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萧萧》中沈从文对于湘西文明的思考

2018-11-22 10:45马建风
牡丹 2018年26期
关键词:萧萧湘西沈从文

马建风

《萧萧》是沈从文关于“湘西世界”的作品之一,作品通过描写萧萧的生活轨迹,表现出萧萧纯真、勤劳、善良的品格,歌颂湘西的人情美、人性美。然而,作品中所描写的女学生这一形象以及女学生对于萧萧的影响,使得萧萧这一人物形象更加复杂。本文通过探讨萧萧这一人物形象的三次精神世界的改变,表达作者对于“湘西”文化既欣赏又担忧的矛盾心理。

西方的象征主义通感批评理论认为,当文学作品想要表达作者的意见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感知作品的精神品格,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沈从文的小说《萧萧》中,作者通过小说中故事发展的几个阶段以及各个阶段中女主人公萧萧的内心感受,从主人公萧萧的几个梦中,体会萧萧各个阶段的精神世界,同时其中暗示出沈从文的精神走向:他内心对于湘西世界的不舍,對于现代文明不可抗拒的担忧心理,他对于湘西文明的热爱和思考。

一、梦的开始——萧萧对自由平淡生活的萌芽

文本以萧萧的生长轨迹与她在成长中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在萧萧十二岁时,她成为村里一个童养媳,有了小丈夫,每天白天,她都要照看小丈夫,有时候她也要帮家里做些农活,一旦到了夜里,萧萧“便常常做这种年龄人所做的梦,梦到后门角落或别的什么地方捡得大把大把铜钱,吃好东西,爬树,自己变成鱼到水中各处溜,或一时仿佛身子很小很轻,飞到天上众星中,没有一个人,只是一片白,一片金光” 。萧萧生活在一个未开化的湘西世界,长期深受封建思想的禁锢,但是她的内心没有一丝忧愁,她常常会在夜里幻想自己过上安逸、平淡的生活。这一时期的沈从文刚刚接触城市文明,他所描写的未开化的湘西世界与城市文明正好相反,他能感受到城市文明的先进,也明白乡村文明的愚昧,他将自己内心的矛盾体现在文中萧萧的生活轨迹之中。

象征主义所说的象征,一半可以在小说中人物身上体现出来,所以人们可以从文中看到一个与传统童养媳不同的萧萧,一方面她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在田园中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感受到她的寻找快乐、期盼自由的“梦”。而象征主义所说的另一部分,则体现在沈从文自己的生活中。沈从文从小生活在乡下,他十分了解乡村人民的淳朴善良,也喜欢乡村生活,在后来进入城市后,他一方面享受城市的文明生活,一方面回望农村的淳朴,既渴望农村的纯朴,也期望城市的自由,这可能就是他所说的清新文字背后隐藏的痛苦吧!在《萧萧》中,主人公萧萧生活在农村,虽然简单快乐没有什么烦恼,却依然渴望寻找自由,渴望成为女学生。

二、梦的发展——萧萧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如果说萧萧的梦的初始阶段让她感受到了之前从来没有过的快乐,那么后来遇到的女学生则不断影响着萧萧的内心。当祖父在一次无意的交谈中提到“女学生”时,周围观看的人群都哄堂大笑,后来祖父又打趣萧萧,让她长大了去做女学生,这便是萧萧第一次接触女学生。然而,从周围人们的嘲笑中可以看出,当地人蔑视女学生,女学生的日常生活在他们看来与正常人不同,在农村人看来,女学生是十分可笑的存在。萧萧从小生活在农村,与女学生的接触很少,并不是很了解女学生的生活,但是她十分好奇女学生的生活,每次听到关于女学生的故事时,萧萧都表示出自己想要成为女学生的愿望,萧萧逐渐对女学生产生崇拜之情,这一梦想在萧萧年幼的心目中生根发芽。萧萧开始幻想自己可以成为女学生,像女学生一样坐汽车出行,可以剪掉长头发留短发,能够唱歌追求自由……在封建乡村,这种思想代表了进步的追求,完美地再现了萧萧对于追求自由美好生活的渴望,但是这仅仅是萧萧内心一半的想法。一方面,她希望自己像女学生一样追求自由生活,另一方面,因为常年生活在闭塞的农村,萧萧内心对女学生的生活有一些恐惧,她曾经有一次在哄弟弟时说女学生会来咬人的话。可见,在萧萧心里对成为一名女学生既害怕又期望。这是萧萧不同于传统童养媳的地方,从萧萧身上,人们可以看到她对于自由的追求、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

“女学生”的第二次出现,是当花狗对萧萧唱歌的时候,萧萧感觉到自己身体的不一样,她立刻想到城里生活,去寻找自由。由于萧萧和花狗的行为,按传统习俗,萧萧应该被沉潭,但是在乡民的温情之下沉潭变成了又一次发卖。“女学生”在萧萧心目中象征着自由,她时刻影响着萧萧,指引她追求自己的生活,也向读者展示出这是一个追求自由的过程,这就是作者内心的热切希望。虽然萧萧最后并没有离开农村,她依旧继续之前的生活,农民对于乡亲的宽容让人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善良。

文中第三次提到“女学生”是在祖父说让萧萧剪掉辫子,这时的萧萧已经很了解女学生,她开始想象自己没有辫子的模样。在文本中,萧萧一边坚守乡下女子淳朴的品行,一边想象自己像女学生一样得到自由。淳朴的乡村有了女学生的意识仿佛被注入现代元素,祖父作为老人可以无动于衷,年轻的萧萧则不同,她显然受到感染,以后,下一代还会保持自己的纯洁吗?在这里,沈从文用萧萧追求自由的过程向读者展示他所了解的乡村淳朴生活的愚昧和落后,乡民们生活在其中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这可能就是沈从文强调的作品背后的悲痛。在文本中,沈从文就是用这样的思想去描写乡村、展现乡村生活,并以此来表现自己的内心。

王安忆曾经说过,萧萧所生活的乡间是淳朴的有人情味的乡间,它给人希望,叫人苟且地活着,在乡间自生自灭。这样的纯朴背后隐含着淡淡的伤感,在萧萧三次与女学生的接触中人们也可以看到,作者希望落后的乡民追求自由,希望乡民关注女学生和新社会,虽然最终失败了。作者用这样的故事来还原他心目中的故乡,借此展现他的内心世界、他对于乡村生活的矛盾态度。

三、梦的展望——萧萧对文明生活的期盼

1929年,沈从文完成了《萧萧》一文的写作,最后的结尾是“这一天,萧萧抱着自己新生的小毛毛,却在屋前榆蜡树篱笆看热闹,同十年前抱丈夫一个样子。”这时的萧萧可能已经习惯了童养媳的生活,曾经追求自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作者想要创造的正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湘西世界,这里没有邪恶,没有痛苦,只有美好的人性,只有乡村人民的淳朴和辛勤,同时也表达出一种对乡土人民思想尚未醒悟的一种哀伤。

1957年,作者对原文做了修改,沈从文在结尾加了这样的一句话:“小毛毛哭了,萧萧唱歌一般地哄着他:‘哪,毛毛,看,花轿来了。看,新娘子穿花衣,好体面!不许闹,不讲道理不成的!不讲理我要生气的!看看,女学生也来了!明天长大了,我们也讨个女学生媳妇!” 也许,这就是沈从文对于萧萧曾经追求自由失败的另一种表达。成为女学生的梦想已经留在乡村人民的心中,在萧萧这一代失败后,它依然传承下去,萧萧希望自己的儿子娶到女学生。萧萧拥有了自己最后的展望,为自己追寻“自由”找到了新的方法。这也正是沈从文内在思想的流动过程。他逐渐清楚,人们在乡村既可以保持淳朴善良也可以追求自由生活,两者并不矛盾,他更加希望,这个闭塞的乡村能够尽快被启蒙,人们可以生活在自由、美好的世界。

四、结语

象征主义文论家认为,书是自我的展现,作者会将他的思想写入作品,读者可以从文本中看到作者的内心世界。文本展现了萧萧的生活方式和逐渐追求自由的过程,人们从中不仅可以看出沈从文心目中乡村人物身上的美好善良及其对自由、健康生活的渴望,还可以看到乡间人民的愚昧无知。《萧萧》中所体现出的对于农村淳朴的追求和城市自由的向往,正是作者内心矛盾的冲击,而这种矛盾最后体现在对于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于城市文明的追求。这正是作者对于“湘西”文化既欣赏又担忧的矛盾心理。

(海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萧萧湘西沈从文
The Swimming Pig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废园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欢乐湘西
走进湘西凤凰城
湘西 国画
微博评书:沈从文家书
沈从文小说开头艺术初探
竹子萧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