵魂问题,他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思想变革。第一,新时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注重培育和宣传“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生态道德观。积极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简约低碳的消费文化,增强全民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第二,扩展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的渠道,让公众成为环境治理的参与者、奉献者。可以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及时公开环境信息,落实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呼吁每个公民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美丽中国”献言献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善待自然的优良传统,为“美丽中国”的建设作贡献。只有让公众切身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生态文明理念才会真正深入人心。

(四)走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高兹认为生态环境问题表面上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问题的罪魁祸首。他指出保护生态环境的最佳选择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才是和谐统一的。一方面,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应该要有制度自信,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道路。实践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极大,成效显著,一批具有标志性的改革举措陆续推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一幅“美丽中国”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在生态利益共同体视域下,中国应该扩大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为构建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与此同时,也要警惕生态帝国主义的入侵。

高兹从生态政治的视角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与生态环境关系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批判,由于他分析生态问题的立足点是资本主义制度,其思想不可能完全适应中国国情;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选择的吸收和借鉴高兹生态政治思想的有益成果,对于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美丽中国资本主义理性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双减”的路向反思与理性审视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血性理性 铿锵交响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
重要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