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不必要的扶贫检查消解扶贫成效

2018-11-20 04:03白杨林
支部建设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严肃查处基层干部形式主义

■ 白杨林

中央一号文件把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集中力量解决突出作风问题。科学确定脱贫摘帽时间,对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严肃查处。除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外,各部门一律不准再组织其他检查考评。

众所周知,检查是一种必要的督促,评比是一种重要的激励。脱贫攻坚进入拔寨冲刺期,各项工作任务等不得、拖不得、慢不得,但也有基层扶贫工作不扎实、不到位,少数还搞形式主义。因此,适当地开展扶贫检查评比,确实很有必要。但是,扶贫检查评比过多过滥,难免浮于表面,不仅未能成为工作的“推手”,反而成为一种阻力,甚至衍生形式主义。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基层干部肩上的扶贫脱贫担子原本就不轻,当迎评迎检成为头等大事,准备、迎接、招待占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他们即便想多往贫困户家里跑,与帮扶对象一起寻找脱贫路径、研究脱贫办法,也分身乏术。压力之下,基层干部很可能为顺利过关而剑走偏锋,为规避责任而见招拆招,各种造假就可能堂而皇之地登场。有的干部“收买”贫困户以应付检查,乍听荒唐,细想令人深忧。试想,如果这种虚招都能顺利实施,极可能导致真招实措被虚置、真金白银被浪费。

形式主义的扶贫检查必然会消解扶贫成效。为了解决扶贫领域依然突出的形式主义问题,2017年7月,国务院扶贫办专门就解决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问

题印发了通知,要求各地制止频繁填表报数、迎评迎检、陪会参会等大量耗费基层干部精力的行为,维护脱贫攻坚工作正常秩序。通知明确强调,督查巡查和考核评估应增加对脱贫质量的核查,减少对纸制档案材料的检查,严禁为迎接视察检查制作高档大型展板、作战图、画册等。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扶贫领域的作风问题,明确指出要“对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严肃查处”,并要求“除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外,各部门一律不准再组织其他检查考评”。

脱贫攻坚是一场“真刀真枪”的“阻击战”,来不得半点虚假和脱离实际。有关部门一定要切实认识到,对扶贫的重视程度主要体现在部署、推进、督促的力度上,而不是检查评比次数的多寡上,扶贫考核的核心是贫困群众的收入有没有增加、生活有没有改善、幸福指数有没有提高,而不是会议开得多不多、材料做得齐不齐、总结写得好不好。只有转变观念,提倡“眼睛向下看、脚步向下走”,提升检查评比针对性、真实性、实效性,铲除形式主义生存的土壤,对一线的扶贫干部既要高压也要减负,既要问责也要激励,才能让基层干部既有干事的压力,又有干事的动力,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干实事、见实效上来,脱贫攻坚也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猜你喜欢
严肃查处基层干部形式主义
“表演完美”也是形式主义——为政不能耍把戏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形式主义“闻着臭,吃着香”
“开会”不是形式主义,“会海”才是
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严查对收“过头税”行为
福建罗源:严肃查处违规使用扶贫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