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联盟》中的满洲认识

2018-11-14 02:00李晓晨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日本所吉林长春130033
新生代 2018年19期
关键词:满洲协和东亚

李晓晨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日本所 吉林长春 130033

1932年3月9日,末代皇帝溥仪称帝,在日本的扶植下成立了“满洲国”。由此,“满洲国”作为一个新名词出现在世人面前,这一“国号”从1932年开始到1945年日本战败结束,共使用了13年零5个月。在这期间,“满洲帝国协和会”等为了配合“满洲国”统治而衍生的组织应运而生,在《满洲国协和会会务要领》中首次提出了“东亚联盟”这一词汇。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长期化,以及国际形势的转变,时隔6年后,以石原莞尔为首组织了东亚联盟协会,发起了东亚联盟运动,刊行了《东亚联盟》杂志,主张以日、“满”、华三国为中心,结成东亚联盟,以“政治独立、军事同盟、经济提携、文化沟通”为纲领,与汪伪国民政府合作,共同建设东亚新秩序。

石原莞尔是“九一八事变”的策划以及实施者,是日本占领“满洲国”的主谋,然而在中日战争进入长期化后,他提出了东亚联盟论,可以说他对“满洲国”的情感是复杂的。以他为中心的政治家们组建的东亚联盟协会试图通过其机关志——《东亚联盟》传递给日本统治阶层、日本民众、中国政治高层怎么样的“满洲观”,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是本论所要探讨的中心问题。

一、“满洲国”的主权独立

为了强调“满洲国”的独立性,在《东亚联盟》的创刊号的第一篇文章《东亚联盟与近卫声明》中,非常明确的谈到:“满洲国不是中国的,同时也不是日本的,中国人民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满洲国是以民族协和思想为基础而存在的独立国这一事实。同时,日本基于推进满洲国民族协和的立场,是可以参与同一国家的政治活动,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两国间存在着重大的差异是不能无视的问题。” “满洲国”的成立,是日本单方面扶植的傀儡伪政权,中国方面以及国际社会都是不予承认的,因此今天的“满洲国”被称为伪满洲国。在侵华战争时期的《东亚联盟》杂志的宣传是坚持东亚联盟结成的四大纲领,其中的“政治独立”是最具有欺骗性的,因此一再强调日、“满”、华三个联盟国家的政治独立性。其中“满洲国”便是其一再需要确认,需要维护的特殊“领土”。

《东亚联盟》杂志创刊于1939年11月,距“满洲国”建国已有近七年的时间,如果正如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关东军参谋们所言,要使中国东北成为“王道乐土”,那么,强调“满洲国”的独立性是没有必要的。“日本的军事统治和掠夺所引起的结果,当然是中国人民的反抗……只在从九一八事变至1936年7月这段时间内,给予关东军的损害就有一万六百名,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他们抗战力量的坚强。”这段译自1957年出版的《昭和史》中的文字,详细的记载了日本在所谓的独立国中扮演的角色,在强权的镇压下,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面对满洲经营的艰难,为了配合日本政府的侵华政策,石原莞尔等人试图通过《东亚联盟》的思想宣传对“满洲国”进行界定,通过舆论的力量向中国人暗示“满洲国”存在的必然性以及合理性。

《东亚联盟》中将侵华战争称为 “圣战”,将侵华战争定义为对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之战,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是因为中国和俄国侵占了日本的生存权而发动的自我保护性质的正义战争。将权益驻兵称为“思想驻兵”,定义“思想驻兵”是为了应对一切反对王道思想,确立东亚大同思想的临时驻兵,共同抵御欧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将军事占领称为“一体化”,把日本的占领与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区分开来,认为日本是为了实现“八纮一宇”的思想,与邻国中国和“满洲国”实现一体化,为了亚洲的生死存亡而努力。《东亚联盟》刊行的文章中将所有具有侵略思想的词汇均置换成较为含蓄、较为温和的词汇,并且对这些词汇进行重新定义,另有一套整备的理论依据,来支撑东亚联盟论的主体思想。

在“满洲国”的身份确认问题上,《东亚联盟》刊行的文章显现出来的特征有两个,一个是从根本上为日本是帝国主义这一事实开脱,为满洲建国找借口。日本原本有能力占领满洲,然而却保持了“满洲国”政治独立,是与帝国主义的侵略有本质区别的,之所以会对“满洲国”的政治插手是防止苏联占领“满洲国”。第二,通过“不赔偿”(战争胜利时没有索求赔偿金)和“非合并”(战争胜利时没有剥夺中国领土)两个事实来阐明战争的性质,最终说明“满洲事变”是正义的“圣战”。《东亚联盟》中对日本占领 “满洲国”的问题上,利用了偷换概念、批红判白等伎俩,将中国与日本是“同胞”的信息以更为曲折的方式传递给中国人民,谎称建立民族协和的王道主义国家才是日本政府的真正目的,并且隐藏日本当局对“满洲国”的野心。

二、“满洲国”的价值体现

“满洲国”的存在,助推了日本法西斯主义的肆虐,“把东亚视为一个赶超和对抗西方以求实现现代化的区域,是日本在明治之后一直以曲折方式追求的思路。这个思路潜在地规定着日本知识分子思考东亚的视角。”尤其是在战争时期,日本知识分子以及日本政治家的这种思考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契机。因此石原莞尔等人在《东亚联盟》的宣传中,将“满洲国”置于联盟精神核心的位置,并在结成联盟的必要条件中指出:“必须共同抵御英美苏等外部势力,以获得对东亚进行全面防御的实力。”。《东亚联盟》中提倡日、“满”、华三国同盟、互相提携、共同发展经济、共同抵御外敌。在这个同盟中最具有争议也是最有价值的便是“满洲国”,因为日本表面上承认“满洲国”的独立,却参与其政治活动。其真实目的是希望对“满洲国”进行经济侵略以支撑战争长期化所带来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消耗。

为了达成目的,也为了发挥“满洲国”的最大利益,日本首先向“满洲国”输送农村劳动者,开展满洲开拓运动。“日本农村的耕地面积少劳动力极度过剩,因此显现出各种各样的农村问题……总之,耕地面积过小是日本农村的根本缺陷。但是,可以通过将选定的大约三百万乃至二百万国内农户、现在五百六十万的农家其中的二百六十万乃至三百六十万转移到“满洲国”参与到“满洲”建国的圣业当中去,就可以弥补日本农村问题的缺陷。”加藤完治指出了满洲开拓的重要性,五十岚保次郎在去“满洲国”考察之后也提出“我是拼命也要展开‘满洲’开拓运动,开始分村运动。”解决被机械取代的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不仅能解决日本社会稳定问题,还能够在保证农业的曾产,在物质上满足战争长期化带来的消耗,补给日本国内战时体制下的精神和物质的空缺。

其次,在东亚联盟结成条件的“经济一体化”上充分体现了“满洲国”的经济利用价值。“经济一体化就是联盟各国均享经济圈扩大的利益的机会是平等的,坚持经济建设上的适地适业的原则,并且各盟邦国家内在经济上不能产生因为民族差别和阶级差别而产生的厚此薄彼的事情,如禁止经济立法、制度以及组织的存在。然而,日本是经济一体化的大政策实行上的核心,被赋予了计划的统辖、实践的指导的使命。”在经济问题上,无论前面铺陈的条件多么诱人,归结到最后的决定大权仍然是日本人的。“满洲国”因其距离日本较近,并且沃野千里而成为日本觊觎的对象,无论是“满洲开拓运动”还是“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其最佳受益者都是日本,究其实质“满洲国”不过是贡献土地与民众的“被殖民的傀儡国家政权”。

最后,在日本的国家建设和军事国防上,“满洲国”是日本对抗英美的有力保障,是由东亚新秩序思想的指导之下,挑战世界新秩序,称霸世界的实践体。东亚联盟协会成员认为,二战时期世界同盟化情势明显,并且被分为四个阵营:第一个是苏联同盟,第二个是美利坚合众国同盟,第三个是以德意为中心的欧洲同盟,第四个是成立最晚的东亚同盟。在东亚同盟的构想中,日本最急于建立的是东亚国防体制,并且在东亚联盟中联盟共同的国防掌管者是日本天皇。联盟国家的国防不过是摆设罢了。“满洲国”以及整个中国能否在放弃国家主权的情况下,听命于日本天皇的摆布,成为日本能否与西方列强分庭抗礼的关键因素。

三、“满洲国”的未来规划

《东亚联盟》中提及“满洲国”建设的文章较多,这里充斥着联盟成员对“满洲国”未来规划的“美好”期许,东亚联盟成员山口重次称:“结成东亚联盟之后,东亚的五亿民众将组建一个新的国家,五亿民众万众一心便成为新国家成立的要素和灵魂,新国家应以爱国者为核心排斥反抗思想者,并在政治、经济和武力上剥夺反抗思想者的权力,快速建立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新国家。”东亚联盟成员将日、“满”、华视为利益共同体,要求联盟内的国民万众一心,为了让“满洲国民”承认“满洲建国”以及东亚新的联盟国家的组建,必须建立有效的国民组织(以协和会为根本),为新政权做有力保障。

在具体实施方案上,西乡纲作给出了细致合理化的建议。首先,东亚联盟成员当然也意识到应重视教育,教育是国家发展大计,少年强则国家强,西乡纲作提出开展青年运动,兴建东亚民族大学。“在诸势力(指代满洲帝国协和会、国民党、青年联盟)之下,培育萌生的新鲜萌芽由此统一民族战线,是唯一可能组建新的权威组织力的办法。”重视教育就要建立东亚民族大学,为了继承东亚联盟思想、为了给东亚联盟论的宣传培养新鲜的血液、为了东亚联盟论的实现,培养青年团体组织,开展青年运动使东亚的青年均沦为东亚联盟论者的傀儡。

其次,在政治方面,东亚联盟论者提出要建立东亚联盟党。“在东亚联盟本部之下,设立五个支部。第一个支部是日本,位于东京,是中央委员会最高指导方针决定的场所,并且提供最权威的资料。第二个支部是‘满洲国’,位于新京,主要为协和会的革新做出努力……”东亚联盟论者将“满洲国”置于仅次于日本的第二支部,其原因是“满洲国”在其掌控的范围之内,与协和会的活动互为表里,使得东亚联盟思想更容易被接受。整个东亚要建立听命于日本天皇的政党,在东京开设东亚民族大学培训听命于天皇的青年组织,这所有的假想和期许不过是为日本的进一步侵略做思想和政治上的准备。

小结

本论以《东亚联盟》的刊行内容为依托,将东亚联盟论者对“满洲国”的主权独立、价值体现以及未来规划做了详细的总结。首先,东亚联盟论者认为“满洲国”不属于日本也不属于中国,是独立的政治体,通过《东亚联盟》的宣传向人们传达“满洲国”存在的必然性以及合理性。其次,论述了“满洲国”的存在价值,分别从物质上和国防上提出了“满洲国”的存在对建立东亚新秩序、对日本进一步侵略具有重大的意义。最后,将东亚联盟论者所描绘的未来“满洲国”的职能和作用做了总结,指出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满洲国”都将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傀儡。《东亚联盟》的宣传不过配合日本高层想通过种种手段建立以日本天皇为联盟盟主建立联盟国家,称霸世界的野心。今天我们重新审视日本美化战争、美化侵略行径的现象并追根溯源,或者只能从日本民族的民族性上找到相关的依据。他们在战争中为侵略找正义出口的行为,不仅仅是为了麻痹中国人民的思想,同时也是为了他们自己的侵略洗刷污名,是“名分的情义”上的自我麻痹。

猜你喜欢
满洲协和东亚
以泉会友,共享东亚文化盛世
感受东亚风情 共享品质生活——2018东亚博览会暨第六届韩国商品博览会成功举办
浅谈在满朝鲜作家玄卿俊作品的主题意识的变化
学霸“三小只”
《竹叶亭杂记》中的满洲萨满遗风
协和搬家
协和学子“爱星”献爱心
横田文子“在满”期间的创作
“满洲”文学与作家探究
情欲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