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独资建厂,石化迎来新对手

2018-11-22 01:43陆晓如
中国石油石化 2018年19期
关键词:独资建厂埃克森

○ 文/本刊记者 陆晓如

允许外资在华独资建炼厂后,国内石化产业迎来强劲对手,须修炼内功。

近日,李克强总理会见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伍德伦时,表达了对埃克森美孚在华独资建厂的欢迎。这项由高层认可并鼓励的独资建厂项目,让外界对中国石油石化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充满想象。而业内对此可能引发的行业变革既有期待也不无压力。

迎来新对手

9月5日下午,广东省、惠州市、广东省粤电集团,分别与埃克森美孚公司代表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化工综合体项目初步投资协议和惠州LNG接收站项目共同合作备忘录。

本刊记者采访埃克森美孚相关人士时,对方谨慎地表示:“目前项目还处于初期评估阶段。最终投资决定会基于多种因素,包括获得各项批准许可以及项目竞争力。”一旦埃克森美孚做出最终投资决定,此项价值数十亿美元的项目将包括年产120万吨乙烯的灵活性进料蒸汽裂解联合装置、两条高性能聚乙烯生产线和两条差异化的聚丙烯生产线,计划在2023年投产。

外资进驻给扬子巴斯夫但来了新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供图/视觉中国

其实,早在埃克森美孚之前,德国巴斯夫欧洲公司执行董事会主席薄睦乐与广东省常务副省长林少春于7月9日在中德两国总理见证下,在德国柏林共同签署了非约束性合作谅解备忘录。巴斯夫将投资100亿美元在中国广东湛江独资建设化学品生产基地。

根据巴斯夫方面的介绍,该项目是其巴斯夫目前最大的对外投资项目。一期项目的核心是建设年产100万吨乙烯的蒸汽裂解装置。首批装置最晚于2026年竣工,整体计划2030年左右完工。

9月11日,沙特基础公司(SABICA)表示,计划在福建新建石化一体化装置。

开放的必然

三大著名跨国公司为何接连推进在华独资建厂?

“外资进入中国首先看中的是中国庞大的市场空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说,“从全球来看,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油气市场已经基本平稳,中国还在增长,而且增长空间比较大。”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2017年中国成品油消费量同比上涨5.9%,达到30661万吨。2018年1-7月,成品油表观消费量18549万吨,同比增长5.8%。

“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成品油市场之一,而且是全球最大的化学品市场,约占40%的市场份额,在全球化学品生产的增长中发挥主导作用。中国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蕴含着众多发展机遇。”隆众资讯分析师李春艳说。

与现阶段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独资建设石化项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十余年来外资皆与中国的石化企业合资建厂。例如位于天津的中国石化与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项目,位于南京的扬子巴斯夫项目,位于上海的中国石化与BP项目,位于广东的中国海油与壳牌项目等。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外商投资介入石化行业时受到政策限制。2004年政策仍有外资“不得运营炼油厂”的明文规定。2007年规定外资可参与乙烯项目投资,但须中方相对控股。2011年的外商产业投资目录虽然去除了乙烯相关的外商投资限制,但因为原料供应等种种原因10余年来外资仍然以非控股股东的角色存在。

“最近几年来尤其是近期,中国政府通过密集出台扩大对外开放、改善营商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举措,鼓励和支持外国跨国公司到中国来投资相关领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郭郭焦锋说。

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正式取消了外资连锁加油站超过30家需中方控股的限制。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支持民营和外资企业独资或控股投资。至此,石油下游环节完全开放,仅保留上游勘探、开采环节的限制。

“虽然今年以来中美贸易争端愈演愈烈,但继续扩大开放的政策让国外石油化工巨头看到了新希望。这些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生产的产品不是单一的,不会因为美国对中国某些商品加征关税就无法生产。他们追求的是长远的利益。”李春艳说。

抓紧修炼内功

“外资在中国独资建设石化项目的意义十分显著,不仅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以及资金,而且可以引进更多的外资主体加快推动我国石化行业的市场改革进程。”郭焦锋说。

意义显著,但对国内石化企业挑战非常之大。

过去20多年时间里,国外石油化工巨头在中国境内同中国企业一直是合资建厂建公司,因此关系显得较为“温和”。而巴斯夫、埃克森美孚在中国建立独资企业,日益尖锐的竞争锋芒将取代过去中外石化企业间的共生关系。“过去中国石化行业内的竞争主要存在于三桶油、地炼之间。最近几年,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允许跨国公司独资建厂无疑是给中国石化市场引入了一股新的竞争力量,而且是一股完全服务于资本利益最大化的强劲力量。市场竞争程度将远远超出过去的想象。”董秀成说。

跨国石油化工公司独资建厂将对中国石化市场现有格局以及市场规则带来巨大的冲击与改变。这是长期受到行政管制的中国石化市场未曾经历过的。进入新的竞争环境,中国的石化市场必然要经历一段磨合阵痛期。

“跨国公司独资建设石化项目,包括资金进出、人才流动、技术引进等配套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同时,跟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更广泛的合作为今后不可避免允许其自主销售、自主定价、自主进口原油,甚至自主进出口石油制成品等打好基础。”郭焦锋说。

中国的相关政府部门需要适应,中国的石化企业更要适应新的竞争环境。

董秀成指出,对国内石化企业来说,跨国石油公司独资建厂后受到冲击是难免的。但将来外资大规模在石化产业独资建厂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我国的炼油产能已经相对过剩,环境压力也与日俱增。国家对石化产业有规划,对产能有控制。外资对中国石化产业的未来也有预判和权衡。与其担心外资企业的大规模进入,不如将精力用在修炼内功上。

郭焦锋建议,石化企业要通过制度改革、技术改革、商业模式改革来提高自身竞争力。在制度上改进分配方式,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在技术上加大投入,进一步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甚至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在商业模式上,从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输送、销售各个环节中找到自己独有的、具有优势的细分市场,通过不断培育、扩大在细分市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以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独资建厂埃克森
动保企业“跨界”做饲料?首年建厂销量2万吨!渔美康下半年再增生产线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制度距离对中国跨国企业海外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1968-2018专注做药五十年 共筑健康中国梦——热烈庆祝鲁南制药建厂50周年
脸书传在华成立独资公司
富士康50亿美元印度建厂
固体废物处置设备的特殊性能及建厂原则
外商独资化对我国民族产业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