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赋文华
———侯雁北先生初记

2018-11-21 22:15吴克敬
丝绸之路 2018年10期
关键词:雁北孙犁文字

文/ 吴克敬

华夏神灵兮龙,民族图腾。麒首鹿角虎睛,神乎其神。鳄嘴狮鬣蟒腹,怪乎其怪。鹰爪凤尾锦鳞,异乎其异。兴起舞天蔽日,喷嚏致雨。趣来蹈海弄潮,嘘气生云。捕风捉影难描,天象阳刚。

华夏神俊兮龙,宇宙王尊。形合大体天游,摄取阴阳。形散大化地荡,纵横神州。确实万牲王业,沟通鬼神。黄龙蹈空彩舞,武穆豪情。乘龙快婿凤鸣,萧史秦宫。卧龙南阳茅庐,诸葛孔明。

华夏神韵兮龙,天地恩荣。容纳四海百川,龙威激荡。融汇山魂岳魄,龙脉广阔。衔珠献瑞吉祥,大道高怀。弘毅自强云霄,龙马精神。兼收并蓄笃行,厚德载物。气贯长虹龙兴,养福神州。

甲午年初春的日子,我把自己挂在电脑上踯躅徘徊,搜词觅句,不意间做了这篇《龙赋》短章,在明琪、宗涛两兄前些日子嘱我为侯雁北先生写点文字,于《丝绸之路》杂志的“侯雁北九十华诞专刊”刊出时,这篇不知是何文体的句子,一下子涌入我的笔底,使我不能自禁,一字不落地抄录了下来。我私心想来,所以如此,概因为先生肖龙的缘故吧。

我尊敬的侯雁北先生肖龙,而他著述作文,似也怀揣着龙心,沾染上了龙气,所赋文辞,也便蕴含着龙的情义。我把这样一种情义,是要比作中华文化与中华文明的生活气息的。这是我读先生大作的真实感受,像我曾经热切地阅读已故作家孙犁先生的文字一样。

孙犁先生的文字,即充满着生活的气息,如不然便没有他笔下描绘出来的那么多美丽风景和人物形象,像《荷花淀》 《芦花荡》 《光荣》 《嘱咐》 《风云初记》等以战争为背景的作品,“把纷涌的战争风云映衬在白洋淀的月光苇影,以及冀西山地的红袄明眸之中,从而发现那些在日常伦理生活中真正值得珍视的人性之善、人情之美”。他着力描写、赞扬故乡的风光美和人情美,并塑造了一大批善良纯朴的农村妇女形象,水生妻、秀梅、吴召儿、春儿、妞儿……孙犁曾经说过,“文艺虽小道,一旦出版发行,就也是接受天视民视、天听民听的对象,应该严肃地从事这一工作,绝不能掉以轻心”。因此,孙犁的文章,都是他亲身经历,他说,“我回避我没有参加过的事情”,“我写到的都是我见到的东西”。虽然我没有与侯雁北先生讨论过这些问题,但我还是相信,孙犁的文学立场,也就是先生的文学立场。我在阅读先生的作品时,扑面而来的就是这样一种感受。

《两个犯愁的女人》里的柳秀眉、《门道爷爷》里的爷爷,还有那个《出卖数字的人》里的左钟友、《老“右”小传》里的许迁夫等,无不是这样的作品。仔细读来,看不到一句大话,更看不到一句假话,实实在在的都是文学化了的家常话。我不能太过引用先生作品里的话,但有这么两句话,我却不能不引用出来,如《出卖数字的人》里,先生在写年终时分,兴龙公司会计左钟友时,仅只几句淡淡的交代,就把一个人的无可奈何,及现实生活的弊端,入木三分地表现了出来。他不动声色地写道:“左钟友总要忙得焦头烂额,上气不接下气。全年的进账、出账,各分公司的交款、欠款,送省市领导部门的礼金、发给员工们的奖金……都要他弄个清清楚楚。他满脑子全装着一些长长的、像蝌蚪和蚯蚓的阿拉伯数字,这些数字在他的浑身上下每一个细胞里蠕动,使他整日觉睡不好,饭吃不香,真是神不守舍,不少天连家都忘了回去。”还需要我来评论吗?应该是不需要了,先生的几句话,把一个《出卖数字的人》,写得要多么清楚有多么清楚,写得要多么明白有多么明白。我们今天的人是这样的,我们今天的社会不也就是这样的吗,数字这一毫无感情的东西,因为风气使然,变得炙手可热,有了别的东西无法比拟的能力,仿佛一个修行成妖的怪物,魔法无边,任凭什么事物,数字都将起到特别关键的作用,人情世故离不了,生产建设离不了,便是升官发财那样的事情,已然更是离不了。

我们无一例外,几乎全都变成了数字的奴隶。

可悲啊可悲……我感动侯雁北先生,感佩先生的文字,这是最要紧的一个方面。想想我们今天的文学界,看看我们今天的文学圈,谁还有先生这样的操守呢?实在是少得可怜,文学团体变成官场,写作者变成了官员,急功近利,得意而忘形,无知又妄作。以数字垒砌自己,以数字雕塑自己,岂不知数字的好笑,华丽倒是华丽,就只怕雪消雾散,露出数字的真容颜,那可不只是要丢人舍脸,还可能毁誉失命呢!如果是肉体的生命到还罢了,核心的是文学的生命。

既为文学,珍惜自己的文学生命是最关键的。

阅读侯雁北先生,学习侯雁北先生,于此大有益处。我有许多想要举例先生作品里的内容的,原谅文章的篇幅所限,我不能多做引用,就还以我引用的“数字”这一话题来说吧。先生一生的写作,没有追求文学数字,早年的作品如此,晚年的文字亦如此,清新优美,悲悯情怀,丰满着他华彩的人生旅程,完成了他高标的人格塑造。先生今年已达90岁高龄,他生来似未轰轰烈烈,似未大富大贵,他留给世人的唯有那朴素的文字,以及隐藏在那文字下面真诚的人性和火热的心肠,令后来者为之唏嘘不已,感佩不已。先生笔耕不辍,是我们陕西文学界极负盛名的小说及散文大家,改革开放前,即以他所秉持的文学理想,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作品,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他更以其作品内涵的深邃、艺术风格的鲜明和炉火纯青,产生了广泛影响。

我读先生的作品不是很多,但先生对我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我深感他文风的淡雅疏朗,极具诗情画意,我深感他文脉的朴素清新,又不失泥土气息,是文学所固有的几个方面的完美结合。他崇高的文品与人品,不仅赢得了广大作家和读者的敬爱,还将深深地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我没有机会成为侯雁北先生的入室弟子,这是我所遗憾的。但我通过阅读先生的作品,是要自觉地视我为先生的学生的。我的创作因此受到了先生深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是要给先生说出藏在我心里的一句话了,我希望先生默许我是他的学生。

侯雁北先生的学生多了去了,我认识的就有好几位,我与他们是朋友。因为有他们在,先生便总是新鲜着,这次给先生在《丝绸之路》杂志“侯雁北九十华诞专刊”里写文章的大家很多,应该都是先生学生的功劳,我不知轻重,写下这些文字,也算是我对先生的一次致敬了!

猜你喜欢
雁北孙犁文字
爱书惜书的孙犁——读《书衣文录全编》有感
怀念雁北
论孙犁作品中的逆向思维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大雁北飞又南归——寻访原红一军团供给部科员蓝勇的人生足迹
孙犁装外行
游移于隐藏与揭示之间——论孙犁的“芸斋小说”
Effect of Hydrogen Reduction of Silver Ions on the Performance and Structure of New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PEI/Pebax2533/AgBF4Composite Membra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