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综述

2018-11-15 02:25运晓钰
长江丛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智能手机思政

运晓钰

智能手机在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如若利用得当,其完全可以作为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兴载体,当前不少学者、高校对手机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有过研究和实践,机遇同挑战并存。

一、智能手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多灌输式教学,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借由智能手机承载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可使学生对知识掌握更为深刻,增加吸引力。另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老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不足,借由智能手机,大学生可以通过建立群体(如微信群,QQ群,微博等)与教师沟通,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通过社交群来为学生提供一些最新的时事、政策解读。

(二)延伸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

智能手机便携、覆盖面广、时效性强,能够把海量的信息迅速传递给每一位大学生。郭佼谈到:“手机媒体使学生获取资讯的速度、效率及质量都有很大的提升,这些改变不仅有助于学生视野的扩宽,意见的互相交流。”[1]智能手机打破了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时间限制,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享受它带来的便利。

二、智能手机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增加了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难度

“网络上各种反共、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言论充斥手机网络,一些大学生很容易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产生怀疑,对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失去信心。”[2]大学生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弱,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道德认知和价值取向都会受到巨大的影响。“面对手机媒体所传递的庞大的信息资源,很多大学生容易失去鉴别能力,难以做出完全正确的判断,从而不能有效抵制不良信息与不良思想对自身的侵蚀。”[3]因此,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大对学生的指导,使大学生建立正确思想认识,提高识别不良信息的能力。

(二)限制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

其一,智能手机功能太多,相应的带来的诱惑也颇多,难以真正保证学生利用其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其二,智能手机能提供的信息更为复杂也更为碎片化,不仅其正确性难以保证,便是知识的完整性、连贯性也难以保证。这一点是利用智能手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其长期使用智能手机学习和收集资料,一方面会加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另一方面也会使学生习惯于利用手机寻找答案,对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都借助于智能手机寻求答案,难提对相关知识能进行深度思考。

三、智能手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对策

(一)加强思政教育专业队伍建设

高校思政教育者要与时俱进,牢牢把握新媒体和新文化特点,研究利用智能手机扩大思想政治教育辐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发挥学生干部,学生会和社团组织的骨干力量,引导学生学习贯彻落实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加强媒介素养培育,提高辨别不良信息能力。

(二)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智能手机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承认智能手机积极作用,引导学生的合理使用。“面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我们应从教育主体、客体、环体、介体等要素入手,通过建设全方位的移动互联网络监管体制、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移动引导模式、系统的建立应对手机上网带来的影响的策略”[4]。做到时刻提醒和教育同学要具备鉴别网上不良信息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进行智能手机思政教育方法的创新

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和更新对智能手机特点的认识,推进和传播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相关的手机产品,建立一个具有交互性,平等性的新型教育平台。利用短信、微信、微博、QQ等多种方式,宣传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并以此途径来帮助同学们切实解决学习中遇到问题,充分发挥智能手机的渗透力以及辐射力的优势。

总而言之,将智能手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面对智能手机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诸多挑战,各大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树立正确态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发挥智能手机在思政教育中的优势。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智能手机思政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智能手机数据或将拯救生命
思政课“需求侧”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An Evaluation of Chinese to English Translation in Light of Skopos Theory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