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阳封髓丹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探析※

2018-11-17 06:05吴慧毅余天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潜阳疗效临床

吴慧毅 余天泰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南平人民医院肺病科,福建 南平 35300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CPHD)是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等慢性疾病增加了肺循环阻力,使得肺动脉压力升高,右心房室肥大,甚或右心发生衰竭的心脏病,该病病程长,容易因感染等因素诱发,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属于临床难治病,其中约80%的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等基础病[1]。笔者在跟师的过程中,总结老师临床诊治该病时运用西医基础治疗联合潜阳封髓丹加味治疗的经验,疗效确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笔者所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南平人民医院肺病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的住院患者,符合CPHD的诊断标准,共计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中平均年龄(68.30±10.30) 岁;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病程(15.28±7.50) 年。观察组平均年龄 (67.28±10.15) 岁;其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病程(15.60±7.40) 年。2组性别、年龄、平均病程、疾病分布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肺系专业委员会《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指南 (2014)》[2],诊断标准:①病史: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常见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症和胸廓疾病。②症状:反复咳嗽、咳痰,渐进性气喘。③体征:肺气肿征和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右房大。④心电图:肺型P波(V1、V2导联P波高尖,Ⅱ、Ⅲ、aVF导联P波直立高尖,电压>0.25 mV)。⑤心彩超:右心室流出道内径30 mm;右心室内径>20 mm;肺动脉压力大于30 mmHg。⑥排除其他心脏疾病。

1.2.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肺系专业委员会《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指南 (2014)》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辨证。主症:胸满,喘促,动则加剧,咳痰白黏或泡沫,心悸,乏力,面浮肢肿,夜不能卧,口干咽痛,面红如妆,自觉发热,汗出,神疲,怕冷,面唇青紫,舌质淡或紫暗,舌苔白润,脉沉细。次症:痰白,耳鸣,咳时遗尿,腰膝酸软,苔腻,脉虚弦。诊断:①胸满或喘促,动则加剧;②心悸,动则加剧;③面红如妆;④畏冷、自觉发热;⑤口干咽痛;⑥咳痰白黏或泡沫;⑦肢肿;⑧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或虚弦。具备①、②、③、④四项,加⑤、⑥、⑦、⑧中两项。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s,分)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对照组 3 0 治疗前胸满5.4 3±0.3 6气喘5.6 1±0.4 5心悸4.3 8±0.4 2肢肿 睡眠 口干 总积分4.8 5±0.4 2 4.9 2±0.4 2 6.9 4±0.2 0 2 0.8 3±1.1 6治疗后 2.5 1±0.4 1 1) 1.7 2±0.4 9 1) 1.5 7±0.5 0 1) 0.8 2±0.4 5 1) 1.9 0±1.4 4 1) 1.4 6±0.2 2 1) 9.5 1±2.0 1 1)观察组 3 0 治疗前 5.4 5±0.3 7 5.7 1±0.3 9 4.3 5±0.3 5 4.9 1±0.3 1 4.8 3±0.5 2 6.9 8±0.3 0 2 2.6 8±2.1 3治疗后 1.3 1±0.3 2 1)2) 0.5 6±0.2 6 1)2) 0.5 7±0.3 3 1)2) 0.5 5±0.2 7 1)2) 0.8 4±0.1 9 1)2) 0.7 8±0.3 6 1)2) 1.2 8±0.5 3 1)2)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西医诊断和中医证型标准;②符合CPHD稳定期患者;③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严重肝肾疾病或血液性疾病;②合并肺部肿瘤;③不能配合完成诊疗者。

1.5 研究方法

1.5.1 对照组 行常规基础治疗,包括中心吸氧、强心、降低肺动脉高压、祛痰平喘、抗炎抗感染、纠正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

1.5.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潜阳封髓丹治疗,方剂为:黄柏30 g,砂仁20 g(后入),肉桂8 g(后入),沉香5 g(后入),附片24 g(先煎),龟甲20 g(先煎),龙骨30 g(先煎),牡蛎30 g(先煎),补骨脂15 g,炙甘草10 g。统一采用本院中药煎药机(北京东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煎煮,1剂/d,一次性真空封袋为2袋,每袋250 mL,每次1袋,早晚餐后0.5 h服用。2组均按1个疗程为7 d,1个疗程后评价药物疗效。

1.6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采用尼莫地平法测定疗效指数=治疗前后积分之差/治疗前总积分×100%。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痊愈为疗效指数>90%,显效为:60%<疗效指数≤90%,有效:30%<疗效指数≤60%,无效为疗效指数≤30%。

1.7 评价指标 (1) 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5]中的健康和日常活动的10个方面进行计分,计算治疗前后总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2)据临床主要症状:胸满、气喘、心悸、肢肿、口干、睡眠六方面评分;分为无、轻、中、重度4级,以0、3、6、9分进行记录,计算治疗前后各项症状总分。(3)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均采用肺功能仪(德国,型号PowerCube)由同一名技师进行测定。

1.8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运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用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的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1。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健康和日常活动方面总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健康和日常活动方面总分比较 (±s,分)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健康和日常活动方面总分比较 (±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3.35±1.08 5.32±1.251)观察组 30 2.88±1.06 6.50±1.351)2)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的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s)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对照组 3 0时间 用力肺活量(L)治疗前 1.1 2±0.8 9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L)1 0 0.0 5±2.1 1 1.0 8±0.4 1呼气风流速(L/分)治疗后 1.5 1±0.5 5 1)观察组 3 0 治疗前 1.1 3±0.7 8 1 6 0.0 0±3.3 7 1) 1.3 8±0.3 2 1)9 8.5 1±2.3 7 1.0 7±0.3 2治疗后 1.6 1±0.4 7 1)2)1 8 0.4 2±1.3 3 1)2) 1.4 5±0.3 6 1)2)

2.3 2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4。

表4 2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CPHD的主要症状是胸满,短气喘息,动则加剧,心悸心慌,咳嗽等,多属慢性肺系疾病迁延所致,该病患者在临床后期亦常见口干、咽痛,牙龈肿胀,面红如妆,心烦、汗出、自觉发热不适、肢肿不适,临床上容易误诊为阳虚水泛证,使用真武汤治疗后疗效欠佳。通过笔者建立的临床案例研究可以发现,联合潜阳封髓丹进行治疗CPHD的患者在胸满、气喘、心悸、口干、睡眠、咳嗽等临床症状的改善,生存质量评分,肺活量及呼气峰流速的改善均高于常规西医治疗组(P<0.05),可见中医药在该病的治疗上疗效肯定,有优势,值得推广。

我师余天泰全国名老中医总结该病后期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提出病性为阳虚阴盛,虚阳浮越,在下无以蒸腾气化,阴水内盛,形成阴盛格阳、上盛下虚之像,本为阳虚,标为阴盛。认为此类病证符合火神派郑钦安的“阴火”理论,他认为阴火发病原因有7大类,一为元气不纳,二为元阳外越,三为肾气不纳,四为真火沸腾,五为孤阳上浮,六为气不归源,七为虚火上冲。诸多因素中,阴盛而虚阳外越上浮是引起阴火上潮的主要原因。他在《医理真传·内伤说》中运用自然界中地气带走热量向上蒸腾,形成乌云蔽日,遮蔽了阳光,再者雨下,盖因阴盛阳衰,而阴盛则雨,待太阳出现,阴云则立即消散,来取类比象这个理论,从这现象中领悟阴火证,即阳虚之火,病性当为阳虚阴盛[6]。

潜阳丹与封髓丹为扶阳学派创始人清代郑钦安所创。我师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发现肺心病常为老年患者。他认为此类患者年老体衰,真阳渐衰,长期久病,更加阳气耗伤;风扇、空调使用,易产生寒邪,耗伤阳气;夜间症状明显,作息无规律,易伤阳气;该类患者疾病急性发作期,常见痰黄,反复使用抗生素及激素,伤阳气,以上诸多因素导致肺心病患者脾肾阳气亏虚,阴盛水泛更甚者,出现虚阳上越,阴火上炎而非仅仅为水泛之实证[7]。临床上常见胸满或喘促,心悸,动则加剧;面红如妆,神疲,怕冷,面唇青紫,舌质淡或紫暗,舌苔白润,脉沉细等阳虚之症。阳虚为本,阳无以制阴,阴盛于下,逼迫虚阳上浮,故见上为虚火之像而见口干、咽痛、牙肿、自觉发热、汗出等虚火、阴火之像,故口干、口渴但喜热饮,二便正常;脉像为沉细无力或虚弦,而非滑数。余师认为此证进食寒凉食物或使用寒凉药物,反而耗伤阳气,不适加重,常见舌淡润胖大,非实热证。为上有假热、下有真寒之证,与其补阳不如潜阳温下,故使用潜阳封髓丹纳气归肾、扶阳抑阴,引火归源。方中黄柏、砂仁、炙甘草比例当为3∶2∶1。砂仁能宣阴邪,纳气归肾,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附片大热,补真阳、壮君火也。龟甲通阴助阳,甘草补中伏火,黄柏色黄入脾,调和水火之枢纽,味苦入心合龟甲、甘草之甘而化阴。与其余药物相合,暗合三才之义[8],阴阳合化,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使真火伏藏,肾根得固,同时加用肉桂引火归元;沉香潜阳归肾;补骨脂固肾平喘;龟甲、龙骨、牡蛎取其有情之品,阴阳之灵,二物相合,阴阳互根,诸药相合,共奏潜阳封髓之功。故临床上当谨守病机,不可拘泥于成法,当善用古方,方可取得良效。

猜你喜欢
潜阳疗效临床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潜阳封髓丹的临床研究进展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潜阳丹加半夏汤对无创通气的AECOPD伴呼衰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影响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元胡止痛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
当归四逆汤治疗虚寒型痛经临床观察
潜阳封髓丹临床运用心法
潜阳育阴颗粒含药血清对A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NADPH氧化酶、AKT、TNF-α、IL-6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