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跨文化交流中的时间观念

2018-11-14 02:00益超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新生代 2018年19期
关键词:跨文化观念交际

益超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21

一、引言

当人们谈到交际的时候,最先想到的往往是语言的交际。然而语言只是人们交际的一个手段,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除了语言外,还有很多其他的非语言交际。这其中包括眼神、手势、身姿、服饰打扮、与讲话人之间的距离、时间观念、对空间的利用等等。Malandro和Baker把非语言交际界定为“个人发出的很有可能在他人头脑里产生意义的非语言暗示的加工过程”(马兰德罗、巴克,1991:9)。非语言交际既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非语言交际的研究。

时间是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对时间的理解也不同,对时间观念的差异会产生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因此,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时间观念差异的体现

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不同的国家、民族在时间的观念上有很大的差异。例如预定在七点开始的活动,如果七点是“准时”的话,在英国和北美正式的约会必须准时到达,最多不能超过预定的5分钟,而在阿拉伯国家迟到15分钟仍属于正常范围。即使是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由于生活方式的差异,人们对时间仍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在中国,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时间观念就有所不同,北方人往往早起早睡,而南方人往往睡得比较晚。当然,除了地理环境的因素,还有个人习惯作息等因素。同样,乡村和城市的时间观也不同,乡村自然经济形成了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作息,而城市的上班族的时间观念很强。

东西方时间观念的差异体现主要是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时间取向:过去时间取向和未来时间取向

时间取向是文化差异中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这主要和一个民族的历史背景有关,因此世界各国民族的时间取向并不相同。中国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我们讲究经验,注重历史,因此在时间上多倾向于过去。相比而言,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极少回顾过去,喜欢憧憬未来。美国人思想比较开放,认为万事皆有可能,每个人都可以靠自己的奋斗来改变命运。在时间取向上,更倾向于未来。此外,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美国的电影,大多数是科幻电影,如《未来世界》、《火星救援》等都是大胆想象的创作,常常看到有人评论说美国人脑洞大开,可以创作如此科幻的电影。而中国拍的电影大多数都会讲到历史。

(二)多元时间制和一元时间制

人类语言学家Hall根他的观察把人们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遵守单时制(Monochronic time,M—time)的人们,一类是遵守多时制(Polychronic time,P—time)的人们(Hall,1976:17)。工业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一般采用的是一元时间制,在高度工业化国家“时间就是金钱”,因此人们对时间非常看重,界限划分严格。中国自古是农业大国,对时间的概念很模糊,人们对时间的认识常常是和农作活动有关,例如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就是典型的代表。单一时制的民族强调时间表,做事情一件接着一件来,而多时制的民族做事常常同时处理几件事情。这样的做事风格也各有优缺点。在多时间制的人们眼中,一元时间制的美国人严格按照时间表执行,只要是时间一到就马上转到下一个事项,并不考虑交流是否充分、事情是否处理妥当,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样在单时间制人们眼中,多时间制的人同时处理几件事情是对他人的不尊重,这样利用时间也不经济。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现在大城市中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时间的安排,因此大城市里基本上是属于单时制,而乡村的情况大不相同。

(三)圆式时间观与线性时间观(又称循环时间观与线性时间观)

东方多以农耕为主,这种特殊的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方式一直在整个社会中占有统治地位。因此农耕文明把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界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认为“道”是客观自然规律,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的圆式时间观念,具体也有很多表现,如做事情总觉得今天做不完的明天还可以做,说好的周末约会,有可能是早上约会也有可能是下午等等,这些在西方人眼中是不珍惜时间、不遵守承诺的表现。

西方文化多以基督教为传统,他们通常把时间看成是线性的不可循环往复的,因此时间就像流水一样逝去不复返。西方人喜欢用日历、钟表来衡量时间,喜欢高效率利用时间,不浪费时间。英文中常常有“in a second”、“in a minute”等词汇表达,把时间精确到分、秒。而中国人表达同义的时间词比较随意,如“大约”、“差不多几点”“一会儿”“马上”“很快”等,是很模糊没有确定点的时间词语,“一会儿”可能指一分钟也可能指五分钟,甚至十分钟,没有人会确切的问到底精确到几分几秒。“日历”、“钟表”这两个词也是外来词,东方人对时间没有那多的要求和规划。

王珊珊(2012)指出,西方人做事情都会按照计划好的时间表执行,他们喜欢的专用日记本主要是用作提前计划,大到会议、社交活动,小到约会、晚宴,都是要提前安排的。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现在的东方人做事情也会提前计划、规定时间,只是没有西方那样严格。因此在与西方人打交道时,要确切的说明时间和地点,否则会让他们产生误会。很多人往往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给人留下不讲信用的坏形象。

三、时间观差异的原因分析

人们的时间观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慢慢形成的,这种不同的时间观念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形成的。

(一)人们对待历史的态度不同。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人对历史的崇拜自古以来就有。这种对历史的看重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首先,中国人思想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历来就重视传统,我们常常说“以史为鉴”就是主张把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现在行事的重要参考。其次,我们在文学作品中也喜欢引经据典,引用名人名言。第三,在中国几乎每个地方都还保存有祭祀祖先习惯,这是对祖先的崇敬,在家庭中也要尊重老人,提倡孝道。

而西方的宗教中基督教占主要地位,基督教是指引人们相信未来的。因此他们很少会把时间浪费在回顾过去上,他们往往是看重眼前和未来,他们喜欢打破常规,追求新意。张劲松(2003)指出,美国人一般不像其他民族的人那样注重历史与传统。人人机会均等,历史无足轻重,只要努力奋斗就可以获得成功,只种American Dream早已深入人心。因此美国人主要是以未来为主导,倾向于未来,而中国人倾向于历史。

(二)人们对大自然的理解不同。

中国在古代都是农业活动,季节的替换和农事活动都是连在一起的,他们把人和时间看成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时间像是一个不停运动的圆圈,与自然界协调运转,春夏秋冬的循环、昼夜更替等等,中国人在创造的文学作品和哲学思想中也常常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道理。因此中国的农耕文化对时间的计划和行动到环境的影响,也把时间看成是周而复始的,不断循环的,时间观是圆式的。而西方的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城市,在资本主义的制度下,人们大多数情况下只关注金钱和时间,在金钱的压迫下,要求做事讲究效率,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事情,这种线性的时间观代表了西方技术的社会。

吕敏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时间取向的根源探究》一文中还认为造成东西方时间观差异的原因还有宗教渊源。在宗教信仰中,东西方对于人性的理解大有不同,我们从小背的《三字经》中写到:“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认为人生来是好的,人性是善良的,这种认识也反应在我们要建立的“和谐社会”中,追求“仁政”,性本善引导人们是过去的时间取向。性本恶则与西方基督教的“原罪说”有关,认为人生来就是恶的,引导人们是未来的时间取向。因此宗教方面也影响了东西方的时间取向问题。

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所形成的生活习惯的不同,导致了思维方式的不同,同时形成不同的时间观,东西方形成不同的时间观念的根本原因是文化的不同。这里的文化内涵是很丰富的,和历史、宗教、人们对大自然的理解等都有联系,这种差异是经过历史变迁、岁月流逝逐渐形成的,并且深入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作为一种习惯、认知方式而存在。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东西方交流日益频繁,这种 差异也在逐渐改变。中国人旧有的时间观念、对时间的态度都有所变化,在大都市,人们越来越珍惜时间,做事情也越来越有计划和安排。但是在很多方面和西方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要多加注意,避免时间观念差异引起的交流障碍。

四、小结

时间作为无声的语言,蕴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具有特定的顺序、结构和意义。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习惯和文化认知,因此这种文化差异引起的交流障碍是很常见的,在与他人交往中,为了尽量避免这样的状况发生我们要多注意以下几点:

(一)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在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交往中,要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多了解他国的文化,平时多看一些有关于文化介绍的书籍或资料,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要犯了他人的禁忌。

(二)尊重他人。跨文化交流是一个对不同文化相互了解的过程,在跨文化交流中,要多理解和宽容他人,尊重他国的文化习俗,学习和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出现文化冲突时要学会随机应变。

(三)克服民族中心主义。“民族中心主义就是指按照本族文化的观念和标准去理解和衡量他族文化中的一切,包括人们的行为举止、交际方式、社会习俗、管理模式以及价值观念等等”(胡仲文,2012:183)。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往往觉得别人对自己照顾不够,不关心自己,人际关系冷淡,知心的朋友很少。这是由于在国外的人际关系没有国内人际关系这样密切,他们往往都是独立的,而国内都是群体活动,人与人之间关系亲密。我们要学会克服民族中心主义,多从他人角度考虑,避免和他人产生交际冲突。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只有自己多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理解和尊重他人,克服民族中心主义,尽量避免不同文化背景下交流的误解和冲突,使跨文化交际达到更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跨文化观念交际
情景交际
维生素的新观念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坚持系统观念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