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好花红

2018-11-15 04:14张安福
夜郎文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花红刺梨

张安福

立秋后的涟江两岸,虽说还骄阳似火,金风习习中,多了一丝凉爽。一望无际的田园物语,在随风摇曳中,悄悄由碧绿而金黄,漫山遍野的刺梨果缀浆满,渐渐成熟。

我和县文联罗主席以及诗联二位同志,应邀到县好花红旅游景区撰写导游词,迎接我们的是县分管旅游的领导和几位刚从旅游学校毕业的姑娘。过去我曾在这个镇当了四年的书记,对这里的每个角落、一花一草都很熟悉,主席说要我主笔,一看景区里到处都在扩建,一片繁忙,鲜花盛开,芬芳漫溢。让我不由动了心就上了车。 来到了景区入口处,下车步行上了一道山坡,穿过两片草地,顺着婉延的石板小路,来到一个约五百平方米的观景平台,站在观景台上放眼望去,碧绿的涟江河对岸,映入了一片花的世界,一朵鲜艳而巨大的刺梨花镶嵌大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记得半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稻田,岸边的布依小村桐木寨,还是房屋破旧,道路泥泞,灰蒙蒙一片,现在白墙丽瓦,水泥路面四通八达。导游何小姐介绍说:大家眼前看到的是一个三角梅园。它以“一花一世界,一景一品味”为题,依托三角梅为核心元素,展现观赏、种植、加工为一体的“商旅结合”观光产业园。园区不仅是一个现代化、高标准,很有特色的花木生产园区,同时又是一个集可游、可观、可赏、可持续运营的主题园。园区分为四大功能区:刺梨花大地艺术花海区、婚纱摄影区、大地枫香染花海区、特色苗木种植区。刺梨花大地艺术花海区位于主入口东侧,以直径250米的刺梨花(由三角梅盆景摆放组合)朵为中心,壮观地形成视觉冲击。婚纱摄影区以草坪加花卉形式表现,以三角梅景观为背景,营造缓坡地形,设置了爱情长廊、拱廊、天鹅小品、心形廊架、秋千等多处主题摄影景点,满足游人摄影需求。大地枫香染花海区则是取自布依族传统枫香染的吉祥图案,以花海形式艺术地再现于大地之上,别有一番风味。特色苗木种植区位于园区尾端,分为三角梅栽植区和特色乔木栽植区。不同于传统栽植方式,三角梅栽植区形成动感花带流线。特色乔木栽植区则形成韵律质感的环状结构,从高空鸟瞰是布依铜鼓的造型。同时,在乔木林下布置树木迷宫、树屋、树下火锅等体验性娱乐活动,加强人与自然元素的互动。

三角梅园周边有两个寨子,远处的叫蛮摸村,近处的叫桐木寨,这些寨子现都已改变了容颜,变成秀美的村庄。桐木寨是贵州主要的唢呐生产地;唢呐是中华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也是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其由波斯人发明,管身木制,呈圆锥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所以俗称喇叭。它发音高亢、明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民间常常用于娶亲,送葬中吹奏。看到这,我突然想起了早年听到的一个民间故事,于是说:“导游词可在这里加一个故事烘托增色“。何小姐问:“什么故事?”,于是我把这个故事娓娓道来 …….布依人认为:刺梨花是布依族的吉祥花!你看,那年那月的那朵最美最大的刺梨花一直绽放到现在呢!

看完三角梅花区,走过好花红大桥,我们来到了正在热火朝天兴建的游客接待中心,只见在花田旁边,有一个按国际标准建设的马术山庄。拥有四栋双层双排复式马厩80间,备配有马匹清洗间、医疗间、鞍具房、钉蹄间、草料间、饲养员休息室等马匹服务设施,可让运动马匹得到良好的饲养和休息、医疗保障。 游过山庄,赏过花海,古朴而又新亮的千户布依寨的老寨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老寨据说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民风淳朴,有别具一格的布依民居建筑——杆栏吊脚木楼,有千百年来布依人生活习俗的样本。 村寨中央是好花红村文化广场,这里是村民休闲健身,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在这里可观赏并能体验到多姿多彩的好花红歌舞,悠扬的布依族男女青年对歌能把你带入他们悠久的民族历史长河 广场中央矗立着《好花红唱响北京城》铜雕,雕塑人物为毛泽东主席接见当年进京演唱《好花红》这首歌的布依歌手王琴惠、秦跃珍时的情景。一九五七年三月,好花红村布依歌手王琴惠、秦跃珍因歌声甜美,入选了贵州文艺代表队,赴京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艺术会演。她俩在人民大会堂深情演唱了涟江两岸流传数百年的布依民歌《好花红》,深情悠扬的的歌喉和旋律引起轰动,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赞赏,并亲切接见了贵州文艺代表对全体演员。从此《好花红》唱响北京,唱响大江南北。成为布依民歌中的经典,被收进《中国民歌集》一书。2014年三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代表团参加政府工作报告讨论时,贵州代表高歌一曲《好花红》献给总书记,习主席听了很高兴地说:“祝乡亲们生活‘好花红”。

受汉文化的影响,布依族人十分重视子女的文化教育,古往今来,辉油寨远近闻名,人才辈出,历史上曾出现了许多有影响的布依族名人。如清道光年间有授文林郎的王元珍、应赠儒林郎王纪、王文魁、王宗裕和晚清年间文秀才王世德。民国年间,有王世尧到安顺师范学成回家开办“辉油私立改良小学”。王昌遐到贵阳达德学校毕业回乡任教。建国后,辉油就有几百名在外工作人员。 武林郎之家为二楼一底的杆栏房,木质青瓦,门前院落正方摆着古时遗留下来的石磨、石锤等器物。布依人性格坚忍不拔,不畏强暴,敢于斗争。闲暇之余,村里的青壮年自发聚集在一起习武健身,聘请武林教师传授武术;"舞剑挥刀强健体,保家卫国勇安邦”。传说二千多年来,有很多土匪强盗觊觎辉油寨的财富和布依女子的美貌,前后有上百次匪众前来抢劫或偷盗,都被寨子里的习武勇士赶跑。在历次大小战斗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壮士英豪,有的人积极参加了地方军队,维护地方治安,受到官府的表彰。

布依民歌独具特色,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类别齐全,形式活泼。有古歌、劳动歌、时政歌、情歌、生活歌、酒歌等,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和重唱;曲调有“大调”、“小调”之分。每逢喜庆节日,这里歌声昼夜不停。武林郎之家不远处,我们看到一幢古老的对歌楼,青瓦屋檐下,木栏突出,分别围着二间宽敞而分隔着的层楼,这就是村民节假或喜庆时经常唱歌跳舞的地方——歌舞之家。楼上的对(赛)歌亭,常常是“入夜笙歌起,款款到天明”。在这里不知道成就了多少靓女俊男的美满婚姻呢。布依族民间舞蹈都来自生活,主要以生产劳动和民族习俗为题材。反映生产劳动的有织布舞、舂碓舞、响篙舞、生产舞、丰收舞、粑棒舞、刷把舞等;反映民族习俗的有花包舞、铜鼓刷把舞、伴嫁舞、玩山舞、花棍舞、板凳舞、铙钹舞等。导游小何戏谑地说,各位哥哥叔叔,你们中有没有还没对象的?有的话过几天可以来参加这里的秋节对歌会,这些布依青年男女俊美贤淑,对赢了,说不定会得到一份浪漫温馨的爱情哟。文联主席接过话:“尤其是你,好好唱,在这里找个布依帅哥,一辈子留在我们这里。”说完大家哈哈大笑。 《好花红》这首民歌就源于这些不断的山歌演唱中, 纺织之家:布依族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耕民族,所穿戴的衣帽鞋袜主要靠自给自足,因此,在长期生产劳动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纺织文化。它包括种、纺、织、染、绣、缝以及凝结于纺织文化背景中的民俗文化特征,构成了以纺和织为母体的布依土布、蜡染、织锦、刺绣、挑花、镶缀、裁缝、服饰等文化事象,是布依族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之一,尤其布依少女服装更为秀丽!

看着这里的藏物,竞让我一下穿越了时空,想起了我的外婆,我外婆也是布依人,受外祖母影响,从小就学会纺织;我小的时候,也经常静静地看着外婆摇纺车,上织机,那娇小的身影,那轻柔的拉绵声,十分节奏的穿梭声和托布声仿佛又回到耳边眼前,让我又感到了一阵阵温馨朝心灵袭来……我们还参观了作家叶辛作品展览室: 叶辛是中国著名作家, 1969年,他作为知青到贵州插队,在贵州农村呆了十年。1977年发表处女作《高高的苗岭》。此后共出版著作有: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家教》《孽债》等。根据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家教》《孽债》由其本人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均在国内引起轰动。叶辛作品展览室是由一套老旧房屋改造、内外环境均按叶辛要求装饰、保持了原房屋格调,以叶辛作品和早年知青生活影子为核心内容陈列展示。自去年7月初对外开放以来,先后接待了上万游客。 叶辛是上海人,上山下乡当知青也不在惠水,为什么这里会有他的书屋或作品展览室呢?据村寨老人们说,1969年,叶辛下乡在修文县,叶辛在学校时很喜欢同班一个女同学,这个同学就下乡插队就在这里,当时就住在这户人家,劳作之余,叶辛就来探望这位同样喜欢文学的女同学。当时,这女同学所住的这户人家有个姑娘与之年龄相仿,她们天天劳动在一起,吃住在一起,成了较好的闺密,这位布依姑娘长得水灵,虽说文化不高,但爱劳动的布依少女脸色胭红,身材窈窕,让这位后来的大作家非常的感慨赞叹,一个是才女,一个是美人,那时又都是十七、八岁的年轻人,那有不经常来看看的道理?这样一来二往,心里便朦朦胧胧地多了一份牵挂。叶辛《高高的苗岭》的人物就有她们的影子。

从叶辛书屋处走过两座拱桥一条长廊,来到太空植物园,进入太空植物展馆。看了刺梨文化展示区,高处俯览,立体刺梨形状美轮美奂,映入眼帘,让人心旷神怡。 刺梨又名送春归,属蔷薇科植物缫丝花的果实,果表布满肉刺、青中透黄,果实形圆饱满,口感润滑、酸中带甜。因果实外表布满肉刺,“刺梨”一词因此得名。刺梨长在山边、路旁、地坎,它是山的花裙、路的花衣、地的护栏。它虽不高大,但十分蓬勃,育成盆景,更加珍贵。有人把自己誉为刺梨,喻生命平凡,性格扎人。刺梨五月开花,六七月五萼花瓣下成长为青果,八月一路变成金黄,花开时,花萼鲜艳夺目,娇嫩欲滴。前来对歌的青年会摘下花朵给姑娘戴上,密密的嫩刺牢牢地粘住秀发,粉红的花瓣与俊俏的脸蛋相互应衬,花美人娇。果熟时,山歌唱饿了,摘下几颗,刮去芒刺,削掉果冠,咬破果实,掏尽籽粒,放进口里,一股清香沁满心脾。一嚼,清脆香甜还可以充饥,吃不完,带回家,一刀横切,把它放进糖水里腌后再吃,甜更厚重,味更悠长。布依人喜欢用刺梨浸泡米酒,制成佳酿,历史上早有酿制刺梨酒的记载,并有诗赞云:“新酿刺梨邀一醉,饱与香稻愧三年”、“春月乘风随意了,刺梨一坛送香归。”

天近昏暗,游览也到了尾声。 如果说之前的千户布依寨以秀美的山水园田、纯朴民风民俗、古老的布依民居吸引游人的话,而今我们看到的好花红,则在推进小康建设的道路上,依照景区规划建设扩容,以花为主题,增加了不少景点亮点呢,这里山民,是“好花红”的主人,现在又辛勤地丰富了“好花红”的内涵,让到过这里的游客不仅能看到这里靓丽的风光,体验布依人的人文文化,更能感知到布依人民安居乐业,载歌载舞的幸福生活,感知到惠水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好花正红地发展景象。

猜你喜欢
花红刺梨
《花红承雨露》
贵州刺梨专题书法作品
贵州刺梨专题国画作品
贵州刺梨专题纂刻作品
贵州轩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贵州刺梨专题诗词作品
王为民
花红(中篇小说)
游余家桥桃花源有感
最美家乡好花红山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