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第一资源 助力转型发展

2018-11-20 04:03中共临汾市委组织部
支部建设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临汾全市人才

■ 中共临汾市委组织部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近年来,临汾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将人才放在强市之基、转型之要、发展之本的重要位置,积极创新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优化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科学规划 健全机制绘好人才发展“路线图”

人才要扎根,政策须生根。临汾坚持把人才工作放到全市转型发展大局中去定位、去推进,注重顶层设计,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构建人才发展政策优势。用科学的规划引领人才工作。2016年制定出台了《临汾市“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以人才资源取代煤铁资源”“形成以人才发展为主要驱动力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等新理念,明确了全市人才工作的发展目标、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指导县市区、行业系统形成上下衔接、全面覆盖的人才发展规划体系。扎实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细则》,在人才引进培养、平台搭建、政策激励、服务保障4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提出了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20条人才新政。制定下发了《贯彻落实<实施细则>的任务分工方案》,明确任务时限,28个部门领题推进60项改革事项,扩大用人主体自主权、开辟引才绿色通道、打造人才安居环境等一批“管用”“解渴”的人才政策不断落地。健全完善的人才配套政策。出台《关于人才工作服务“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的实施意见》《临汾市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实施办法》等文件,“建立创新研发平台给予10~30万元经费支持”“引进人才来临创业给予生活补助50万元”“每年遴选10个优秀青年创业项目,给予2~20万资金支持”等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柔性引进 精准培育打好招才聚贤“组合拳”

临汾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城市,针对区位、经济、环境等方面“先天不足”,坚持“引育并举、以用为本”的思路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持续开展柔性引才、精准育才,为转型发展广纳贤才。多措并举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定期发布全市紧缺急需人才需求目录,坚持柔性引进、弹性管理、个性服务,开启了双招双引新模式。成功举办2016年国家“千人计划”临汾行活动,邀请25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来临考察,达成合作协议47项,正式开展合作17项。2017年组织开展了“北大博士生服务团”来临实践调研,21名北大在读研究生围绕脱贫攻坚、产业转型、文化旅游等课题撰写调研报告20篇,为地方发展提供了宝贵建议,也架起了市县两级与高端人才的沟通桥梁。大力引进本籍在外人才。深入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与111名临汾籍在外人才取得联系并商定合作事宜,著名学者梁衡、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博士王玉环、广州企业家陈临生等临汾籍高层次在外人才参与家乡建设,贡献智慧力量。坚持从源头抓起的战略理念,针对临汾籍在外就读的高校学生,实施“明日菁英”系列活动,开展了“我和未来有个约定”“我眼中的学霸”“家乡喊你回家实习”3期专题活动,举办了“青春兴临·学子归巢”临汾籍在外优秀毕业生交流座谈会,宣传家乡发展和回乡创业优惠政策,在临汾学子心中播下回乡创业的种子。注重培养挖掘本地人才。用才之基在储才,储才之要在育才。2016年围绕脱贫攻坚、建设“三个强市”,在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山东潍坊等地,分类培训企业经营管理、文化旅游和农村人才155人次。2017年,依托8个市级人才工作基地,围绕生态农业、电子商务、生态旅游等主题,开展“1+N”梯次帮带培训,培训实用人才2400余人次,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强化引领 优化服务凝聚各类人才“向心力”

临汾突出政治引领,优化发展环境,在团结、引领、服务上做文章、求实效,努力实现“增人数”与“得人心”相统一,引导各类人才无私奉献、施展才华。强化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创新思想教育引导方式,举办了市委联系高级专家“国情研修班”,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才政策等专题进行解读,引导各类人才增强“四个自信”,把精力聚焦到实现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上来。优先从省委、市委联系的专家中推荐了7名省十三届人代会代表,各县(市、区)从县委联系专家中推荐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40名,吸纳人才参政议政,为事业发展出谋划策。大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市委采取“一人一策”“一事一议”的方式,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来临开展成果产业化活动、创办企业的高层次人才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和平台支撑。近年来,全市为1600余名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创业资金、担保贷款服务;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企业研发中心等人才平台180个,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便利条件、提供广阔天地。为人才发展解决后顾之忧。持续开展“双服务、两争先”活动,落实人才优惠政策。2016年以来,全市服务人才经费达到3000余万元,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周转房或每月5000元的租房及生活补贴,为300余名高级人才专家提供疗养体检服务。在市级媒体开设“优秀人才风采录”专栏,对136名优秀人才先进事迹进行集中宣传报道,营造了重才爱才敬才的良好氛围。真情服务人才的同时,连续7年开展“专家基层行”活动,全市千名专家围绕脱贫攻坚、转型发展等中心工作,深入基层和艰苦偏远地区开展指导帮扶,人才服务发展的效用有效发挥。

做好统筹 加大保障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

党管人才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原则。临汾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责任落实,狠抓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全市人才工作水平。加强组织领导。调整了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设置,实行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部门协作配合,构建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统筹各类人才资源,凝聚各方工作合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实行动态管理。制定了《全市人才动态管理暨年终考核表》,探索建立了以引才、育才、用才、敬才为主要内容的量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变以往年终一次性考核为全年动态考核模式,确保考核工作全面准确。坚持把人才工作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评优、干部评价的重要依据,推动人才工作各项部署落地见效。强化工作保障。优先保证人才工作经费,各县市区列入财政预算的人才专项资金达到5158万元,市级人才专项资金逐年递增,由80万元提升到500万元。注重人才工作者队伍建设,在上海举办了人才工作者专题培训班,不断加强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的训练和养成。

猜你喜欢
临汾全市人才
人才云
临汾清廉地图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临汾奇石文化博物馆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