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辅导员在大学生学习动力激发中的作用

2018-11-15 02:25郑雅文苏春鹏
长江丛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动力

郑雅文 苏春鹏

一、学习动力定义

学习动力是由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构成的,对学习行为起着重要推动作用的动力系统。学习动力充足,学生对学习会充满热情、积极主动,并且能够持之以恒,促使出现良好的学习效果。反之,学习动力缺乏,学生对学习则会缺乏内驱力,消极被动,难以坚持,也很难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学习动力对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大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现状及表现

当前大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现状在我国高校较为普遍,大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表现主要有:(1)无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2)有消极厌学情绪,逃避上课和学习;(3)缺乏主动性,被动学习;试图走捷径或抱有侥幸心理;(4)缺乏进取心,惰性滋生,自由散漫;(5)缺乏求知欲,学习中不求甚解。

三、大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内在原因

(一)学习目标缺失

大学生学习目标的缺失主要有两种诱因。第一种是由于从高中升入大学后丧失了学习目标,且没有找到新的学习目标,没有做好对未来的规划。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影响,学生在高中普遍处于高压学习状态,把考上大学作为唯一学习目标。真正考入大学后,失去了原有奋斗目标,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开始滋生懒惰情绪,放松对自己要求。此外,很多大学生对大学生活该如何度过,未来的职业生涯如何规划感到迷茫,没能树立起新的学习目标,也是导致大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重要原因。

学习目标缺失的第二大诱因是学习无用论和实用主义的学习态度对大学生的影响。学习无用论夸大就业形势的严峻,鼓吹在校所学知识在社会上没多大用武之地,导致大学生对学习的意义产生怀疑,进而学习动力减退。实用主义的学习态度则加剧了学生学习目的的功利化和碎片化。这些都对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了消极影响。

(二)学习兴趣不足

学生对学习的专业、课程不感兴趣,对学习的兴趣没培养没培养起来,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为了毕业而学,很难保持充足的学习动力。

(三)学习方法不当

部分学生升入大学后,没有找到适应大学学习的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会合理安排学习计划、支配学习时间、没有学会自主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事倍功半,学习效果不明显,使得学习动力不足。

四、辅导员在激发大学生学习动力方面的作用

(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辅导员应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正确三观的引领下,大学生才能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明确的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形成强大持久的学习动力。

(二)指导学习和人生职业规划

在大学生入学初期,辅导员就应帮助其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和职业取向、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以及社会大环境和市场需求,尽早做好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规划,以及毕业后的人生和职业规划。合理的规划使大学生有了清晰的学习的目标,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水平。

(三)激发学习兴趣

辅导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与专业、英语等学习方面相关的课外活动,举办各种专业技能大赛,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和学术活动。在各类丰富多彩的学习相关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中来。

(四)改进学习方法

针对改进大学生学习方法,辅导员可以邀请专任教师、专家给学生做学习方法指导的讲座,请学习优秀的校友或在校生跟同学们交流学习方法和经验,还可以在了解每个同学学习方面的特点和问题的前提下给予其个性化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改善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学习方面的信心,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五)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对于加强大学生学习动力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辅导员还应重视优良学风的建设和学习环境的营造。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创造在学习方面既有良性竞争又有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氛围。以育人为中心,创建优良的校风、班风和宿舍风气,全面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动力。

猜你喜欢
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动力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高职院校专接本学生学习态度及教育对策探析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阳光动力
动力船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
把美好的想像转化为动力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