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走红文章盛行原因的探究

2018-11-15 02:25李荣祥
长江丛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篇文章文章分析

李荣祥

当下出现了很多网络文章得到迅速传播的情况。2016年11月,罗尔写的《罗一笑,你给我站住》得到迅速传播,引起很大反响,并在后面出现质疑罗尔身份的后续文章点评及相关分析;复旦大学学生在自创公众号写的文章《我上了985 211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引起很多年轻人的共鸣,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再到后面的《我是范雨素》等等,都是在短时间迅速传播,但是也会在短时间内消逝的情况。本文通过文学四要素对其一时兴盛的原因进行探索。

一、网络文章盛行原因分析

(一)从作品与作者的关系角度分析

从作者写作的角度来说,不同于其他的小说之类的作品,这是作者自身的故事,作者表达起来更加直接,并且真实。莫言曾经说过“只有你熟悉的生活,你亲身经历过的生活,才能写得有血有肉;如果你写不熟悉的东西,当然也可以写,但是没有说服力的。如果个人经历具有普遍意义,就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这篇文章是范雨素结合自身的经历所写的,是作者自身的感情的迸发,油然而生的心路历程的书写。

(二)从作品与社会的关系角度分析

社会的发展给文章的发表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宽松的平台。如今是一个新媒体的时代,绝大部分作品和文章都能够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在新媒体的推动下,创作者不需要很高的要求,就可以自己进行创作发表自己的作品。《我是范雨素》这篇文章虽然也经过编辑,但主要内容还是她自己写的内容,编辑之后就在“正午”微信公众平台上,从而进入到公众的视野。

(三)从作品与读者的关系角度分析

一方面是文章的内容触动了读者的内心深处,能够产生共鸣。更重要的是文章中提到的很多问题是大多数人都在现实中经历过的,反映出来的社会问题也是社会大众在日常的生活中亲身体会到的。另一方面是这篇文章通篇都是朴实的语言表达,没有太多的修饰性的词语,不需要太多的具体深入的分析,就能够让读者明白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内容上的安排也没有复杂的人物描写,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容易理解。

(四)从作品本身的风格来分析

这篇文章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主要是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文章内容的展开。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将自己和主角进行人物交换,让人读起来更加有兴趣。其次是读这篇文章给人以一种亲切、可读的感觉。作者没有在文中采用过多的修饰,娓娓道来,将你带入到这篇文章的内容当中,缩小了文章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二、网络文章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大量网络文章进行收集并阅读后分析,认为当下的网络文章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从网络文章自身的艺术性来看

网络文章总的特点是通俗易懂,直指心门,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就能够理解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意思,这也是网络文章能够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固然可以因为材料上的一些通俗易懂,能够得到迅速传播。但是也导致了网络文章普遍艺术性不高,文章传播得很快,消失也很快的现象。

(二)从网络文章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看

网络最大的特点是随意和自由,文学的精神本质也是自由。信息时代的来临为网络文章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使它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强大的生命力,必将会出现很多的有意义的网络文章。同时我们也应正视和分析它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恰当的对策使之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网络的自由性就容易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致使很多质量低劣的文章也会进入到公众的视野中,给公众造成困扰。另外由于网络文章的过度白由,致使很多作者写作的语言、形式都太随意,虽然很贴近生活,符合聊天色彩,活泼自如、平易亲切、个性化强,但却显现低俗,缺乏雅洁气息,文学价值不是很高。

三、结语

网络文章作为新媒体时代出现的一种产物,能够借助新媒体达到迅速传播,传入大众视野的目的。从文学四要素的角度来看,作者和作品的关系、作品和社会的关系、读者和作品的关系以及作品本身风格都会影响一篇网络文章是否能够在网络上盛行。在文学创作时,应注意作者、社会、读者和作品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充分把握好这几个要素的关系,才能够实现文学的创作能够得到广泛的传播。但同时网络文章也要注意到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何做到能够让大众读懂,又不低俗,这是很多网络文章需要思考的问题。并且在创作时,网络文章的作家也应该有作为一名作家的自律意识,不能因为网络上自由度很高,就不负责任的创作低俗的文章。

猜你喜欢
篇文章文章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回头潮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空间的维度(从一维多十维)
我父母的第一次相见
团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