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绽放异彩
——关于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淮安段)建设的建议

2018-11-17 13:02王莉莉顾尔笑
民主 2018年6期
关键词:大运河运河文旅

□王莉莉 顾尔笑

“长城是凝固的历史,运河是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是一项凝聚中国智慧、体现创新精神、集经济文化发展于一体的世界文化遗产。落实好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将大运河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和利用好的指示,是沿岸各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好事。近年来,淮安市在大运河保护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当前,进一步挖掘大运河文化带(淮安段)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塑造当代运河之都文化经济的特色风彩,非常重要。

一、突出现代理念,以国际眼光推进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推动运河文化高品质传承发展

保护好、传承好和利用好大运河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以规化为引领,以法治为规范,以品质为追求,进行顶层设计。一是规划要高品位。建议邀请国际级规划大师或资质公司进行总体规划的编制,同时编制大运河文化带文化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甚至包括城镇乡村文化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实现高起点、高品位、高质效的规划、建设和发展,尽快形成立体开发、综合开发的良好态势。二是开发要规范化。在大运河文化带的开发建设中,为了更好地做到对历史文化遗迹、建筑等的留存和保护,打破行政区域划分可能带来的各自为政、各行其事的混乱状况,建议建立地方性法规进行管控,推动从全局、历史和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以文化建设为引领,带动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建设有序进行。三是建设要高品位。中共淮安市委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出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淮安大运河文化品牌的要求,整合政务、智力、文化多元优势,集中文化资源、集中财力,精选标志性地段,打造大运河的整体文化标志。弘扬中华民族工匠精神,集中统筹,统一建设,精益求精、做好做细。

二、突出传承创新,以文化眼光最大限度发掘利用好运河文化资源,展现运河文化风貌

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发展,需要坚实的历史学的学术支撑与文化创意思维。一是加强大运河文化基础研究。要认真做好大运河沿线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加深对大运河文化内涵的发掘与研究,系统梳理大运河文化遗产,挖掘、整理、提炼、完善各类资源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特别是要把碎片化的历史文化记忆拼成运河完整图式,如编辑运河文化丛书,同时更好地促进学术成果的应用、转化和共享,将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及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打牢。二是强化建设的专家专业指导。鉴于大运河文化带的构建涉及历史、科技、文学、经济、交通等多个领域,建议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或专家咨询组及专门研究机构,为党委、政府实施科学决策发挥参谋部、智囊团作用。三是动员全社会共同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增强群众对大运河文化带的认知、认可和情感认同,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的最好体现。加强对大运河文化带的保护、传承、利用进行跟踪报道,借助互联网传播增强大运河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通过专家学者的引领,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挖掘运河文化,共同参与运河文化带建设,共享运河文化传承的荣耀和发展的成果。动员各界人士深入各相关县区、乡镇、村组挖掘运河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三、突出融合发展,以经济眼光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实现运河经济复兴

古代的大运河文化与经济功能相得益彰,带动运河两岸日渐繁荣,先后兴起了20多座繁华都市。当前,在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凝聚政府、产业界、金融界、学术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共识与合力,共同培育推进运河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再现淮安等城市运河之都的经济繁荣的辉煌风貌、现代风彩。一是要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模式。大运河文化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靠产业支撑和资本驱动,要推动相关领域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促进资本关注、解决保护开发融资和发展瓶颈,聚合优质资源,吸引更多资本向环境友好型、文化生态型产业转移,积极引导和推动沿运河区域向绿色经济转型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二是突出发展文旅产业。将大运河文化从理论研究到产业运作形成一个完整产业链,将文化与经济完美结合起来,促进二者共同发展。如依托运河沿线及周边遗产资源,打造最富文化内涵、最具地方特色、最具观赏价值的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在开发利用与保护传承中走出一条生态绿色发展之路。三是加快黄金水道的开发利用。近些年,淮安市提出通江达海的发展要求,积极推进淮河入河航道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对打造运河水道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是,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更加系统地进行规划和建设。

四、突出保护优先,以环保眼光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实现绿色发展

以运河遗产为核心,以文化带建设为抓手,助推运河保护利用和所在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是值得探索的新课题。一是要坚持保护优先。要在生态绿色发展引领的前提下,全面加强大运河及周边区域的保护与管理,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二是实施积极的保护方略。要以推动江淮生态大走廊规划建设为契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让生态优势成为发展优势。

五、突出交流合作,以合作眼光加强推进文化带的建设交流,实现区域共同发展

大运河沿线城市多达12个, 做好运河大文章,需要与大运河沿线的六省市开展深入合作,共同书写大运河文化发展组歌。一是加强环境保护的沟通和协调。运河沿线的上下游城市应建立相关的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协议,推进其履行大运河保护的责任和义务,促进运河沿线城市共同推动大运河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加强文旅产业的交流和协作。通过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大运河文旅项目,强化运河沿线城市在文旅领域的合作,加快做大做强各市文旅产业。三是积极参与交流活动。要以运河之都的城市身份,大力参与各类大运河文化节的研讨活动、合作联盟、工作平台,在推广淮安方案、经验的同时,充分吸收借鉴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

猜你喜欢
大运河运河文旅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
放歌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