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压迫止血器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2018-11-19 02:30,,,,
循证护理 2018年10期
关键词:止血器绷带手柄

,, ,,

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ar cancer,HCC)指由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癌肿,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位居我国恶性肿瘤第2位[1]。由于肝癌起病隐匿,发展迅速,发现时往往已近晚期,很多病人失去了手术机会。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目前公认的非手术治疗晚期肝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2],其方法是先行股动脉穿刺,在X线引导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进一步将导管通过股动脉选择性插入肿瘤供血动脉,随后经导管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直接注射至肿瘤部位。碘油或吸收性明胶海绵等栓塞剂注入靶区动脉后,可使肿瘤缺血坏死,进而起到局部杀死癌细胞的目的[3]。由于股动脉具有粗大、位置相对固定、易于触摸、穿刺成功率高等优点,常被作为肝癌动脉化疗的首选动脉,但其术后止血却是临床治疗领域一大挑战。目前,大部分医院仍使用传统绷带加压包扎止血法止血,该方法操作步骤烦琐、术后患肢制动时间较长、并发症较多,出血、皮下血肿、感染等时有发生,病人接受度较差,临床急需提出改进办法。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法是一种创新型止血方法,其操作时间短,医生工作量小,压板成点状持续压迫,可缩短压迫时间,减少病人术肢制动时间,缓解病人紧张、焦虑等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4],已被多所医疗机构接受并使用[5-9]。我科自2016年1月引入该压迫器,并与传统包扎止血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现将相关操作及结果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HCC行TACE的10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35岁~70岁(45岁±2岁),所有病人肝功能A级(凝血酶原时间正常),肿瘤巴塞罗那肝癌分期中期(多结节肿瘤,最大直径5 cm~10 cm)。采用SAS统计软件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病人按1∶1平行随机分为术后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组(试验组)和绷带加压包扎组(对照组),每组50例。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在穿刺点上方垫3块方纱,压迫止血15 min;用无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沙袋压迫6 h;嘱病人卧床24 h,保持穿刺侧肢体伸直24 h,其间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及渗血;无特殊情况,24 h后拆除绷带;嘱病人穿刺点3日内不要浸水,以防感染。观察并记录术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双下肢皮肤温度情况、穿刺点有无出血、有无皮下血肿及瘀斑、术侧肢体有无麻木、疼痛等。

1.2.2 试验组

采用杭州山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无菌器具沃克(WORK)ZXD-5-B普通型股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操作过程:TACE术后确认病人术侧足背动脉搏动正常;打开股动脉压迫止血器,将压迫中心对准股动脉穿刺点上方1 cm~2 cm处,止血器下方与皮肤贴合处垫3块方纱;将大腿固定胶带沿腹股沟向大腿内侧绕向臀后,绕行至同侧髂前上棘下方时,将固定胶带穿过压迫器固定端侧孔拉紧、扣住;将腹部固定胶带经由腰背部绕行至腹部后与另一端固定带黏合;顺时针旋转螺旋手柄至螺旋杆一半,使压迫器内面软胶压紧股动脉穿刺点(通常以摸到足背动脉搏动为宜);拔出动脉鞘管,通过透明基座观察穿刺点出血情况,出血无异常继续顺时针旋转螺旋手柄至螺旋杆底部;检查足背动脉搏动及双下肢皮温情况;嘱病人卧床,术肢制动6 h;3 h后逆时针旋转螺旋手柄两圈,若无出血及皮下血肿,3 h后再次逆时针旋转螺旋手柄两圈,仍无出血及皮下血肿,2 h后可完全解除动脉压迫止血器。

1.3 评价方法

比较两组止血操作时间(手术结束到绷带压迫止血或动脉压迫止血器操作完成时间)及穿刺口加压包扎8 h止血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2例,包括1例皮下淤血,1例皮肤受损;对照组并发症发生11例,包括6例皮下淤血,5例皮肤受损。两组止血操作时间、止血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详见表1。

表1 两组止血操作时间、止血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3 讨论

穿刺点压迫止血是HCC病人TACE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但长时间压迫容易引起病人皮下淤血、术侧肢体缺血、皮肤受损等并发症发生。本研究试验组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止血操作时间较短,为(5±1)min,止血成功率较高,为100%;对照组采用绷带加压止血,止血操作时间较长,为(19±1)min,止血成功率稍低,为96%。且研究过程中,对照组2例止血失败病人改用动脉压迫止血器后成功止血,表明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可有效缩短护理操作时间,一定程度上提高止血效果。从止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看,试验组止血并发症发生率为4%(1例皮下淤血,1例皮肤受损),低于对照组止血并发症发生率22%(6例皮下淤血,5例皮肤受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对照组出现穿刺点持续出血和皮下淤血原因可能与包扎纱布移位、脱落或包扎过松有关。受腹股沟部位生理结构特点影响,股动脉穿刺处加压包扎纱布不易固定,沙袋容易移动,易引发穿刺点出血、血肿、淤血等问题,不宜被及时发现与处理[10]。而皮肤受损可能是由于绷带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性,其黏性大、通透性差,可引起部分病人胶布过敏;同时,加压包扎时皮肤张力较大,绷带等加压粘贴时间较长,病人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局部皮肤受损。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采用的动脉压迫止血器使用自粘式固定带固定,无弹性复合布,对皮肤刺激小,压迫时间短,可有效避免对皮肤的直接损伤[11]。

传统人工压迫方法虽成本低廉,但因操作烦琐、并发症多、病人舒适度差,已不能适应目前临床需求[12]。而动脉压迫止血器采用三脚架结构,受力均匀、牢固,持续点状压迫,可有效缩短术后止血操作时间,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其压迫垫根据右侧股动脉形态与走向设计,压迫点精准、力度集中,可缩短压迫时间和肢体制动时间,降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病人舒适度,帮助病人早期活动[13-14]。医护人员在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进行TACE术后压迫止血时需注意:①病人术后动脉压迫止血前2 h,应尽量减少搬动,术侧下肢应保持伸直,必须更换床位时,可借助过床板或床单;②病人回病房过床后,护士应检查自粘式固定带是否固定,移动过程中压迫点是否移位,如发现纱布渗血,说明压迫力度不足,可顺时针旋转螺旋手柄2圈增加压迫力度;如发现术侧下肢皮肤发紫、皮肤温度降低或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说明压迫力度过大,可逆时针旋转螺旋手柄2圈减少压迫力度;③术后动脉压迫止血3 h后,如穿刺处纱布无渗血,可逐步将动脉压迫止血器螺旋手柄逆时针旋转,直至完全解除动脉压迫止血器。解除动脉压迫止血器时,需使用碘伏对穿刺点消毒、贴输液贴,3日内不要浸水,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防止感染;④压迫止血6 h后,病人可在床上简单活动,如在床上平移、翻身,但必须保证术侧下肢平直;⑤解除动脉压迫止血器后,病人可下床小便,但禁止剧烈运动。

采用绷带加压止血,费时费力,病人卧床时间较长,局部出血、皮肤破损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护士操作时间较短,工作量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增加病人满意度。

猜你喜欢
止血器绷带手柄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减压方案的评价
透明的绷带
夹心式包扎法联合桡动脉止血器在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
基于PLC控制的手柄座钻孔攻丝一体机的研发
改良桡动脉止血器在老年ACS患者动脉穿刺后压迫止血中的效果史
探讨气囊式和旋压式止血器在冠脉造影护理上的应用
一种多功能无线手柄的设计
一种新型压力绷带的探索与研究
腰部绑带好处多
对雪人的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