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寨:保护传承比开发重要

2018-11-19 10:59姜志燕
中华民居 2018年5期
关键词:基因库村寨层面

重庆武隆犀牛古寨

这两年,走了一些少数民族村寨,发现其生存状况呈两级分化趋向:要么日渐凋敝,未来发展寄期望于旅游开发;要么成为“网红”旅游地,热闹得一塌糊涂,也现代化得一塌糊涂。传说中的世外桃源之地越来越少。少数民族村寨正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徘徊,努力在喧嚣狂欢与寂寞守望之间寻找适合自己的理性发展之路。

在选择未来的路之前,我们要弄清楚,保护少数民族村寨的意义是什么?

从国家的层面看,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支撑了中国数千年的繁衍发展。在世界大转型的时代背景中,因其在核心价值、生产形态、生活方式、社会机制等方面与生态文明具有适应性,很可能孕育出全新的文明,为人类的未来发展提供另一条道路。历史赋予了当代中国乡村建设工作更大的意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要保护、传承并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历史的层面看,传统村寨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基因库。虽然人类社会目前更多是在物质层面生活,但终究会步入精神层面。届时,数量稀少、内涵丰富的传统村落,无疑将成为人们安放心灵的重要去处,我们有责任为后代尽可能多地保留精神家园。在人类社会逐步进入生态文明时代,中国人从解决温饱到追求富强,中国乡村从脱贫致富到追求美丽发展,中国农民从活着转向活得幸福的过程中,传统文明的基因库将会发挥更加重要和更加关键的作用。

因此,传统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最重要的目标是存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尽力抢救和修复传统村寨。对传统村寨的利用,应以价值传播和发挥为出发点。传统村落是文化传承的场所,地方领导和村民都应该重视继承和保护传统,而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搞旅游开发和挖空心思赚钱上。传统村寨本身应该是物质和精神都充实和完满的存在。

把创收和发展作为古村寨发展过程中的第一要务是不合适的;为迎合游客的爱好,对古村寨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模式化建设,让本来各具特色的村寨成为千篇一律的景区,是无原则地抹煞古村寨文化和特色;希望通过巨大的客流量为古村寨带来生机和财富,更是竭泽而渔的“短线操作”。

古村寨的建设者应该持有一颗平常心,在推进古村寨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同时,谋求未来合理的发展。如果外人进入一个古村寨,就像是到了传统文化的博物馆,或者回到了自己童年的家,没有刻意的讨好与安排,仿佛一切就该是这样的,扑面而来的都是亲切温馨的日常生活画面,这样的古村寨才是在正常地“活着”。

猜你喜欢
基因库村寨层面
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我国最大藜麦基因库落户山西农谷
8个基因库逾万分种子10月入库Svalbard全球种质库
锅巴粥
无蚊村寨丁屋岭
中国首个国家基因库开始运营
别让民族村寨毁于当代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从语言和体系两个层面理解庄子的“吾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