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洋博士教种佛手瓜

2018-11-18 09:08邱胜
当代贵州 2018年16期
关键词:花红瓜苗剪枝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邱胜

四月,惠水县好花红镇万亩佛手瓜种植基地里的瓜苗开始攀上瓜架,远远望去,漫山遍野泛出阵阵绿浪。

“老杨,记得定时为佛手瓜苗剪枝。”

“一亩地最多种30多株苗,种密了产量反而不高。”

在好花红镇六马村村民杨发美的佛手瓜地里,省农科院农技专家李裕荣正为杨发美讲解佛手瓜种植技术。

“每次路过瓜地,李博士都要查看瓜苗长势并耐心教授种植技术。”杨发美说,“李博士教我剪枝、疏果、科学施肥,佛手瓜不仅产量高,还卖相好。”

早年,李裕荣在国外攻读农学博士。回国后,一直在贵州省农科院科技信息研究所从事农业研究。

2016年,作为“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专家,李裕荣来到好花红镇,挂职科技副镇长,助力当地产业发展。

刚到好花红镇,李裕荣便对全镇28个村进行走访调研。他得知,好花红镇弄苑村有着种植佛手瓜的传统,但是种植规模小、科技效应不明显。

“缺技术”是根本原因。李裕荣从科学种植管理佛手瓜入手,教村民剪枝、疏果、施肥、裹膜度冬。

村民按照李裕荣的方法操作,佛手瓜产量大大提高,村民们都亲切地叫他李博士。

经过两年多努力,好花红镇佛手瓜种植面积达15000多亩,年均亩产值达6吨,人均纯收入6000元,户均收获超3万元。

瓜架上收获满满,瓜农尝到了增收的甜头。但李裕荣并不满足,他发现佛手瓜下还有空间可利用。利用这些潜在资源,李裕荣计划带领村民在佛手瓜下搞种养殖,给瓜农增加更多收入,打开了当地村民另一扇“致富之门”。

每到12月份,霜降一来,瓜藤就枯了,在此期间,为佛手瓜架下的空闲期,正好套种小季作物(白菜、豌豆、蚕豆等)和大球盖菇。

“种菌腐熟玉米秸秆,腐熟的秸秆可作为有机肥料提供给佛手瓜,既节约肥料,又改良土壤,从而促进下季蔬菜肥力循环。”李裕荣介绍,经测产,佛手瓜架下种植大球盖菇,亩产超1000公斤,和佛手瓜产量叠加,亩产值轻松过万。

大球盖菇示范种植成功后,在全镇迅速推广开来。“今年,六马村将发展大球盖菇50亩以上,好花红镇发展至500亩以上。今后,整个惠水也将加大种植力度。”李裕荣说,在佛手瓜生长期套种白菜、豌豆、蚕豆等农作物,次年1月便可收白菜,2月至3月收大球盖菇,3月至4月收豌豆……

此外,利用好花红镇良好生态资源优势,李裕荣还动员村民在瓜下开展中华蜜蜂养殖。“一群蜂可产蜜20斤,产值在2000元至3000元。”李裕荣说,这种“瓜—菌—蜂”体系生态可持续模式大大提升了亩产量。

如今,好花红镇通过在佛手瓜下立体栽培大球盖菇、养殖蜜蜂……形成“菜—菜—菜”和“瓜—菌—蜂”立体高效种植模式,构建起产业生态链,带动了46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户均增收超过2.4万元。

猜你喜欢
花红瓜苗剪枝
基于梯度追踪的结构化剪枝算法
《花红承雨露》
温暖的记忆
春苗“出货”
一种改进的MEP决策树剪枝算法
游余家桥桃花源有感
最美家乡好花红山风
剪枝
缔造和平
好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