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及作用

2018-11-24 03:55张海玲
消费导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张海玲

摘要: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中,学生要有独立的思考过程,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沟通的意识,让学生学会平等的沟通和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参与其中。

关键词:合作学习 探究式学习 小组讨论

我们政治教研组的“十三五”规划课题——“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及作用的行动研究”自开题以来,我积极投身到课题研究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理解,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素养,并努力参与校级公开课,“一师一优”课等。这让我对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及作用有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有了如下感悟:

一、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中。学生要有独立的思考过程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小组的讨论,互相交流、相互启发,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但是合作探究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过程,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自我思考、自我表现和自我展示的机会和空间,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和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教师要提前做好问题的设计,设计的问题要有值得探究的点,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和探究的深度与难度,又不能让学生感到难度太大,无从下手。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之上有一定的看法和想法,可以有效地和其他小组成员一起沟通、交流。

我在设计“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单元总结时,在易混点上设计了几个问题:1.如何区分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2.如何区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3.如何区分财政的三个作用?每个问题给予学生1—2分钟独立思考的时间。整理思路,组织好语言,再四人合作进行交流,增强合作学习的欲望,提高合作探究的实效性。

教师抛出问题,学生如果没有思考的时间就直接讨论,善于表达的学生侃侃而谈,成绩稍差一点的学生和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就成了看热闹的了!我也曾出现过对探究学习理解得太肤浅了,走过一些弯路,原来上课的时候,思考不深,没有过多的探究和思考,我曾经提出问题,就开始让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得很热闹,表面上感觉效果较好,一提问,效果并不好,和其他老師探讨之后,才知道没有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只剩下热闹了,没有什么实际效果,反而耽误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只是流于形式了。

二、教师培养学生良好合作、沟通的意识

良好的合作和沟通能力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前提,现在有些学生个性比较强,在分享和合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问题。个性强的、表达好的学生主导着小组合作和探究。

教师首先要告诉学生学会平等的沟通和合作,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加强交流,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才能够长期坚持下去。

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告诉学生小组合作是集体活动,需要我们展示自己,也需要成员之间的配合,加强小组成员的紧密配合,这样,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在交流、合作中提升自己,学生在磨合、沟通过程中也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增进了友谊,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我所教的班级在开学的时候每个班就分好了小组,通常四人一小组,选一个组长,组长也可以每月轮流担任。每个组起一个具有本组特色的名字。同时给予小组一定的评价机制,以学分制统计,表现好的小组及成员加分,个人成绩计入小组成绩,每个月进行统计小组成绩,表扬表现好的小组,对其他小组进行鼓励,每学期统计小组的成绩,评选出“优秀小组”“最具潜力小组”和“小组先进个人”,颁发奖状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如一只笔和一个笔记本等,写一些激励的语言),学生可能对物质奖励并不看重,但学生对精神奖励很看重。每个孩子都希望被表扬,每个学生都有向上、希望越来越优秀的心理需求,多鼓励学生、多表扬学生,学生真的会变得越来越优秀。集体意识也会越来越强!小组成绩也会越来越好。

一段时间之后,有的学生会有懈怠,教师可以个别交流,加以激励,我教的高二文科班有一个男生。有一段时间他上课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小组探究处于边缘化,我找到组长侧面了解这个学生,组长说,他就是不想参与,也不与我们讨论,具体不知道什么原因。后来听班主任说,他家庭出了点状况,疼爱他的姥姥去世了,他有些接受不了,上课也没有精神了。了解他的基本情况之后,我找到了他,我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交流,我说我很理解他的心情,和他交流了一下我奶奶去世之后我的心情和他一样,但是生活还在继续,你的姥姥也希望你好好的快乐的活着,努力学习,生活越来越好。和他交流之后,他课上有所改变,虽然有装出来的感觉,但能看出他真的想改变,又过了一段时间,他才调整过来,又变回了那个活泼、积极的学生了。

教师要想尽办法要求合作小组、探究小组有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意识,合作探究才能真正有实效。教师要不断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也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有效参与其中

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因此,学生在进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走到学生中间去倾听,了解学生理解的程度,学生交流沟通的效果,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对于有些探究效果不是很好的小组,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帮助,让合作小组探究更有实效性。对于有些难度的探究,教师也要搭设好台阶,层层深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一次,去听一位刚刚上班老师的课,整堂课教师设计得都很好,这位教师设计了两个探究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讨论的时候,教师就站在讲台上,一动不动,一是有人听课,授课老师比较紧张,二是学生看似讨论得比较好,参与度比较高,但提问的时候,学生展示得并不太好,达不到教师预想的效果。在评课的时候,大家提议这位老师,学生在探究合作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巡视。了解学生探究的状况,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同时,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适度,把握一定的“度”,也要注重倾听学生的声音。去感受学生探讨的效果。给予适度指导。老师在走下讲台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状况,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师生关系和谐。

课题研究催人奋进,积极实践获益匪浅。我愿在今后的实践研究中继续砥砺前行,脚踏实地地做好课题研究,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扎实有效。

猜你喜欢
探究式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浅谈化学课外小组活动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
如何帮助开放教育学生有效开展小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