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优化护理分析

2018-11-17 06:06吴文清邱春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肠梗阻胃肠道胃肠

吴文清 邱春媚

(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西 兴国 342400)

粘连性肠梗阻主要由腹部手术、炎症、创伤、出血、异物等情况引起,导致腹腔内粘连,肠内容物不能顺利在肠道内运行,可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排便困难等症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发生改变,该疾病发生率逐步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临床经验及资料表明[1],优质的护理可有效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并改善其症状,本研究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的4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对象,采用对比分析法探讨中西医结合优化护理对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选取42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中男性15例,女性6例;患者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 (48.5±5.6) 岁;其中肝胆术后8例,胃肠术后7例,妇科术后6例。观察组中男性14例,女性7例;患者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49.0±6.0) 岁;其中肝胆术后9例,胃肠术后8例,妇科术后4例。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 (性别、年龄、手术类型)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 (1)患者经检查均符合的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标准,伴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2)患者对于本研究均知情,并愿意加入本研究;(3)临床资料完整,方便追踪随访。

1.3 排除标准 (1)严重的内分泌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及循环系统疾病;(2)伴有神经系统疾病、认知功能障碍者。

1.4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胃肠减压、禁食、抗感染、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4.1 病情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护理好患者的置管,避免置管出现滑脱、叠、压等情况,保持管道的通畅。遵医嘱予以静脉注射抗生素,保持患者胃肠道内菌群平衡,监测并记录患者用药后的反应,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做出处理。

1.4.2 疼痛护理 患者术后予以镇痛泵止痛,并指导患者调节呼吸,缓解疼痛,或者进行注意力转移法,缓解疼痛,对于疼痛严重患者可通知医生,必要时予以止痛药处理。

1.4.3 胃肠减压护理 经患者口鼻腔内插入胃管进行胃肠道减压,胃肠道减压期间禁食、水,予以补液支持患者的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胃管的固定,维持有效负压。保持胃管的通畅,同时注意观察引流量的颜色、量和性状,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护理。

1.4.4 情志护理 由于手术伤口的疼痛及粘连性肠梗阻出现的腹胀、腹痛及恶心呕吐等情况给患者的情绪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容易使患者出现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和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根据患者的情绪反应,对患者予以相应的疏导,及时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更加配合护理工作的实施。

1.4.5 中药辨证护理 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进行中药辨证施治,实证者予以大承气汤煎熬灌注,虚寒者予以大建中汤灌注,胃肠粘连严重者予以胃肠粘连缓解方或扶正理气汤,湿热瘀积者予以通腑败毒汤,汤药灌注前予以温水清洗胃管,灌注后夹闭胃管1 h,若患者出现呕吐情况,可先暂停30 min后继续灌注,若患者用药3 h后无缓解,则予以低压保留灌肠。在患者使用汤药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脱水情况,注意保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

1.5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的胃肠道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对比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情况调查表向患者发放,主要从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技能操作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分为非常满意(>85分)、满意(70~85分)、一般(60~70分)、不满意(<60分) 4个等级,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使用SPSS 22.0统计学分析包,胃肠道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表示,护理满意率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胃肠道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胃肠道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胃肠道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对比(±s,d)

表1 2组患者胃肠道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对比(±s,d)

组别 例数 胃肠道恢复时间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照组 2 1 5.0±3.0 8.5±3.5住院时间1 5.5±4.5观察组 2 1 3.5±2.5 6.0±2.0 9.5±2.5 P值 <0.0 5 <0.0 5 <0.0 5

2.2 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多数可由腹腔手术、异物、炎症及创伤等原因引起,80%为手术引起[2]。粘连性肠梗阻属于机械性肠梗阻,按其起病急缓可分为急性肠梗阻和慢性肠梗阻,按其梗阻的程度可分位完全性肠梗阻和不完全性肠梗阻。对于粘连性肠梗阻,临床尚无有效的防止粘连的手段,而手术治疗粘连造成再次粘连的几率大,对于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更倾向于非手术的治疗方式[3]。

为提高对我院粘连性梗阻的治疗效果,在常规西医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进行优质化的护理。粘连性肠梗阻属于中医学“肠结”“关格”范畴,其发病机理为饮食不洁、劳累过度导致寒、热、湿邪侵袭机体,肠内瘀血滞留、气血痞结、通降功能失常[4]。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祛寒、湿、热毒,散瘀通气。在中药辨证护理中辨证使用大承气汤、大建中汤、通腑败毒汤、胃肠粘连缓解方及扶正理气汤,具有去湿热、解热毒、扶正理气的作用,对于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良好[5]。另外在情志护理中,对患者的情志予以调节,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有效的中医护理再配合病情护理、疼痛护理及胃肠减压护理等西医常规护理,中西医护理相结合,促进患者更快的恢复。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对于腹部术后肠粘连性梗阻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优化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恢复,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挺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猜你喜欢
肠梗阻胃肠道胃肠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前行胃肠减压的影响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基于严重烧伤抗休克时胃肠粘膜内缺血的研究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