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起不知止

2018-11-15 11:06
杂文月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树顶智商尾巴

●严 阳

俗语有“人心不足蛇吞象”,意谓某些人对于物质或者其它东西,存在十分强烈的欲望而罔顾自身有限的能力。有趣的是,明人朱国桢的《涌幢小品卷之三十一》中,真有一个一条蛇面对巨物的诱惑不愿放弃,结果惹火烧身、坠死于河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有条大蛇生活在岩石下,常常卷起尾巴悬吊在树顶,脑袋垂于河中,伺机攫取鱼鳖之类。有一天,这条蛇在河中觅食,竟然起不来了,只是它的尾巴还卷在树顶。这条蛇身体每动一次,那么,那棵树也会起伏一次,就像一把弓一张一弛一样。最后,树枝断了,蛇也掉在水里了。几天后,这条蛇的尸体出现在水边——这条蛇很有可能是抓到了水中的巨物,因为贪恋美味,不舍得放弃而坠落水中身亡的。

蛇能够吞下比自己的身量要大很多的动物,很多人都知道。但为什么蛇心比天高,目中无人呢?或许这与蛇的生活习性有关:蛇在饱餐一顿之后,可能几天甚至更长一段时间无需进食——因为它并非每天都是那样幸运,能够捕获那些蹦蹦跳跳,比它跑得更快、反应更敏捷的动物;它属于典型的机会主义者,所以一旦放弃到手的食物,可能就意味着它接下来好些天会挨饿。也可能与它的生理特点有关:蛇的视力很差,它主要是靠身体里的一套热成像系统来侦察环境,锁定目标;因此,或许它对目标的大小的感觉未必十分精确。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旦逮住了某个动物,哪怕是它的体量远比自己为大,它会放弃吗?

当猎物体量过大的时候,勉强吞下去的风险自然也不会很小:有一段时间它自身动弹不得是肯定的,而在这个时候它很可能基本失去了自卫能力,会成为另一些动物的美味佳肴。至于像上文中的那条大蛇,我们必须承认,它的智商可能在一般同类之上——它能选择倒挂在树上,捕食水中的动物,绝不是一般的蛇能够想到的办法。但是这条蛇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它过于自信也过于贪婪——当目标过于巨大,已经明显超出它的能力范围的时候,它却不愿战略性放弃。故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最终的结局乃是它咎由自取的一种必然?

类似于此的情形,其实在我们人类社会中也大量存在。比如说,一些贪得无厌之徒,利用自身的地位和权力,嘴边天边、天上地下,只要是他能够够得着的一律通吃。而这样的人,最终难得有好下场——“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是一个方面,撑得太饱反应变得迟钝、动作变得缓慢,很难脱逃则是另一个方面。而无论如何我敢肯定,这些人一定没有看过朱国祯笔下的这则故事。因为在故事的最后,有这样一句话:这个故事,可以作为那些依仗自身强大而无比贪婪,不知道当止则止的人的一面镜子。而在我看来,这些人的结局与朱国祯所讲述的那则故事中的蛇相比,更加可悲,因为人属于高等动物,智商应该远在后者之上,理应懂得当止则止的道理。

猜你喜欢
树顶智商尾巴
树顶漫步(环球360°)
马俊平
谁的尾巴最奇妙
比尾巴
智商欠费的男友
亲,你的智商已下线
火鸡和牛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