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发展育人视角下高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018-11-15 02:25费秀婧
长江丛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组团宿舍行为习惯

费秀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受众群体的不断扩大化,学生群体的素质也各有不同,有很多学生存在着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然而,高职毕业生质量的好坏将会影响到我国未来一线技术工种的水平。同时,从现在的企事业单位用人要求来看,已经对人才的品德和行为有了很高的标准,“用人单位缺少高素质人才,而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送不出去”这种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高校要把学生的素质教育与文化教育提高到同等重要的水平。因此,对高职教师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与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在组团发展育人视角下高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力求为高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有所帮助。

一、高职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

从当今的社会大背景下来看,学生很多不良习惯是受到社会发展影响的。主要表现在:对新生事物的接受速度较快,但不能准确的辨别事物的好坏;日常生活习惯上,存在懒惰、浪费现象严重、作息不规律、不注重公共场所卫生、过于依赖网络、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习惯上,存在明白知识的重要性,但缺少主动学习的能力,习惯于临时抱佛脚;思想意识上,强调个性发展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商业思维活跃,但过于功利、自我意识强,但缺乏团队意识等问题。

二、高职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

(一)学生对不良行为习惯的认识不到位

当今校园“90后、00后”已成为主力军,这些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娇生惯养长大的,什么事都是别人为他服务,从幼儿园到高中,在家有家长任劳任怨为他们服务,在学校有老师为他们操心。家长对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学校的要求就是提升学生成绩以此带动升学率的提高。这样不全面的教育模式导致了学生本来在中小学就应建立起来的良好行为习惯,被一再的忽视,使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没有充分的认识,最终导致很多学生养成了很多的不良行为习惯。

(二)社会大背景以及校园小背景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教育产物

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是由很多因素共同作用才逐渐形成的,我们经常会认为对人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内因,外因只是客观条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仍然处在青少年阶段,介于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边界,他们的“三观”还没有完全的建立起来。在这样一个阶段很多不良的负面因素将会对他们产生不良影响。

1、社会大背景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

我们正处在一个急速转型的社会环境中,科技在不断地、跨越式的发展,媒介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在不断的扩大,高压力、快节奏的生活,让整个社会大环境变得浮躁不安,急功近利,而高职学生作为一个即将走进社会的群体,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社会中的各种动向,一些不合理的现实现象正在以我们无法想象的速度侵蚀着学生的思想,对他们的行为习惯、思想观念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做得再好也不如有个实力强大的家庭背景,自己可能一毕业就面临着失业,没有背景可能连份体面的工作都很难找到,再加上前几年很多高官、明星的孩子发生的事情,经过媒体的披露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这些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在这个年龄段上很多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加上受到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促使很多意志薄弱、思想不坚定的学生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现象,有了混日子的想法,进而也促使的更多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

2、学校小背景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

首先,很多学校的教育理念存在偏差,很多任课教师存在着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仅仅落到了思政课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的身上,而对任课教师的育人职责没有明确的规定,这种理念和模式直接导致了专业教学工作与学生思想德育工作间严重脱节。其次,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课程还停留在单一的说教模式上,教学内容过于刻板,单一化、简单化、填鸭式的教学形式已经不被当代学生所接受,无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充裕的时间,没有学习的动力,整天无所事事,导致不良的行为习惯不断滋生。再次,学校的规范制度执行力度不够,给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进一步养成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组团发展育人视角下高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每一样习惯都是通过反复不断的重复最终形成的。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我们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小事着手,通过日常的宿舍生活、教学活动、制度要求等方面循序渐进的培养。然而作为大学生群体他们不同于中小学生,他们的自主支配时间较多,因此,我们要在培养他们行为习惯养成时就要以小团队为主,以团队的形式带动整体的发展。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与班级组团发展相结合的影响作用

作为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上,因此,我们要调动教师在课堂上发挥引领作用。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将德育规范有机的融合进去,将社会主流文化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去,使学生在思想上首先要得到高度的重视。要求每门任课老师要将授课班级学生分组,在期末考核中要将专业学习成绩与课堂行为规范相结合给予评分。同时,同一专业同一年级中的几个班要组成一个团队,每一个小团队设一个负责人,所有的负责人要对自己团队的人员在日常行为习惯养成规范上进行互相监督。同一专业三个年级的团队组成一个专业团队,和其他专业的团队进行PK。同时利用教室中的摄像头对在课堂上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记录,并给予警告。对多次出现不良行为,经劝导、警告仍不改正的学生,学校将采取以下措施:不能参加学生评优、不能进入学生干部队伍、在毕业时学校不给出具就业推荐信等,通过这些措施的严格跟进,来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团队的评比任课教师有绝对的话语权,这也要求教师在评比时要做到公平公正,不偏不倚。中感受团队的力量,更有助于学生们的快速成长。

课堂和宿舍是学生的两大主要阵地,我们通过专业组团和楼层组团的模式来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生活环境的整洁度。通过这两条腿的共同作用,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必须被重视起来的,这关乎着国家未来一线技术人才的整体素质,更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建设,只有找到适合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才能有效的、准确的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日常行为。

(二)充分发挥人文关怀与宿舍组团发展相结合的推动作用

学生的日常生活在宿舍的时间占学生大学时光的三分之一,可见宿舍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主要阵地。前面我们提高现在的学生存在懒惰、生活自理能力差等不良行为习惯,这些现象大多都集中表现在宿舍生活中。因此我们要在宿舍中开展组团发展,将每栋楼设立楼长,每层楼分设楼层长、宿舍长,每层楼之间要不定期的互相考评,这样可以通过层长带动舍长,通过舍长带动舍员,以每个宿舍的改善带动全员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当然在做这些的同时,学校领导、辅导员要多深入学生宿舍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进行关心,让身在他乡的学生体会到学校对他们人文关怀。还要多开展宿舍之间的集体活动,增进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和团队意识。在竞争

猜你喜欢
组团宿舍行为习惯
“快递阿姨”组团送快递
喜欢组团捕猎的恐爪龙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热得快炸了
农村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究
社会力量如何“组团”——蓝田推行“六融六共”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学校到底是谁的
兵器组团“打雪仗”
吃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