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追随信仰,艺术洞悉社会

2018-11-23 05:31刘文西
艺术品鉴 2018年11期
关键词:画坛画展小品

秋菊绽蕊,茱萸飘香。这个金秋十月,“在长安”艺术系列活动的第一个展览就要开展了。这个展览对陕西画坛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首先,展览形式很新颖,八位画家都是60 后,有着相似的生活经历和艺术审美,长期活跃在陕西画坛;其次,八位画家的作品涵盖了人物、山水、花鸟,虽有相同的创作题材但每个人的创作却各有特点,作品识别度很高;第三,八位画家来自不同的领域,有美术院校的,有画院的,有美协的,还有来自社会的职业画家,展览的包容性很强,学术性也很强。

这八位画家在陕西画坛也都算是老面孔了,每个人都曾经办过很多展览,但是八个人以集体的形式办展览,这是第一次。八人的这次集体亮相,对于陕西绘画艺术的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八位画家也都是生活中的好朋友,创作中的好师友,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和艺术追求。所以,他们能走到一起。这也是展览命名为“在长安”的主要原因。

八位参展艺术家及策展人合影

展览,无疑是连接画家作品与观众最直接的桥梁。眼下随着画展频次增多、规模增大,如何使自己的作品在画展中成为亮点、焦点,是摆在每个画家面前不得不考虑的一道难题。陕西有着深厚的中国画传统积淀,是国画艺术的重镇,不仅有着老一辈艺术成就卓著的艺术家,也有着艺术功底扎实、勤奋探索的中青年国画家。这次参展的邢庆仁、巨石、姜怡翔、李阳、刘丹、刘西洁、程东富、王洪涛就是陕西中青年画家中有代表性的几位。他们以创新的艺术语言汇聚成具有群体性的创作状态。抛开了城市人群的社会身份,用笔墨追随信仰,用艺术视角洞悉社会。以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生活体验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他们的作品突出表现性,从笔墨的转化和形象的凝练,及流露出的情绪状态都开始与都市人群的心理状态和精神诉求接近,在对当代性的探索中流露出对当下社会的反思与觉醒,使观众在欣赏之时产生思想上的共振,在作品面前产生内心对美感的触动。

艺术作品是心灵与精神的产物;在当代,艺术日益体现为“返回自身”的趋势,日趋纯粹,在注重外在的情况下,也更注重内在,这样,就使艺术更贴近人本身,更加人性化,更体现出浓郁的人文情怀。这样的“当下”语境,为艺术创作提供更深入、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使艺术更内在,也更为本质化。“小品应该有大寄托”,这是大千先生对小品画的认知,也是小品画的本旨。现代生活不仅需要高效率的节奏;也需要低吟浅唱,小品抒情。这次展览的参展作品也以小品画为主。作品虽小,却小中见大,咫尺千里,气象万千。相信看过展览,会让观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谨祝画展取得圆满成功!祝画家们艺术之路顺祺!

中国著名人物画家、黄土画派创始人、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刘文西致辞

猜你喜欢
画坛画展小品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流水高山写新图
——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
《临宋人小品》
汪观清:深耕画坛,“牛”劲十足
卡通画展
『六一』画展
(小品)《加班饭》
(小品)《一年又一年》
奇妙画展暗藏玄机
妙妙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