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农民情结”

2018-11-15 11:06彭友茂
杂文月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储藏室编织袋房顶

●彭友茂

以我的经历和爱好可以佐证:人,是一种很奇特、乖张的动物。上世纪六十年代,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后,我很为自己庆幸:苦不堪言的庄户日子总算到头了,这辈子再不用与土坷垃打交道了。想不到,退休数年后,我竟又怀念起农家生活,很想弄点地种种。

弄点地种种,不是想下乡转包一片荒山,像褚时健那样栽种果树致富一方;不是打算去郊区租上一块地建大棚搞养殖——我没有那么大的人生格局和体力、精力、资金、技术。我的目标“具体而微”:能在我居住的小区里,找一块哪怕四五个平方、五六个平方的空闲地,种上几棵茄子,三四墩辣椒,一小畦韭菜,插上一沟葱,随时品尝一下农家乐,足矣!然而,本来就不大的小区院子里,绝无仅有的几片空闲地,早有人像抢注商标一样捷足先登,我只有干眼馋的份儿。

了解到我有这么一个心愿,有同事给我献策:你和你女儿储藏室的小平房连在一起,若再能有一两个近邻赞助,来一个“房顶开发”,你不就有了用武之地了吗?这点子不孬。我征得既是同事也是邻居的储藏室主人的同意后,开始打造我的“空中小菜园”:碰上哪里建筑工地上堆放着具有肥力的垃圾土,就一编织袋一编织袋地往房顶上运;看到哪儿街巷道路翻修改造有废弃的水泥砖,就利用电动自行车的踏板,一趟十几块十几块地搬运到房顶,垒出一个个大小不一、用途各异,有“地”有“路”的袖珍“格子块”。春去秋来,寒暑易节,我学习、运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边填土造田,边撒播种子,施工、收获,齐头并进两不误。数年下来,用心血和汗水,我生生地在四间储藏室的小平房顶上,整出一块大约长五米、宽三米的“空中菜园”,面积是我“初心”的两倍多。

集市或超市里卖的辣椒、茄子、葱什么的,都不贵,买的话,花不了几个钱。但自己动手种植出来的蔬菜,其价值不单单是钱能衡量的。这些东西,除了能一饱口福,上面满载着我的成就感、自豪感,所以享用起来倍儿爽——这便是,为什么农谚归纳概括说“自家园子里的菜香”。

一晃五六年时间过去了,我的空中小菜园基本成型:园子里的韭菜,一年中除了冬天外,春、夏、秋三季都能收割;葱,按不同的档期栽植,不等第一茬吃净,第二茬又接力似地追赶上来;茄子,春天在农贸市场买来几棵小苗栽上,一天天,一周周,眼看着它成活了,放叶、长高了,开花、坐扭了,扭儿的个头逐渐膨大、肤色逐渐由浅变深,隔一段时间摘上一个两个,心里乐滋滋美咂咂。从去年起,我又学会了栽种小西红柿即圣女果。在所买书籍《西红柿的栽培技术》的理论指导下,加上不断向周围明白人讨教,我基本上掌握了它的生长习性和管理技术。通过适时、适量施肥、浇水,棵棵长得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园子里仅栽上五六棵,盛果期便一时摘不尽吃不完。吃不完,再多也不用愁:摘点送同事、给邻居,也让每早一块健身锻炼的羽毛球球友“分一杯羹”,给谁谁高兴;给谁,我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自从有了自己可心的小菜园,我的退休生活多了一个亮点:以前,写稿,稿件获得发表,从报箱里取到样报样刊或稿费通知单时,是一份乐趣;现在,看书、写稿累了,到房顶小菜园里去浇浇水,拔拔草,侍弄侍弄,借以调节一下精神,活动一下筋骨,缓解一下眼睛的疲劳,顺便把成熟的果蔬采摘下来,为厨房作点补充,又是一份乐趣。

这就是我变异、复活的“农民情结”。

猜你喜欢
储藏室编织袋房顶
没有房顶的家(下)
没有房顶的家(上)
一种防撞击编织袋
没有房顶的木房子
引起警觉
房顶上的朋友
编织袋新标准增加“术语和定义”解析(下)
编织袋新标准增加“术语和定义”解析(上)
编织袋新标准外观质量修订解读(下)
出色的业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