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

2018-11-15 11:06
杂文月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米店人民公仆公仆

漫画《小哲理》及其它

●李志远(北京)

刘志永先生漫画《小哲理》(《杂文月刊》2018年6上原创版),画面中,上下两组画,都有趣味、有意义,且发人深思。

上组画中,一只花公鸡,回头凝望着自己的足迹,得意洋洋。题曰“过度迷恋自己的足迹,就会失去高飞的梦想”。的确,陶醉于自己以往的成绩,是向后看,难免骄傲自满,或见好就收,知足不前,哪还有什么高飞的梦想可言?

下组画中,一小儿,可能用石块击破了窗玻璃,无论故意,还是无意,反正他都吓出满头大汗,好在一旁的成人正在和他交谈,原谅了他。题曰“原谅比指责更有效果”。无疑,指责会令人恼怒,影响知错改错,而原谅使人心平气和,有利于痛改前非。

这漫画,可能是作者自谦,题为《小哲理》。但深想想,哲理是不分大小的,一个“小”字,框不住哲理恣肆驰骋的天马行空,也挡不住其激浊扬清、破旧立新的鞭策威力。

其实,不止是《小哲理》,每期《杂文月刊》到手,我都会从到到尾,包括4个页面的漫画,一篇不落地认真读完,然后掩卷想想,总会觉得,心里踏实、充实且亮堂。

有的漫画,一时难以看懂,便和老伴一起琢磨,或让儿子、孙子伸出援手,集体攻关。常常是,儿子尤其孙子最先开窍,诠释其寓意所在,接下来,便柳暗花明,举家大笑。进而,由此及彼,从画里到画外,想得很广、很深,也很远。

可以说,每幅漫画都是一篇杂文,而且是带讽刺、幽默意味的好杂文,形象生动,有情、有理、有趣,让人喜闻乐见,使人精神愉悦,又润德启智,受益颇丰。

点赞+认错

●乔国政(河北石家庄)

《杂文月刊》2018年6上原创版佳作多多,令我受益匪浅。

读杨福成先生的《无奸才成商》,方知俗语“无奸不成商”原本是“无尖不成商”,源于古代米商做生意,让斗里的米不仅装满还要冒尖儿。在古代达不到这个境界就没资格经商。由此让笔者想起爷爷给我讲的一个真实故事:某城有张王李三家米店,米和价相同,服务态度都很好,故利润均沾。某天李家老板找星秤师傅说:“您把我家的秤每斤少半两(当时16两一斤,少半两即15两半算1斤),我多给您一两银子。”等他走后,他的小儿媳走来说:“我公公岁数大,把话说反了。您把我家的秤每斤多半两(即16两半算1斤)。不过,别让他知道,事成后我再给您加二两银子。”而后李家米店生意日益红火,最终全城只剩李家米店。李家发财后,老公公拿着秤向家人炫耀他的“聪明”时,小儿媳道出实情。老公公沉默半晌后,拿出账房钥匙交给小儿媳,宣布以后由小儿媳当家,后来生意越做越大。窃以为,今日商家若都能将“无尖不成商”学以致用,定能圆他们的“发财梦”,社会文明水平定能大幅度提升。

最后还有重要的事要办,就是认个错。笔者《从孩子的一道数学题中感悟人生哲理》一文有笔误:“只看到40000千米:1米”应为“只看到1米:40000千米”(下文亦同,将铁丝与地球表面的“微小空隙”与“地球半径”比值的前项和后项位置颠倒了,与文中的“微乎其微”相悖)。在此认个错,特向广大读者深深致歉!

公仆,还是公婆

●张良汉(安徽马鞍山)

看了《杂文月刊》2018年6上原创版《永远和人民“一个样”》这篇文章后,完全赞同张桂辉先生观点。但细嚼慢咽之后,颇有些不尽之意。

永远和人民“一个样”是对“公仆”二字极好的诠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干部都能称之为人民公仆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些自称“公仆”的人,实际上却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眼里根本没有群众,十足的官僚主义;有些自称“公仆”的人,实际上个人主义膨胀,凭借着手中的权力营私舞弊、中饱私囊;还有些自称“公仆”的人,只是口头上夸夸其谈关心群众疾苦,实际上根本没有想到为人民办一点实事,解决一点实际问题。对于这些人,群众背后称他们为“公婆”。

公仆与“公婆”虽然只相差一个字,但它们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其实,公仆与“公婆”是可以转化的,只要放下高高在上的臭架子,到基层去,和群众交朋友,为群众实实在在办些实事,“公婆”还是能够转为公仆的。愿我们所有的领导干部都能成为真正的人民公仆,真正做到永远和人民“一个样”!

让阅读成为习惯

●张小华(甘肃靖远)

六月,中国的高考季。在赴闻名全国的长征会师地——会宁监考时,我在行李包中装上了《杂文月刊》5月上、下和6月上等几本杂志。短短两三天时间,我在工作之余详细品读了所带三本《杂文月刊》。《杂文月刊》原创版6上《说“势”》一文给我很多联想和通感。6月7日下午,会宁夏雨淋漓。偌大一大考点,各色人等恪尽职守,每个考场内莘莘学子或思索或奋笔。天地之间,似乎只有雨滴的滴答声和笔底的刷刷声。一两个月后,不知会有多少英才脱颖而出,圆满青年的梦想,奔赴理想的大学,启动人生的征程。此时此刻,难道不正是成语所说的“蓄势待发”吗?此情此景,难道不也是巨大的势能吗?“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考试结束后回到住处,重拾杂志,再读《说“势”》,感慨良久,写几句读后感寄“三人行”以记之。

世间安得“扬州鹤”?

●王老实(安徽安庆)

《杂文月刊》原创版2018年6上原创版的《贪多必失》一文,由物及人地讲述了两个因贪婪而招致的不堪教训。

南朝梁人殷芸的《殷芸小说·吴蜀人》一文,颇值得人深思:“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资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由此,苏东坡题词点评:“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此人“志气”可谓真大,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还想有一好坐骑——仙鹤。这世间的好事,皆让此人想尽了。如此纵欲之人,一旦为官一任,必定会祸害一方的。

老子说:“见欲而止为德。”共产党人的“见欲而止”,就是焦裕禄的以身作则,就是杨善洲的秉公用权,就是方志敏的舍己为公,就是王大年的科技报国、殉身不恤……“欲如野马不可纵。”无论是人民公仆还是普通百姓,驾驭好自己的欲望,堵戒贪婪,是培德之本,更是兴业之基,是一种节操,一种坚守,更是一种能力。

猜你喜欢
米店人民公仆公仆
父亲
高米店北B1
“只见公仆不见官”
一句话
修好共产党人“心学” 做新时代人民公仆
马克思政府观简论
春秋时代的“国家公仆”
浅谈党的干部如何做好人民公仆
甘当人民的公仆
丰裕米店那杆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