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铝期货套期保值在铝加工企业中的应用

2018-11-24 03:55张磊
消费导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套期保值

张磊

摘要:由于铝现货价格波动很大,以铝为原材料的铝加工企业非常有必要以套期保值为工具规避市场风险,锁定采购成本,但在现阶段,铝加工企业在套期保值时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给出了创新性的优化、改进策略。

关键词:铝加工企业 铝期货 铝现货 套期保值

随着国内期货市场的发展,铝、铜等大宗商品通常参照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期货价格来作价。1991年铝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成为我国最早的期货品种之一。经过20多年来的规范和稳步发展,铝期货交易量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为铝加工企业运用套期保值工具发现价格,回避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避险工具。为了锁定成本,争取更多的利润,研究并运用好套期保值这一工具对于铝加工企业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概述

传统的套期保值(hedging)理论认为,交易人在买进(或卖出)现货的同时,应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或买进)同等数量的期货交易合约作为保值。它是一种为避免或减少价格发生不利波动的损失而使期货交易替代现货交易的一种行为。套保者参与期货交易的目的不在于从中获得利润,而是要用在一个市场上的盈利来弥补在另一个市场上可能会发生的损失,从而得以规避风险。而由约翰逊和斯蒂恩所提出的现代套保理论则认为套保的实质是根据企业现状和市场趋势,对期货市场的合约与市场上的现货进行一定比例的组合。套期保值分为买入套期保值和卖出套期保值两种。铝加工企业常用到的是买入套期保值:就是企业首先在期货市场买进与其未来要在现货市场上买进的现货铝数量相同、交剖期相近或一致的铝期货合约,也就是预先在期货市场上持有多头头寸。当铝加工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在现货市场上买进一定数量的铝现货的同时,就在期货市场上实施对冲操作交易,卖掉原先在期货市场上买入的铝期货合约头寸。一般在以下情况铝加工企业会套期保值:①企业担心一段时间后铝价格上涨:②企业认为目前铝现货或期货价格比较合适,但尚未找到合适的货源,或者买现货资金不够,或库存已达上限;③签订订单后,通过套期保值锁定原料成本与预期利润。

二、铝加工企业套期保值常见问题

尽管套期保值并不难理解,但企业在套期保值实际操作中仍会遇到林林总总的问题,其中以以下这些问题最为典型:

(一)机械地进行套期保值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仅仅照搬教科书,对市场趋势不研究,机械地买现货抛期货,卖现货买期货,结果往往会使企业蒙受损失,白白增加了成本,套期保值的效果很差。在我国,期货和现货有时会走出相对独立的行情。还存在恶意操纵市场、人为操作等不正常的现象。所以企业在套期保值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教科书。有些铝加工企业对于单纯买入保值的理解是非常片面的。他们认为买入保值就是最终一定要进行实物交剖,当期货价格高于现货价格时,是无论如何不能从期货市场上购买的。其实铝加工企业可以根据现代套期保值理论,进行复合套期保值,即投资组合措施,使期货市场成为铝加工企业经营的重要工具,通过使用套期保值工具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且,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时间效率不一样。期货市场机会是稍纵即逝,如果等现货市场处理完再平期货市场。可能大大亏损。

(二)决策随意性过强。对风险的认识不足,套期保值演变为投机

企业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业务与在期货市场上进行投机操作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在有些情况下,期货投机有时候会给企业带来巨额利润。这种巨额盈利的诱惑可能会使得企业不严格执行已经制订好的套期保值方案,随意变动已经核算好的最优套保比率,甚至反方向操作,从而导致企业的操作成了打着“套保”的旗号,行投机之实。一些铝加工企业刚进入期货市场初期严格按照套期保值来操作,运作一段时间之后对于风险的警惕性开始放松,管控也不嚴了,对期货的交易头寸也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额外超出了企业生产或加工的经营规模,从而有意或无意地将套期保值转化成期货投机。一旦市场行情出现有悖于企业的判断,企业就会蒙受巨大损失。

(三)对套期保值参与部门的绩效考核存在误区

铝加工企业的套期保值参与部门往往包括了期货部门和供应采购部等现货部门。一般情况下,需要综合评估期货部门和现货部门的工作才能正确评价套期保值工作的整体绩效。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企业总体上没有对套期保值工作正确评价的绩效考评措施,就会出现期货和现货部门要么争功,要么诿过的现象,导致期货、现货严重脱节,使得期货、现货部门各自走上投机的道路,违背了企业通过套期保值来规避风险的初衷。

三、铝加工企业套期保值优化、改进策略

针对上述这些问题,铝加工企业在以下方面需要加强,以优化、改进企业的套期保值工作:

(一)妥善应对操作过程与市场严重背离的情况

任何一个企业决策层在制定本企业的套期保值策略与方案的过程中。肯定会对未来的市场趋势走向有一个大概的预测。当然有时候这种预测不一定准确。因此,要时刻准备市场会出现意外的突发情况,妥善应对市场严重脱离预期目标的紧急情况,例如价格出现大幅度的不正常波动。明显脱离了实际,这时千万要沉着应对:既不能不闻不问,顺其自然,也不能仓促应对,盲目出击。要根据市场情况与企业自身实际。对原制定的套期保值方案进行完善与修正。还要设置套保止损点等强制止损措施来避免损失扩大。

(二)保值过程可与投资手法相结合

一些企业保值后,认为只有等到最后交易日才平仓或交剖才是保值,这也会造成不良后果,当企业保值头寸的浮动盈利达到预期值时,就应及时平仓,变浮盈为实盈。当市场发生不利变化,出现与原先的预期相反的变动,“死保”不动,也会给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失。一些保值企业通常采用设置止损线的强制保护措施以避免操作不当。在目标价位的选定方面,除了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外,运用技术分析方面的知识,与代理自己期货业务的期货公司多多沟通与交流,因为它们对宏观经济形势、产业基本分析、技术分析等都更有研究。

(三)核算最优套期保值力度,抵御投机的诱惑

核算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即所谓保值力度。通俗的讲就是企业准备对其实际货物的量实施多大程度的价格保护措施,或者说,准备保多大的百分比。一般而言,企业要在0-100%之间选择,换句话说,就是在“不保”到“全保”之间做选择。超出了这个范围的操作就纯属投机了。一般而言,不同企业保值力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决策层对当前期货、现货市场的趋势分析,以及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的风险偏好程度,等等。

(四)灵活把握基差,改进套期保值效果

所谓基差,即通常所说的现货价格对期货的升贴水。由于期货价格波动较现货更为敏感,基差变动会对套期保值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灵活把握基差对套期保值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套期保值过程中基差收窄使企业买入套保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基差扩大则使卖出套保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同理,在市场上出现过大的基差,则要做买入套保。以等待基差回归获得利益的机会;市场上出现过小的基差,则要做卖出套保,以等待基差扩大获得利益的机会。

综上所述,企业进行套期保值是为了规避现货价格波动的风险,以一个市场的盈利来弥补另一个市场的亏损。铝加工企业需要在实践中对套期保值不断优化。在市场研究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套期保值方案,才能把套期保值的效果发挥得越来越充分。

猜你喜欢
套期保值
套期保值会计准则下商品期货会计处理思考
基于ECM—GARCH模型的
利率期货的套期保值研究
我国大豆期货市场上套期保值的持有期效应分析
我国棉花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研究
沪深300股指期货套期保值实证研究
就期货与期权组合在套期保值中的运用分析
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比率计算的实证研究