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

2018-11-24 03:55李润泽张莉莉韩煦
消费导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经济一体化层次分析法

李润泽 张莉莉 韩煦

摘要:京津翼地区是我国三大重要经济圈之一,近年来为了发展经济,该地区能源消耗急剧增加,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尤其是钢铁产业亟待优化。钢铁产业生态化旨在追求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钢铁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钢铁产业生态化 层次分析法 经济一体化

一、背景介绍

1.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要求。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明确目标。京津冀经济圈作为北方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2.京津冀地区是钢铁产能较为集中的地区,是全国最大的钢铁基地,日益加快的工业化进程使生态系统受到了较大破坏,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环境污染以及资源短缺的问题成为了人类必须面临的严峻问题。这种以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的经济增长模式断不可取,京津冀三地位置相鄰,产业发展却自我封闭,资源利用率低下,无法达到三个地区优势互补共同实现构建生态产业链的目标。

3.京津冀地区产业同构化问题使得区域内竞争激烈。影响合作。产业发展的高端化仍不明显,严重阻碍经济发展。京津冀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成为整合区域内资源,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更好地优化京津冀产业布局,推动京津冀产业结构协同,需要突破行政区域壁垒、发展低碳产业链,促进粗放型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

4.在资源浪费不能得到有效利用以及环境污染的大背景下,构建生态产业链是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河北为代表的京津冀地区。聚集了河钢集团、首钢集团和天津钢铁等为数众多的大型钢铁企业,是中国钢铁工业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同时北京地区的工业企业还需天津和河北的承接,这就需要构建生态产业链进行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规模的调整,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到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二、钢铁产业的研究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天津及唐山的各钢厂是全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如图一所示。近年来津冀两地的钢铁产量平均保持在5000万吨、18000万吨左右。且呈增长趋势。

PMI作为经济变化的晴雨表,能很好地反映一个行业的运作情况。可以看出,河北省钢铁业在2012年时PMI指数大于50%。钢铁业呈增长趋势。而之后的数年间(截止2016年)均低于50%,在40%左右震荡,表明河北钢铁业虽在努力扩张,但仍呈衰退趋势。直至2017年,河北钢铁业PMI才重回50%以上。这说明,近几年的钢铁产业的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成效。

1.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

中关村科技园区覆盖了北京市科技和信息资源最密集的区域,园区内有清华、北大等高科院校39所,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各级各类的科研机构213家。中关村在资金及科技方面有着绝对优势。近年来,随着中关村科技园对循环经济的深入研究,节能减排技术发展迅速。通过引进中关村先进技术,使其在河北落地转化,从而改变河北钢铁高耗能、高污染的局面。中关村科技产业园作为钢铁生态产业链的上游,在资金和技术方面为中下游的天津、河北提供了重要支持。

2.天津滨海工业园区

滨海工业园区是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而钢铁产业作为天津的传统产业之一,占天津工业比重就达到了1/5。推动钢铁生态产业链优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5年旨在促进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推动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多家金融机构提供300余亿元节能减排资金。滨海工业园区作为天津重要的产业园区,利用北京提供的资金与技术,不断优化钢铁产业。发展精品钢铁,增加钢铁附加值,延长钢铁产业链,加强环保节能,成为当前滨海工业园区钢铁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3唐山曹妃甸工业区

自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中国国家战略以来,截至2016年,河北省引进京津资金11041亿元,占全省同期引进省外资金的一半以上。河北钢铁在京津资金与技术的支持下,正在努力去产能,改变过去“一钢独大的局面”。作为河北钢铁的主要生产力,唐山钢铁的产业转型备受瞩目。过去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钢业正向着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生态钢铁产业链转化。截止2016年,唐山市共化解炼铁产能780万吨,化解炼钢产能829万吨;比省下达的任务多化解炼铁产能16万吨、炼钢产能106万吨。唐山钢铁去产能不是最终目的,借此发展高端钢铁产业、增加附加值、形成上下游联动的生态产业链才是意义所在。据2016年数据,通过对唐山工业园区等方面的改进,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下降了7.47%,空气质量改善率达到了12.9%。

三、结论

根据各个企业各自的技术优势,整合生产过程,节约资源的使用,提高利用效率和避免浪费。加快建设钢企能源管控中心和能源管理体系,加强对资源的管控力度,使资源能够高效地发挥价值。推广能耗监测系统控制与优化等技术,建设设备能耗数据采集、统计和分析等数据平台。试点示范和全面推行并行,加快优化进程,引进高科技人才,不断创新企业生产技术。

猜你喜欢
经济一体化层次分析法
亚投行建立的意义
Strengthening SME’s Participation,Contributing Powerful Development in APEC Economies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AHP—GRA的工程施工项目进度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
亚洲金融一体化进程中债券市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